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頸椎手術固定通常將螺釘打在頸椎椎體的前2/3內,但對部分嚴重損傷,或者損傷節段較多,單純的椎體螺釘固定並不能提供有效的力學強度,前路椎體椎弓根螺釘應運而生,前路椎體椎弓根螺釘可以提供較單純的椎體螺釘更好的力學強度,從而避免額外的後路固定手術。
Aramomi首次介紹了前路椎體椎弓根螺釘的改變,並將之成功應用與9例患者中,但因前路頸椎椎弓根螺釘置釘過程中較大風險,該技術在臨床中的使用並不多。
寧波六院的Liujun Zhao和Rongming Xu等人結合人體頸椎解剖學特徵,近期在EUR Spine J上介紹了下頸椎前路椎弓根螺釘的進針角度和軌跡,現介紹如下。
對患者的頸椎CT片進行解剖學測量,選擇每例患者最清晰的橫斷位CT(可清楚的顯示頸椎椎弓根和頸椎椎體,圖1)及矢狀位重建CT(可清晰顯示單側頸椎椎弓根,和完整的椎體前緣,圖2),矢狀位重建包括C3-C7。如圖1,圖2所示,將椎體分為1-4等分,並測量橫斷及矢狀位重建CT上以下值:
1.AL,軸位長度:水平CT上,椎體前緣的螺釘進針點到側塊上的距離;
2.α,外傾角:椎體橫軸與前路椎弓根螺釘交叉角度;
3.SL,矢狀位長度:椎體前緣螺釘金診斷到側快上的軸位距離;
4.β,頭傾及尾傾角:向頭端傾角度為陽性,向尾端傾角度為陰性;
圖1:橫斷位CT面上測量AL及α外傾角的方法;
圖2:矢狀位CT重建上測量SL及β頭傾及尾傾角的方法;
50例人體頸椎CT納入研究,結果顯示:
在橫斷位上,C3-5的外傾角度逐漸增大,而在C5-7的外傾角度則逐漸減小;在矢狀位上,C3-4的椎弓根逐漸向頭側傾斜,而C5-7的椎弓根逐漸向尾側傾斜;AL和SL值,從C3-7逐漸增加。如表1,2,3所示。
表1:不同椎體的α外傾角和β頭傾/尾傾角
表2:不同椎體的AL和SL值
表3:頸椎前路椎弓根螺釘在椎體上最佳置入區域
圖3:頸椎前路椎體椎弓根螺釘的置釘軌跡和角度。在矢狀位上,C3,4椎體頭傾斜角度減小,C5接近水平,而C6,7尾傾增加
圖4:病歷示教,74歲老年男性,C5-6骨折脫位,不完全截癱,a-c前後位及側位X片,提示C5,6骨折脫位;d,MRI檢查提示頸椎後方韌帶複合體損傷,頸前C5/6,C6/7椎間盤突出,硬膜受壓;e,f,術後前後及側位X片提示骨折復位,螺釘位置良好;g,h,術後軸位CT,顯示C5,7螺釘置入位置;i,矢狀位CT重建,示頸椎前路椎弓根螺釘位置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