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臺灣作家林奕含不堪長久以來抑鬱症的折磨,在家中自縊身亡。
在林奕含抑鬱症和死亡的背後,則是她從幼年起長達數年遭受老師誘姦留下的嚴重心理創傷。
受困於疾病,文學成為林奕含唯一的紓解渠道。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她依照自己的親身經歷,懷著極大的痛苦和書寫欲望寫下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用極為細膩的工筆講述了一個少女愛上誘姦犯的故事。
在生前接受採訪時她說道:「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
她直白的控訴到:這個故事摧毀了她的一生。
文學永遠建立在人性道德基礎之上。
讀這本書字面中沒有任何的絕望,感覺字裡行間溫聲細語就像她的採訪時說話的聲音,但是字裡行間已是萬丈深淵沒有鮮活的氣息。
「你不能一邊在白天說愛我,一邊在晚上強暴我。」
無數個房思琪瘋了,無數個李國華還活著
他並沒有死,也不會死。
而最不該死的人卻死了
永遠記得她說過的那句話,心理醫生說她是從集中營裡面出來的
「我原諒了他,因為這樣我才能活下去.你們不能原諒他,這樣其他女孩才能活下去.」
讀過很多書,很多故事。
有的故事是主人公一點點邁步走向海底,這本書不是,這本書是每一個字都是在寫死亡,寫玫瑰腐爛掉的花瓣,潮溼發黴的香樟木,寫所有的與糜爛相生相隨的美好,比直接寫骯髒還要痛苦一萬倍,因為這骯髒是包裹在糖果殼裡的。
「對文學的追尋同樣也是逃入監禁狀態的一種畫地自限」,文學於她成為一種無用的武器。於是,她在後記中痛苦地寫到:「我恨透了自己只會寫字。」
世間的黑暗從未停歇,有人嚮往光明,有人崇拜黑暗,三年了,李國華那樣的人仍然沒有受到任何懲罰,而星星卻一顆顆隕落
"那個大叔想讓我給他撐傘,我本想走開的,可是我還是想幫他。我覺得應該給淋雨的大叔撐傘,所以我就給他撐了。但人們都說是我的錯,誰也不誇我"
《素媛》
「你看,這個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麼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協呢?」
——《狗十三》
人們總喜歡把美好的拖入泥潭
溫柔不是原罪,暴力才是原罪
願我們斬破荊棘,變成薔薇花不再忍讓,
充滿刺,像玫瑰一樣保護自己反對暴力,
無需抱歉,我們無罪,
有罪的是那些醜惡的人
你可以放下,跨出去,走出來,但是你也可以牢牢記著,不是你不寬容,而是世界上沒有人應該被這樣對待。
林奕含的創傷,試圖用美好的方式來說服自己,但是說服不了,她選擇了自殺。
希望有朝一日,當我們想起她時,能夠記起她的叩問、反思、勇氣和痛苦
林奕含的書值得被時代銘記
時間很快,希望花朵繼續成長,花繼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