在每年的填倉日,即每一年的正月二十五,都是乾隆皇帝心情低落的一天。因為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二十五,乾隆失去了對於他來說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位女子,為此乾隆還寫下了一首《填倉日作》:
「光春風物和氤氳,日逢晴三農欣,菜甲酬節令,禮從其俗古所云,憂民之憂樂民樂,翳予憂樂因民託,底事間情一惘然,自為此念奚堪者。」
這位女子到底是何神聖,居然能讓生性多情的乾隆如此念念不忘?

其實這位女子對於世人來說並不陌生,在很多部有關乾隆時期的電視劇中都有她的身影——慧賢皇貴妃高佳氏,也就是家喻戶曉的高貴妃。
高佳氏的父親高斌是大學士,出身於內務府的包衣世家,這樣的出身其實算不上高貴。所以高佳氏在最開始的時候是通過皇宮之中的包衣選秀入選,後雍正對高佳氏印象還算不錯,遂就將高佳氏指給了還是四皇子的弘曆為格格。雖然高佳氏不是什麼貴族女子,卻也自幼飽讀詩書,知書達理,對弘曆也是溫柔體貼。

久而久之,弘曆便對高佳氏甚是滿意,經常讓高佳氏陪伴在自己身邊,你儂我儂,郎情妾意。雍正將高佳氏和弘曆的感情都看在眼中,隨即便一道聖旨,扶高佳氏為寶親王福晉的側福晉,從此之後高佳氏在寶親王府中的地位直線上升。然而,高佳氏對弘曆卻從一而終,並沒有恃寵而驕,依舊以弘曆為天,視弘曆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身邊有著這麼一位可人兒作伴,是多少男子夢寐以求的事情。雍正十三年,雍正不幸逝世,隨即寶親王弘曆順勢登基,是為乾隆帝。在登基之後,乾隆便開始大封自己身邊的女子,首先將嫡福晉富察氏冊立為皇后,將側福晉高佳氏封為貴妃,另外還將高氏的母族由鑲黃旗包衣佐領抬入了滿洲鑲黃旗中。

入宮就成為了貴妃,母族也因此被抬旗,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乾隆和高貴妃之間深厚感情的最好註腳。在高佳氏被冊封為貴妃時,乾隆就下旨皇宮之中左右的公主、福晉和三品以上的命婦都要去高佳氏的寢宮行跪拜磕頭之禮。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被封為貴妃的嫻貴妃、純貴妃等人都沒有受到這一特殊對待,可見在乾隆心中對高佳氏的偏愛之深。
只可惜,高佳氏雖然深受乾隆皇帝的厚愛,但她一直沒有懷上過子嗣,沒有兒女承歡膝下,也是高佳氏作為女子一生的遺憾。對於高佳氏受寵多年都沒有懷上子嗣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到乾隆心中高佳氏所佔據的重量。

在現代很多的電視劇中,高貴妃這一人物形象都是囂張跋扈,恣意妄為,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高佳氏性格就是如此。誠則不然,歷史上的高佳氏平易近人,溫柔體貼。此外,高佳氏和乾隆原配富察皇后之間的關係也不像電視劇中那樣劍拔弩張,水火不容,實際上這兩人情同姐妹。在富察皇后痛失愛子之後,高佳氏還婉言規勸皇后,對她百般寬慰。
只可惜,上天似乎並不怎麼垂憐這位女子。乾隆十年,高佳氏不幸病重,乾隆為了能讓愛妃早日康復,下旨晉封高佳氏為皇貴妃。然而就在高佳氏被封為皇貴妃後兩天,這位女子終究還是選擇與這個世界告別,乾隆對此悲痛萬分,賜高佳氏諡號為慧賢皇貴妃。

「慧賢」這一諡號並不是哪一位妃子都能夠獲得的,在《鴻稱通用》中記載著「慧」代表著有悟性、靈慧,而「賢」則意指有賢良淑德之才,高佳氏能夠得「慧賢」這一諡號可見其在乾隆心中的形象之美好。遺憾的是佳人早逝,而乾隆也是一位十分長壽的皇帝,在高佳氏逝世之後,只留下乾隆獨自一個人去懷念兩人曾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
如果說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一生中的摯愛,那麼高佳氏就是乾隆心目中一顆烙印在心頭的「硃砂痣」,兩者在乾隆的心中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實乾隆也是一位在感情上令人十分心疼的男子,即使這位皇帝他生性風流多情,身邊的女子不在少數。但他一旦付出了真心,那麼他便不是一位皇帝,而是一位會為心愛女子傷心痛苦的普通男人。

在高佳氏逝世之後,每一年她的忌日,乾隆都會想起這位曾經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女子,每當乾隆想起高佳氏,內心都會湧上滿滿的,揮之不去的憂愁
「已是傷神日,尤然韶景春,三年才過忌,周歲又思人。悲喜何曾定,平生難具陳,無心饒苑卉,特地更懷新。」——乾隆 《填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