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區,位於南京市北部,隔長江與南京市主城區相望,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門戶,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合區與安徽省靠得很近,這裡西與安徽省的來安縣相鄰,北與安徽省的天長市接壤。
六合的讀音也很安徽,與安徽省的六安讀法一樣,讀(lù)。其實本應讀數字六的音,該地名源於境內定山有寒山、獅子、石人、雙雞、芙蓉和妙高峰,六峰環合,通謂六合山,縣因山名。
自公元584年開始,六合縣定名,此後再沒有更改過,並沿用至今。這裡的讀音為什麼與安徽讀音相同呢?歷史上的安徽、南京都為江淮官話片,六在該地區發陸音入聲,來源為古音遺存。所以,保留這種讀音,主要是考慮古方言的繼承性。
六合古名棠邑,處「吳頭楚尾」之地,語言屬性與相鄰的安徽地域基本一致。邑,是基層的行政區劃,相當於縣或大型村鎮。棠邑被認為是今南京轄域內最早的行政建置。
歷史上的六合隸屬關係多變,以往曾一度與安徽地域的鄰縣同屬府郡。早些年又先後屬蘇北行政公署、揚州、泰州和鎮江專區,也曾獨立為六合專區。1975年11月,六合屬南京市。2002年,撤銷六合縣,與南京市大廠區合併設立六合區。
提到南京旅遊,出現在人們印象中大多是中山陵、總統府、玄武湖等老牌景區,位於江北的六合卻少有人提起,其實這裡的旅遊很有特點。
說起來很有意思,「天賜國寶、中華一絕」的南京雨花石產地並不是雨花臺區,而是在六合區。六合境內礦產資源有30多種,是雨花石的主產地。
六合是國家生態區,擁有1個國家地質公園和6個省市級森林公園,竹鎮止馬嶺——大泉湖風景區是江蘇省空氣品質標準對照區。金牛湖為南京最大的人工湖。
如今,六合地區生產總值早就超過千億元,連續三年獲評質量強市優秀區,竹鎮鎮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多彩竹鎮」成為全省首家鎮域公用品牌。
竹鎮地處六合西北角,毗鄰安徽,是南京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鎮,17個民族聚居於此。正如名字的意味,這裡萬畝林地,草木茂密,山幽林靜,粉磚黛瓦的農家小屋錯落有致,縷縷人間煙火氣飄蕩在山清水秀裡,堪稱六合人心中的九寨溝。
客觀上因為區縣合併的制約,這裡的城鄉發展集約度不夠,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產出效益較低,民生欠帳仍然較多。這兩年,六合推進江北新區快速發展、江北新主城規劃建設,以及南京都市圈、寧鎮揚同城化聯動,深化區域聯動與產業融合,著力提升六合功能區位優勢。
其實,歷史上的六合工業曾經在南京引領潮流。六合大廠鳳凰南路的南化六村民國建築群,是南京永利硫酸錏廠舊址的附屬建築。上世紀三十年代,實業家範旭東創辦了南京永利錏廠,也是「大廠」地名的由來。
六合區相對南京主城區來講,主要是科技創新基礎薄弱,高新區起步較晚,貢獻度和支撐度仍處於較低水平。產業發展層級也不高,主導產業特別是先進位造業輻射力和帶動力亟待加強。
文物承載著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歷史,江北的文脈在六合有著最好的展現。六合文廟,始建於唐鹹通年間,後歷代廢興不一,佔地8000平方米,規模居全國第五,是江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築。文廟前,紫紅色的牆上鑲有「萬仞宮牆」四個大字,相傳為清乾隆皇帝親筆手書。宮牆內有泮池,即半池,因水池為半圓形,故名。
文廟牌坊下有下馬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可見文廟的尊嚴。文廟後面有一條窄窄的小巷,名為縣府街。小巷裡,散落著幾處清代民居,古色古韻,體現著六合老縣城歷史風貌。
這兩年,六合區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實施文廟維修。而且六合也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冶山街道已經爭創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這就是江北的六合,一座低調的新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