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們的國漫,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港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並且也給了許多漫畫作品很大的啟發,而且時至今日,依然有幾部經典的港漫作品備受大家的喜愛,像是《風雲》,《古惑仔》,《龍虎門》,雖然我相信大部分朋友知道這些作品還是通過電影和電視劇的方式,但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港漫的經典漫畫了。也就是說,港漫不是沒有好的作品,但令人遺憾的是,港漫最後卻徹底沒落,甚至很多作品放到今天,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這又是為什麼呢?
雖然說港漫的發展也是不晚的,並且在一段時間裡,港漫也是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在這段時間裡,出現了非常之多的作品,大部分仍然是以武俠,或者功夫題材為主,也有少量的愛情題材等等,可惜的是,即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港漫也沒有形成系統化的商業模式,換句話說,大部分漫畫家仍然是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首先從漫畫的產值上來說就有限制,因此許多的漫畫在劇情還沒有什麼進展的時候就迫於壓力而遭到腰斬,更有許多漫畫家紛紛轉行,因為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
除此之外,跟風也是港漫一直以來非常大的問題,例如有一部以武俠為題材的漫畫橫空出世,做出了不小的成績後,我們就會看到街頭小巷出現了各種以武俠為主題的漫畫,這些作品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的二流作品,甚至是三流作品,使得原本不錯的市場變得烏煙瘴氣,反觀日漫,在漫畫初步成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系統化的商業模式,例如合理的分類,像是少年漫畫,少女漫畫等等,從類型來決定針對的消費群體是哪些人,並且注重動畫化的合作,在市場逐步穩定後,再進一步擴大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樣子。
而港漫市場則是亂燉一樣的發展模式,本身行業內部就沒有類型的系統化,基本上想起一出是一出,而港漫的市場原本就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又沒有根據特定的類型來捕捉不同的消費群體,例如女性喜歡看什麼,男性喜歡看什麼等等,僅僅是關注於漫畫的銷量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港漫能出名的作品,這裡所謂的出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國民級漫畫,當年的《風雲》可以說就是國民級漫畫,差不多就是等同於《火影忍者》和《海賊王》在日本的地位,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日本也不是隨時都有這樣的作品出現,之所以有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因為有一定的基數。
舉個例子來說,就好比足球一樣,只有整體的水平全部上來了,你才有可能去衝擊世界盃,如果說這十一個人裡,只有一個人水平的貝克漢姆,剩下的十個人都是業餘水平,這個人再厲害也不可能代表整體水平,而港漫就是這樣的道理,縱然是有《古惑仔》,《風雲》,《中華英雄》,《龍虎門》這樣的漫畫又如何呢?能膾炙人口的無非也就是這麼幾個而已,又怎麼可能帶領整個漫畫行業走向成功呢?而且最重要的是,由於雜亂無章的商業模式,使得港漫很長時間裡都是青黃不接的狀態,以至於《風雲》都要硬生生的撐下去,使得第三部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也是最致命的一點,那就是無法去好好維護自己的IP,無限制的壓榨,只能是適得其反,過度的消費自己的信譽而已,這也就使得許多港漫,其實是不錯的作品,但是因為故事的強行發展,到最後反而是以爛尾結束,有的甚至都沒有結局,真的就是畫不下去了。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作品之所以會兩極分化,就是這種原因造成的,再加上日漫巔峰時期的衝擊,使得港漫更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原本就在不成熟的市場摸爬滾打,知名作品尚且還能消耗自己的名氣和人氣來維持,但是更多的作品只能是被埋沒在這場殘酷的競爭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作品能被記住的,也不過就是滄海一粟而已,港漫為了求得生存空間,甚至一度還要依賴於日本的經典IP,例如《拳皇》,《奧特曼》系列等等,港漫也曾多次購買版權推出自己的漫畫,本質上就是在利用這些作品來爭取到利益,也間接證明了港漫的生命力,原本的創造力走向了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