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古佛可分為文學形象和佛經形象。
作為一種文學形象,燃燈古佛出現在《西遊記》中,被譽為萬佛之祖、如來佛的導師。最後,他幫助唐四僧弟子取經,地位很高。因為燃燈的古佛也被稱為過去的佛,而如來是現在的佛,彌勒是未來的佛。所謂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佛。
在西遊記結束前,我曾經為這些佛像安排了一個座位,如下:南無登古佛、南無耀士六裡光大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它仍然是正確的第一。
在《神仙演義》中,也出現了古代燃燈佛,被稱為燃燈道士。例如,當內扎想要殺死李靜時,燃燈道人救出了李靜,並最終與文殊廣發佛(文殊菩薩原型)和慈航道人(觀音菩薩原型)加入西教,成為所有佛祖的祖先。
在西域三寶太監的記載中,有這樣一個痕跡:古代燃燈佛,又稱定光佛。你可以看到他沒有自我,沒有人,沒有眾生,沒有長壽,頭頂的光直射天空。
總之,燃燈古佛在文學形象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超越性。任何看到它的人都必須敬拜,但決不能行使真正的權力。畢竟,他是一個「過去的佛陀」,這是很好理解的。事實上,這意味著不要忘記過去。
至於佛教的形象,則要莊重得多。例如,在《曾蔭權書》中,燃燈古佛又稱定光佛和光佛。它還記錄了一個關於古代佛陀點燈和佛陀來到中國的故事。
據說一次旅行中,一個提著燈籠的和尚走在他面前發現了一灘汙水。在那一刻,一個婆羅門,也被稱為婆羅門,爬上汙水池,要求佛陀通過,而不汙染他的衣服。當時,古佛預言他會成佛。果然,這個婆羅門後來成了釋迦牟尼佛,也就是如來佛。
在《修行經》中,還有一節是關於燃燈的古佛與佛的交集。據說佛陀在成為佛界領袖之前,曾用五莖蓮花來支撐燃燒的燈佛。因此,燃燈古佛預言,他將搶劫聖賢后,91年搶劫成佛。
從二者的交集中,我們可以看到燃燈古佛的地位有多高,應該有多莊嚴。因此,它不愧為諸佛之祖。
所以問題是,既然燃燈古佛的地位這麼高,為什麼沒有人崇拜它呢?
事實上,在許多大型寺廟裡,都供奉著古老的燃燈佛。畢竟,過去、現在和未來是分不開的。然而,由於這些佛的仁慈,許多人無法分辨。因此,他們一般認為這是如來佛。
至於一些小寺廟,由於經濟等問題,只能單獨祭祀佛祖,這其實和普通人的思想一樣。
為什麼老百姓不犧牲?因為燃燒的佛陀代表著過去,所以所謂的過去是無法追溯的。所以,只有現在有用的才有,所以拜佛觀音實際上反映了老百姓的思想——非常簡單,非常真實,不是不尊重,但最重要的是活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