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香港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2020年第二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同比下跌9%,主要由於內部及對外需求均持續疲弱所致。
此外,新冠疫情反撲,7月29日香港新增近120宗確診個案,連續8日破百,累計個案突破3000宗。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確診個案高企,形勢嚴峻,影響了社會民生,也困擾著經濟,令商店及企業承受經營壓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香港失業率已經攀升至6.2%,創15年來新高。
香港上半年GDP大跌9%
根據港府公布的第二季度GDP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實質下跌9%,而第一季的跌幅為9.1%。按本地生產總值主要組成部分分析,私人消費開支在第二季度同比下跌14.5%,較第一季度10.6%的跌幅加劇;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同比下跌20.6%,而第一季跌幅為15.8%;服務輸出同比下跌46.6%,服務輸入同比下跌43.5%。
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疫情發展是影響香港經濟的重要因素,隨著疫情第三波爆發,並不看好下半年本地經濟,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長在-5%到-6%之間,全年經濟增長按年下調至-7%至-8%。
自進入7月以來,香港疫情反撲兇猛,主要以本地病例為主,其中相當大比例病例源頭不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7月28日新增106宗確診個案,7月29日新增118宗確診個案,連續8天確診「破百」,確診個案累計突破3000宗。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稱,「鑑於全球各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各地個案數字不斷上升,中心強烈呼籲市民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晚間向市民呼籲,「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本地確診個案大增,若未能遏止,會拖垮香港醫療系統,政府已經採取自1月疫情以來最嚴厲的措施應對,中央人民政府也會全力協助我們加大檢測能力和設立一所社區醫療設施。現時最重要的是市民的配合。」
疫情影響下,拉動香港經濟的「三駕馬車」——需求、出口及投資,恢復前景更不明朗。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7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6月份香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同比跌幅,6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056億港元,同比下跌1.3%,商品進口貨值為3389億港元,同比下跌7.1%,6月份有形貿易逆差333億港元。2020年上半年商品整體出口貨值同比下跌6.9%,進口貨值下跌9.4%,上半年錄得有形貿易逆差1752億港元。
孫明春稱,「受到疫情影響,香港餐飲、酒店以及旅遊都已經陷入低谷,訪港人數暴跌99%,嚴重幹擾本地消費活動,內部需求方面,私人消費開支錄得歷來最大跌幅。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大幅下跌,說明當前這種高度不確定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家會減少投資行為。但三駕馬車同時熄火併不只是香港問題,而是全球都在面臨的問題。香港經濟恢復到2019年全年水平至少得到2022年。」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同樣表示,「短期來看,新冠病毒疫情仍然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威脅,經濟前景仍面對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中美政治和經貿關係急劇轉差、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也為全球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加上最近本地疫情出現反覆,本港經濟或需要較原來預期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收緊社交隔離措施,香港商業急速冰凍
為遏止疫情,港府進一步收緊社交隔離措施,將禁堂食範圍擴大,由29日凌晨起全日禁堂食,更將限聚令收緊至兩人,這無疑加深餐飲業面對的困境。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全日禁堂食做法對餐飲及零售行業影響明顯,預計餐飲消費將再跌至上一波疫情的低位。
李兆波指出,正常時期及疫情期間的餐飲業每月消費差約40億港元,如收緊措施持續3個月,餐飲業將損失約120億港元。至於零售業,正常期間每月銷售約300億至400億港元,疫情期間缺少旅客來港,數字跌至僅200億港元,李兆波直言「遊客生意是沒得救」。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難以預測這次疫情暴發將持續多久,預計餐飲等行業生意在這一、兩個星期會大受打擊,將比3-4月更差。他指出,3至4月餐飲業大受打擊,生意跌了40-60%,即使外賣增加也不足以彌補損失。此次疫情來勢洶洶,可能會相繼有餐飲店解僱員工,選擇關店。
在香港傳統旅遊旺區,無論是商場裡還是街道上,都顯得冷冷清清,市民顏先生向記者表示,「我從沒看到過這麼蕭條的尖沙咀,以前的尖沙咀一到周末就是人擠人,從內地來的遊客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過來購物。海港城廣東道的奢侈品店都是要排隊進入的。」
(最近尖沙咀街景 圖源:市民受訪對象提供)
生意蕭條,許多店鋪選擇暫停營業或者直接關門結業,據記者獲悉,海港城商場3樓空鋪至少有20間,包括鐘錶店、時裝店。位於尖沙咀1881 Heritage商場內的另一大牌店鋪TIFFANY & CO.旗艦店,面積近4000平方呎,已於3月底租約期滿時結業,未行使優先續租權,正式結束該店在港11年的營運。
為了挽留不斷離去的客戶,諸多購物中心紛紛減租,海港城母公司九龍倉置業向租戶減租50%,新鴻基地產、新世界集團、恒隆地產和太古地產也加入減免租金大軍。
旺角,地處香港九龍半島西部,從行政區劃上,與毗鄰的油麻地、尖沙咀共同構成油尖旺區。如果說中環代表香港最現代繁華的一面,旺角就是這座城市最市井的一面。如今旺角遭遇史上罕見「空鋪潮」,在旺角經營一家電子產品商鋪的阿秀向記者表示,旺角西洋菜街出現多達20家空鋪,「疫情期間,每天都有人關店。生意不好做,我現在的生意是之前的三分之一,但門店面積小,暫時還能勉強經營下去。」
(旺角一帶,隨處可見的空鋪轉讓,圖片為市民阿秀提供)
阿秀還稱,旺角山東街聯排空鋪轉讓,還有一家經營了10多年的藥店正在清倉甩賣準備關門,有名的百老匯電子城也將於近期關閉。
(旺角山東街,一家經營了10多年的藥店清倉關門)
大新銀行經濟師溫嘉煒向記者表示,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業打擊更大,特別是這次病毒的傳播速度更快,短期內未必可以受控。他預期,餐飲業短期內會進一步削減人手降低成本,因此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或將繼續上揚。而訪港人數的減少不止影響到餐飲零售,酒店旅遊業至今仍在冰封期。
香港失業率攀升至15年來新高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與3-5月相比,4-6月期間大多數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均有所上升。2020年4月至6月的失業率高達6.2%,失業人數上升至24.07萬人,就業不足率上升至3.7%,就業不足人數高達14.29萬人。
按照行業分析,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零售、住宿、餐飲服務業)合計失業率在2020年4月至6月上升至10.7%,為2003年8月-10月SARS疫情後的高位,其中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為14.7%。同時,從事房屋裝修、修葺及保養,進出口貿易,以及貨倉及運輸活動的人士的失業率顯著上升至多年來的高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2020年第二季繼續惡化,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較3-5月上升0.3個百分點至6.2%,為15年來的新高。就業不足率達3.7%,為近17年來的高位。」
羅致光續指,疫情在全球部分地區仍然嚴重,加上本地個案最近再次急升,香港經濟前景依然面對巨大不確定性,往後的本地勞工市場情況將很大程度視乎環球及本地疫情如何演變,為保持經濟活力,政府已推出最大規模的紓困措施,包括系列保就業措施,以幫助保障員工就業。
港府於第二季內推出多項紓困措施,例如「保就業」計劃,全民派錢1萬港元等。29日港府公布第六批已領取第一期6-8月工資補貼的僱主名單,涉及約11600名僱主,發放工資補貼額超過47億港元。孫明春向記者表示,「港府幾輪財政紓困金額累計達到2800億港元,佔GDP總額10%,就目前形勢來看,下半年甚至明年港府還需推出新一輪財政紓困措施,香港是全球少有的連年財政盈餘的政府,疫情之前累計財政盈餘12000億港元,現在還有9200億港元,這也為香港政府進一步財政紓困奠定了基礎。」
港府發言人今日稱,新冠肺炎疫情仍是環球經濟前景的主要威脅。雖然美國和歐元區經濟似乎已走出谷底,但在有效疫苗或療法出現之前,其復甦的路徑可能是緩慢和顛簸不平。中美關係不斷演變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也增添不確定性。因此,充滿挑戰的外圍環境短期內料會制約香港的出口表現。政府已全速落實「防疫抗疫基金」和2020至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下的紓困措施,有助於保就業、撐企業,以及紓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