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期間,平壩區天龍鎮萬畝高標準蔬菜示範基地主要是以天龍鎮高田村、合旺村為中心,按「136」模式建設,「1」即1000餘畝先行區,「3」即3000畝核心區,「6」即6000畝示範區,目標是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建1萬畝高標準蔬菜生產示範基地,並輻射帶動周邊5~6萬畝種植區。基地按照分步實施的要求,目前已完成了6859畝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其中建成水肥一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高標準蔬菜準基地一期1475畝,包括農田水利灌溉在內的基礎配套設施已比較完善,二期規劃建設5384畝已啟動。 該基地建設注重「田成方、土成塊、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噴滴灌、機械化、一業主、多業旺、百姓富、生態美」的理念,打造高標準和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的理念。當前,蔬菜產、供、銷經濟鏈條運轉正常,帶動當地迎來豐厚的經濟效益。目前高田村入股土地1400畝,合旺村入股土地2000畝,用於二期建設,真正實現了「一村一塊田,一壩一塊地」的目標。一期累計採收蔬菜量0.6萬噸、實現產值0.18億元,平均畝產值約1.22萬元;二期累計採收量0.65萬噸、實現產值0.19億元,平均畝產值約1.1萬元。累計帶動農戶1334戶4660人,其中貧困戶255戶967人,人均增收3000餘元。 該基地先後整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000萬元,其中農田水利資金2000萬元,建成了高效節水灌溉設施,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整個灌區的水利設施都由天龍鎮水利站統一運行管理,管理機構制定有一整套管水制度,具體的供水方式採取自動信息化灌溉管理,即按每個供水樁安裝智能水錶控制系統,採取充值充卡加人員管理模式,充值刷卡放取水,充入即用,用完續充,同時按畝用水總量控制,超量累進加價,這樣使水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保障基地整體生產用水需要,節約用水,合理用水。 以上僅僅只是安西灌區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安西灌區位於貴州省中部的安順市境內,地處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分水嶺地帶,涉及安順市的西秀區、平壩區、普定縣、鎮寧縣四個縣(區)的25個鄉鎮及辦事處。由耕地面積相對集中、地勢較平坦、水源條件穩定的29個片區構成,是典型的丘陵區打捆灌區。據2018年耕地數據調查,灌區內現有耕地85.52萬畝,實際灌溉面積15.76萬畝。灌區具有較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豐富的農業資源及相對發達的工業優勢,是安順市農業生產發達地區。 安西灌區經過近20年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根據貴州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出具的《2018年安西灌區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測算分析成果報告書》,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從最初的0.33提高到0.474。水分生產率從0.3千克/立方米,提高到1.2千克/立方米以上,灌溉用水定額平均從465 立方米/畝降為322 立方米/畝。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帶動了安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保障安順糧食安全生產,對安順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下一步,安西灌區將繼續夯實灌排工程體系、提升灌溉保障率、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支撐和服務灌區產業發展為目標,以灌區水土資源約束為基礎,圍繞灌區水源、灌排工程和建築物續建配套等建設內容和工程設施管理、灌溉工程管理和用水調度信息化改造以及灌區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創建為主要任務,以「節水高效、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生態良好」的灌區現代化改造理念,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使灌區達到「三位一體現代化」,即工程設施現代化、管理方式現代化、創新能力現代化的系統集成,實現灌區節水高效、生態健康和高質量發展,真正成為民生灌區、節水灌區、綠色灌區、智慧灌區、和諧灌區。提高灌區作物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農業收入,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為農村提供生態宜居環境,不斷增強灌區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班世富 冉俊林
編輯 冉阿建
編審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