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國的面相學博大精深,一個人的外貌、談吐和氣質,都可以很好地反應出人生態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面相學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以貌取人」並不是一個貶義詞,一個人的長相就是他靈魂的模樣。
就像羅素所說:「一個人的臉,就是一個人價值的外觀表現。它不僅是藏著你的生活,還藏著你正在追求的人生。」
相由心生
人的心理活動決定了評判他人的看法,同時,也是自己由內而外散發的外在表現。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個人的樣貌。那些熱情開朗、心胸開闊的人,對待身邊人或物總是積極向上的。
眉眼中透露出神採奕奕的感覺,一顰一笑早已在臉上刻畫出抓人的紋路,給人一種親近之感。
正直善良的人,會由內而外地散發光芒,表現得平易近人且隨和,更讓人容易親近。
反觀那些總是憂心忡忡的人,比如林黛玉,她的憂愁與嬌弱是刻在骨子裡的,從小父母雙亡,寄人籬下。所以她天生敏感,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日積月累地在臉上顯現出憂傷和清冷。
隨著年歲增長,容貌會比年輕時更能體現出自身性格。因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會不斷影響、塑造樣貌。
「貌」並不僅指外貌
所謂「以貌取人」,並不是簡單觀察這個人的長相是否好看,或符合某種氣質就匆忙地下結論評判,而是觀察對方整體的精神面貌和談吐氣質。
如果只從顏值高低來評判一個人,會使自己誤入很多誤區。有些商家就是喜歡利用人們對外貌的粗略審視,從而獲得利益。
研究表明,人們會簡單地將「好看等同於好」,高顏值收穫的好處無數,招聘、銷售等都是如此。
這並不能說是膚淺的,只是大多數人都更容易相信或答應自己認識、喜歡的人,所提出的絕大多數要求,這就是喜好帶來的順從。
所以,「以貌取人」並不是簡單地將「貌」等同於「外貌」,而是指那些被外貌隱藏,存在於內心和靈魂中的精氣神。
這種精氣神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消亡殆盡,只會因為個人的不斷自我提升,而更加魅力四射。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副好的面相,首先需要修煉內心,使自己的靈魂更加豐滿。
生活中不乏有些人,年歲已高但依舊童心未泯。調查發現,他們時刻都保持著愉悅的態度,從不會因為挫折和失敗就感到痛苦或選擇放棄,總是積極面對。
痛苦大多源於無能
事實上,人類的一切痛苦都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臉上的皺紋,無疑是內心的躁動不安和不滿催生所致。
「這個世間的萬般幻想,全都是你內心的映射。」你會如何對待自己,就會如何對待他人;你用什麼樣的方式看待自己,就會用相同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
人要學會放慢自己的腳步,靜心體會「相由心生」的奧秘所在。想讓「以貌取人」不再被評價為膚淺,就不要認為「以貌取人」由人的外貌所決定。
我們應該側重觀察這個人的精氣神、談吐和氣質,鼓勵自己放下對外在的執著,專心修養內心,打磨自己的靈魂。
你的長相能夠反應出你的靈魂,而靈魂的本質是值得人們用畢生去打磨、修煉的。
- The End -作者 | 胖迪兒參考資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