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迪士尼公主總是沒有媽媽?

2021-01-15 捕快講電影

此篇文章共計5867字,請耐心閱讀。

「從此以後一直幸福快樂」,有哪句話比這更適合作為迪士尼動畫電影的腳註?應該沒有。

這些經典電影中,也許有著栩栩如生的角色身影、也許有著動聽嘹亮的歌曲、也許有著感人熱淚的劇情,但是也許沒有比起「從此以後一直幸福快樂」這句話,更能讓觀眾在從戲院回家的路上,依舊感受到溫暖的安心感。但是這樣幸福洋溢的迪斯尼電影觀影經驗,背後卻有著許多讓人細思極恐的設定。

而我們從這些電影中舉出一個最大公約數:迪士尼早期的電影裡大多沒有父母角色的存在。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說,主角都沒有媽媽。

迪士尼 1942 年推出的經典動畫電影《小鹿斑比》,因為獵人讓小鹿永遠和媽媽分別。

小鹿斑比的媽媽上哪兒去了,你還記得嗎?

為什麼?為什麼讓我們的主角一出場就失怙無親?難道,這樣的悲慘的人生起跑點,才是從此幸福快樂的起手式?我們將告訴你這種設定背後的故事,以及真正的原因。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到底有多少迪士尼電影有這種破碎家庭的設定?

1、1937 年《白雪公主》

在電影上映後迪斯尼發行的《白雪公主》故事書裡,出現了母親!

讓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與他的好兄弟洛伊 (Roy Disney) 揚名全球影壇的動畫電影《白雪公主》,不但改變了全球動畫史,也悄悄了定下了這個悲哀的詛咒:白雪公主沒有媽媽。相反,她有一個外表美麗但內心不美的繼母,代替母親存在的繼母卻成為了故事的大反派。

2、1940 年《木偶奇遇記》

1940 年迪士尼推出第二部動畫電影:《木偶奇遇記》。

藍仙女喚醒了小木偶。

給予小木偶生命的藍仙女,也許算是母親的角色。但這個媽媽似乎不太盡責,她遙遠飄渺、飄忽來去,不管小木偶失意時、或是行差踏錯時,她都無法時時在他身邊陪伴他──藍仙女似乎更象是亡母的一種暗喻。

3、1942 年《小鹿斑比》

據傳《小鹿斑比》的小鹿媽媽死於獵人槍下後,影響了美國的打獵文化。

這一幕讓我童年嚴重心靈創傷……

《小鹿斑比》成為迪士尼最黑暗的電影之一、也讓斑比成為迪士尼史上最出名的沒媽的孩子。

你知道嗎?華特迪士尼的女兒黛安,甚至曾經向父親抗議,為什麼要放進這段殘酷的喪母橋段。

4、1950 年《仙履奇緣》

繼《白雪公主》之後,《仙履奇緣》也為迪士尼動畫電影系列帶來壞壞繼母角色。

灰發中一撮白毛似乎註定是壞女人造型。

這部電影中的崔梅恩夫人不但是殘酷的後母,她還帶了崔西裡亞和安泰西亞兩個女兒進入了仙杜瑞拉家。最終當仙杜瑞拉的父親逝世,後母與忌妒她的繼姊便讓她成為了真正的灰姑娘。而灰姑娘的母親呢?她在女主角小時就過世了,灰姑娘也是一位沒有母親的可憐孩子。

5、1953 年《小飛俠》

改編自小說《彼得潘》的動畫電影《小飛俠》,1953 年由迪士尼推出。

溫蒂媽媽。

這部電影裡的父母定位很特別:明明還是個孩子的溫蒂更象是大家的媽媽,而整個故事裡戲份最重的年長男性角色們,卻都是兇惡的海盜。

6、1963 年《石中劍》

迪士尼 1963 年推出的動畫電影《石中劍》,尚未成王的小小亞瑟也是無父無母的孤兒。

7、1967 年《森林王子》

同樣改編自小說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森林王子》於 1967 年推出,主角人類小孩遇到的是狼媽媽。

狼媽媽。

8、1977 年《救難小英雄》

1977 年迪士尼動畫電影《救難小英雄》中,鼠鼠們執行救援任務,找出被綁架的少女潘妮的故事。

《救難小英雄》片中,邪惡的當鋪女老闆綁架孤女,要強迫她深入某個洞穴取得鑽石寶藏。真的嗎?你需要偷一個小孩當礦工?這比《阿拉丁》還扯了。

9、1981 年《狐狸與獵狗》

1981 年動畫電影《狐狸與獵狗》是迪斯尼的第 24 部動畫長片,失去母親的小狐狸遇到獵狗的友誼成長故事。

10、1986 年《妙妙探》

老鼠界的福爾摩斯與華生幫助奧莉薇找爸爸。

這部描寫鼠界福爾摩斯的有趣偵探電影《妙妙探》,劇情描述偵探鼠巴索要找回女主角奧莉薇被綁架的父親,而雖然奧莉薇的母親跟劇情沒有太大關係,但容我提醒你,她的母親也逝世了。

11、1988 年《奧麗華歷險記》

1988 年迪士尼再度推出以老鼠為主角的動畫電影《奧麗華歷險記》。

《奧麗華歷險記》片名中的「奧麗華」,是這部電影裡的老鼠主人翁名字,這個名字來自《孤雛淚》的主角孤兒奧利佛。當然,這是部關於孤兒老鼠的故事。

12、1989 年《小美人魚》

動畫電影《小美人魚》的出現讓迪士尼動畫電影系列帶來一個新時代,但片中愛麗兒的遭遇也令人諸多不舍。

在《小美人魚》這部電影裡,我們只知道小美人魚愛麗兒沒有母親,僅有身為人魚國王的父親。但直到 2008 年的《小美人魚 3:回到當初》我們才知道這驚人的事實:愛麗兒的母親是被人類海盜意外害死的,愛麗兒與她六位姐姐瞬間全失去了母親。人類果然還是無法信任,人魚族們直到《海王》似乎還是無法卸下心房呢。

1989 年《小美人魚》故事中不見人魚母后,她死去的真相直到《小美人魚 3:回到當初》中才解開。

《小美人魚 3:回到當初》的母后。

90 年代迪士尼電影迎來了另一次口碑與商業上的雙重高峰期,但這種無母症候群卻益發嚴重起來:

1991 年的《美女與野獸》沒有母親,父親在母親死後也開始迷失人生。

1992 年的《阿拉丁》(Aladdin) 男女主角身分地位天差地遠,但他倆除了歌喉都很好之外還有個共通點,他們都沒有母親。

1995 年的《風中奇緣》女主角也沒有母親,連回憶畫面裡都沒有,交代母親逝去的方式還是透過臺詞。

1996 年的《鐘樓怪人》更獵奇,撫養鐘樓怪人加西莫多長大的法官,竟然是意外害死他母親的兇手。

1999 年的迪士尼動畫電影《泰山》,雖然主角不是公主,但他仍然失去了同為人類的父母。

《泰山》。

這種設定慣例仍然普遍地出現在迪士尼動畫電影裡,有將近 30 部作品裡都沒有母親,幾乎要達到迪士尼動畫電影總數的一半……我們甚至無法確定這個數字是否真正包含了所有的苦主,更別提還沒算上迪士尼製作的真人電影、電視劇、電影等。

即便是近期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故事中的艾莎安娜兩姊妹也是在失去父母之後才開始成長,推進故事發展。

《冰雪奇緣》:風大浪高……

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迪士尼的動畫電影裡總是缺少母親呢?網絡上有一個說法廣為流傳:原因來自華特迪士尼的親身悲慘遭遇。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二):在人生光榮的臺階上,面對最黑暗的愧疚

為什麼迪士尼的動畫電影裡,總是沒有母親?這個問題有各種猜測,但也許唐漢恩 (Don Hahn) 的答案最具可信度。這位在迪士尼電影幕後,工作超過 30 年的老將,曾經監製過《美女與野獸》、《獅子王》 與《黑魔女:沉睡魔咒》 等電影,並且入圍過兩次奧斯卡。他有兩個理由充分的答案,而其中一個答案充滿著悲傷。

兩個理由解釋那些迪迪士尼主們失去的母親

根據漢恩解釋,第一個理由比較實際:

「因為一來這些動畫電影僅有 80 或 90 分鐘長,再者,迪士尼動畫的主題大多與成長有關,成長是從主角生命中開始承受責任的那一天開始的。為了要把這樣的故事塞進不長的電影裡,最快讓主角成長的方式,便是讓他們的父母離開,」

就像獅子把孩子踢落山谷一般,漢恩表示:

「因此小鹿斑比的母親遇害,導致牠必須快速長大;而貝兒雖然還有她的父親,但父親很明顯已經失職,讓貝兒不得不擔任一家之主的角色。這些安排,全是為了讓故事更快速展開。」

《獅子王》中的小小辛巴。

「另一個原因──這個原因非常特別──是來自華特迪士尼 (Walt Disney) 本人。」

一手開創如今橫跨全球的媒體與娛樂事業的老鼠帝國,華特迪士尼先生。

1935 年的華特迪斯尼。

30 年代初華特曾因為與發行商──當時環球影業前任總裁派特波爾斯 (Pat Powers) ──的不公平合約,搞得公司烏煙瘴氣,甚至面臨人才出走、質量下降、獲利被壓縮等困境,導致了勞心竭力的華特精神崩潰。但是數年過去,隨著改與哥倫比亞影業合作發行米老鼠卡通,讓迪士尼再次嘗到了名利雙收的果實,也連帶地讓卡通進入了所謂的「黃金時期」──《白雪公主》長達四年的製作期亦開始付諸實行。

迪士尼第一支動畫電影,1937 年的《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

迪士尼的大家長,事業成功的當下卻揮不去內心陰影

華特與父母的關係一直良好,他一直與父母同住。就在《白雪公主》即將完成前,他決定再買一棟房子讓父母可以享享清福。

這是一種向父母表達孝心的報恩,也算是向父母表現孩子出人頭地的證明。

華特的父母。

華特當然是出人頭地了,1937 年底《白雪公主》上映了,得到了旋風式的勝利──票房大賣、各大報章雜誌瘋狂好評、蒙太奇大師愛森斯坦與喜劇大師卓別林都盛讚這部瞬間成為經典的動畫電影。

在30 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白雪公主》卻獲得了驚人的美國國內 150 萬美金票房、以及全球 800 萬美金的成績──換算為當今的幣值,約等於全球 48 億美金的恐怖紀錄。

這一年還是華特母親芙蘿拉 (Flora call Disney) 的 70 歲大壽,而且是父母結婚 50 周年的紀念,加上父母新家入住,1938 年這一年,原本對華特迪斯尼來說,是一個四喜臨門的重大人生裡程碑。

1937 年 12 月份的《時代雜誌》便以華特與他的白雪公主為封面。

但才搬進新家不到一個月,華特的父母卻因煤氣洩漏雙雙中毒,母親卻不幸中毒離開人世。

華特迪斯尼的母親芙蘿拉女士。

這是一起純粹的意外,但似乎華特將其視為個人的禁忌,從此不願意談論此事。

按照漢恩的說法,這就是第二個為什麼迪士尼動畫電影總是缺少母親的原因:因為從此母親成為了華特迪士尼的心靈傷痕。

華特迪斯尼。

媽媽的存在,遙不可及

華特迪士尼向公司請了僅僅一天假,參加母親的葬禮,隔天便繼續投入沒日沒夜的工作。1938 年 11 月這場不幸的悲劇,卻似乎為整個迪斯尼帶來了數十年的陰影。母親因自己的無心之過而去世,這份沉重的自責,自仙杜瑞拉、睡美人、小鹿斑比而至皮諾丘,直至現代的小丑魚尼莫、艾莎與安娜,全都成了沒媽的孩子。

《小飛象》中的主角呆寶也失去媽媽,獨自堅強的生存下來──

從情感上,華特迪士尼的失慟悲劇,似乎給了這個長年問題一個充滿戲劇性的答案,但這會是真正的原因嗎?面對這數十部陪伴我們成長數十年的經典動畫電影,我們需要更理智地來分析原因才行……

(三) :長大成人的路上,總是缺少溫暖的母親懷抱

導演的個人遭遇,以及他的情緒反應,絕對會反應在他製作的電影之中。華特迪士尼 在 1938 年遭遇了母親去世的意外事故,這讓母親總是在迪士尼動畫電影裡缺席的奇妙現象,似乎不再是一種巧合,而是華特個人不形於外的悲痛,一種被隱喻與轉化的設定。

可是,儘管這個理由聽起來合情又合理──華特迪士尼在世時對每部迪斯尼動畫都有絕對的主導權。我們仍要告訴你,事實的真相似乎並非如此。

早在不幸之前,「母親」早已缺席迪士尼童話

其實從沒娘孩子開山始祖《白雪公主》便看得出來,我們提過,這部動畫電影的製作期長達 4 年,代表這部 1937 年底首映的電影,老早於 1933 年便付諸製作。當時華特的母親芙蘿拉 (Flora call disney) 仍然在世,而《白雪公主》沒有母親的設定也早在當時就已經確定。

不只是《白雪公主》而已,當時的動畫電影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與時間資源製作,在芙蘿拉遭遇不幸之前,迪士尼公司早已經在製作未來幾年後要上映的《小木偶》、《小飛象》(Dumbo) 與《小鹿斑比》 ──這些電影裡都沒有母親。

還記得動畫電影《小飛象》中的呆寶嗎?醒醒吧,牠沒有媽媽。

而這些電影的劇本早在公司老闆母親過世之前,就已經確認、編排、設計成分鏡表了,以 40 年代動畫技術的發展程度,如果悲痛欲絕的華特迪斯尼,要求立刻修改劇本除掉斑比的母親,是一件困難到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進度可能會大幅延後數個月至數年。

也就是說,在華特失去母親之前,迪士尼公司已經至少製作了 3 部沒有母親的動畫電影了。

再者,迪士尼動畫電影並非全然原創的作品,大多改編自耳熟能詳的兒童故事或是鄉野傳奇。這種習慣早在華特迪士尼自己早年實驗性的作品裡就可以發現,他第一部自主製作的卡通,就是改編自格林童話的《小紅帽》。華特大量地取材格林童話、英國童話與歐洲兒童文學,這是他從卡通大師保羅泰瑞 (Paul Terry) 的一連串《伊索寓言》卡通短片中學習的訣竅。

寓言與童話可以呈現更多喜劇元素,能夠更快吸引觀眾,這些小故事輕薄短小的篇幅內容,更適合快速地製作成數分鐘的短片。這是想靠商業卡通廣告短片,在廣告業存活的華特迪士尼,思考出的致勝捷徑。

迪斯尼動畫公司近百年前的登報廣告。

華特迪斯尼的第一份商業廣告──推銷自己。

但這條路線雖然說來簡單,在華特的筆下卻有不簡單的發展。他不是照本宣科地把童話故事畫在賽璐璐片上就了事,華特迪士尼早在 20 年代,就懂得以現代風格去改編這些百年老故事。

這些改編讓舊故事有新風味,也能讓已經熟悉童話的大小讀者們,快速地被華特插進的新笑話所吸引。至今你仍能在所有的迪士尼動畫中找到華特當年的小聰明:找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作為題材、增加新的社會議題或是按照現代世界氛圍改編,最終成為迪士尼金字招牌的有趣作品。

華特迪士尼第一部短片卡通作品《小紅帽》:

沒有爸媽的孩子才能夠成長?

當年在華特迪士尼仍然對動畫製作一竅不通時,他就深深被前輩馬克思·弗萊舍 (Max Fleischer) 的短片卡通所吸引。弗萊徹正是《大力水手》 與《貝蒂娃娃》等作品的原創者,弗萊徹的卡通風格與後來的迪士尼截然不同,充滿了黑色幽默或是情慾等成人元素──貝蒂娃娃是一位擁有性感魅力的美女,而大力水手卜派總是叼著菸鬥,把人揍到半天高。但是這些元素並未連帶地進入華特的影像世界中,除了黑色幽默之外。

誕生於 1930 年代的性感動畫人物《貝蒂娃娃》。

也許是因為這點帶點危險的戲謔風格,讓華特迪士尼愛不釋手,讓他在選擇創作主題的童話基底時,也刻意選擇充滿冒險氣味的故事。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或是《小紅帽》這樣的故事,比起《北風與太陽》或是《烏鴉喝水》更加具有戲劇效果,更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同。但是,冒險風格的童話故事,也往往沒有父母角色的存在──沒有爸媽的孩子才需要冒險。

1986 年日本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天空之城》中,巴魯與希達的冒險微戀愛故事──

而早在華特遭遇喪母之痛以前,他從 1921 年的《小紅帽》開始,便已經偏好這些充滿冒險的童話故事:包括《愛麗絲夢遊仙境》、《傑克與魔豆》、《鞋帽劍客》等等。在他創作出幸運兔奧斯華與米老鼠之前,這些一頭往未知危險裡衝的童話人物,就已經是華特筆下的主角了,而在這些作品裡,原本母親的存在就已經可有可無。

1923 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實驗動畫人物與真人合成的效果。

父母戲份低 在艱困環境才能獨立求生

在華特喜愛的冒險童話裡,身陷異境的主角都被迫學習各樣父母沒教的生存技能,而這正是成長的艱難道路──這條道路最終通往的成功,完全是主角自己掙來的甜美成果。

《獅子王》中,失去父親的辛巴為了成王求活必須自立成長。

所以,事實揭曉,華特迪士尼對母親的哀痛逾恆,並不是造成迪士尼動畫電影永遠沒有媽媽的原因。迪士尼影業監製唐漢恩 (Don Hahn) 的推論事實上只正確了一半:華特對母親的自咎情緒的確糾纏他往後的人生,但是迪士尼動畫缺乏母親角色的主因,卻是為了「成長」。

資料來源於網絡。

本期互動

你都看過迪士尼的哪些動畫電影?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朋友分享你的觀點

END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迪士尼公主總是沒媽?
  • 為什麼迪士尼大多數公主都沒有媽媽?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比較悲傷的話題,為什麼大多數的迪士尼公主都沒有媽媽?我們可能都還記得小時候蜷縮在電視機前看迪斯尼電影的情景。公主和王子,好人與壞人,惡龍和騎士的故事就是我們當時所看到的一切。儘管這聽起來不太好,但並不是所有的結局都是很圓滿的,只有一件事能把這些迪士尼公主聯繫在了一起,這件事比找到一個王子然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還要黑暗得多,那就是大多數迪士尼公主都沒有媽媽。試著回想一下,白雪公主,沒有媽媽,灰姑娘,沒有媽媽,茉莉公主,蒂安娜公主等等等,她們都沒有親生母親。
  • 大部分迪士尼公主都沒有媽媽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總是愛蜷縮在電視機前看迪士尼電影的場景嗎?女生們愛看公主和王子的幸福生活,穿上水晶鞋,坐上南瓜馬車,灰姑娘也能成為公主,這些美麗的泡沫都縈繞在每一個姑娘的夢境中。男生們則鍾於王子鬥惡龍,披荊斬棘救出公主的片段,這些英雄的種子在他們腦海裡生根發芽。每一位公主最後都擁有美好的結局,從此與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我們總是忽略掉其中的不幸……灰姑娘是她家庭生活的奴隸,長期生活在陰暗潮溼的地方,與老鼠共舞,同剩飯共存,還要忍受後母和姐姐們的虐待。
  • 迪士尼公主:艾莎和安娜為什麼沒有進入公主候選人名單?
    迪士尼公主目前只有12位,而在這12位裡面在最新的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中艾莎和安娜並沒有進入迪士尼公主的正編當中而是作為後備預選公主存在,為什麼艾莎和安娜官方並沒有將他們列入公主當中呢?除了艾莎和安娜,還有愛麗絲、小叮噹、吉賽爾等人都沒有被列入公主行列,與後者不同,前面的大多都不是皇室,而艾莎和安娜是貴族。那麼為什麼艾莎和安娜會遭到迪士尼的這種待遇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 迪士尼公主的媽媽都去哪兒了
    從小看迪士尼長大的你,是否曾經產生一種疑問:為什麼公主們大多母親缺位?最近熱映的真人版《阿拉丁》,茉莉公主固然堅強獨立,但在皇宮裡,陪伴她的親人除了父親蘇丹王,就是一隻大老虎。她的母親徹頭徹尾的沒有姓名,觀眾唯一能獲知的信息就是其母早已辭世。在迪士尼的電影世界,這樣的人設非常常見。就連故事發生在美洲新大陸的《風中奇緣》,土著公主寶嘉康蒂也難逃此運。她的母親甚至無法出現在回憶裡,僅有的線索依舊還是那句話——多年前已經駕鶴西歸。
  • 為什麼迪士尼公主大多都沒有媽媽?難道只是巧合嗎?
    迪士尼動畫到目前為止一共為迪士尼創造了14位公主,除了第一部《白雪公主》擁有皇后的確切描寫以外,後面出品的很多迪士尼公主故事中不再詳細描述關於皇后的劇情,為什麼迪士尼會選擇在後期逐漸淘汰皇后這個角色呢?這裡嘗試列出了以下幾種原因。
  • 迪士尼只有公主卻鮮有皇后,公主們的媽媽都去哪了?
    現在迪士尼一共有12位公主,雖然公主並不多,但每一位都非常漂亮,她們擁有傾國傾城的美顏,惹得王子們為其傾倒。不過即使王子和公主們最後走到了一起,我們也很少能見到國王和皇后的登場,尤其是皇后的登場次數要更少。在迪士尼中只有公主卻鮮有皇后,那公主們的媽媽都去哪了?難道是因為長得太漂亮所以藏了起來?
  • 迪士尼公主為何沒有媽媽這個角色?其實和迪士尼創始人的經歷有關
    迪士尼公主系列目前已經有14位公主,但是公主有母親的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一·公主悲慘的身世在早期的迪士尼童話故事中,經常會出現「惡毒繼母」這個角色。白雪公主雖然是真正的公主,卻還是被皇后害得逃出皇宮,最後還中了毒。灰姑娘的父親也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但是她還是被繼母和繼姐所欺負,要做家務,不讓她參加舞會等等。
  • 當迪士尼公主變媽媽,長髮公主小孩高顏值,艾莎一看就是親生的!
    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小葉姐,很開心再次和大家相遇,我們都很清楚,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是青春少年,總有一天人會長大,會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之後的故事,當然我們的迪士尼公主也是一樣的,我們只看到了她們年輕時候勇敢的堅強的故事,但是她們在遇到自己的王子之後結婚生子的故事作者沒有講,我們也不知道了
  • 當迪士尼公主成為媽媽,安娜溫柔,連調皮的長髮公主也變了一個樣
    迪士尼,代表著童話代表著美好。在現代二次元界,迪士尼就像是一個造夢工廠,從這個工廠中走出來的二次元角色都代表著人們對於美好未來的嚮往,他們性格各異但是都是美好而善良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迪士尼公主了。
  • 迪士尼公主中,為何總是灰姑娘站C位?
    說到迪士尼動畫,大家肯定對迪士尼公主印象頗為深刻。之前,我們也說過迪士尼真正承認的迪士尼公主只有十二位,她們各自佔據一個星座,艾莎、安娜雖然現在很火,但是她們並沒有正式加冕迪士尼公主的桂冠,我們現在可以將她們視為冰雪奇緣的獨立ip。在迪士尼公主中,有一位公主在合照的時候總是站在C位,她就是灰姑娘仙蒂公主。
  • 迪士尼公主的媽媽,因為鏡頭少,都不建模,換個髮型,加深膚色
    迪士尼動畫伴隨著每個人的成長,迪士尼創造了很多著名的公主,迪士尼公主幾乎都有一個共性,她們的媽媽在她們的生長過程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少,有幾名迪士尼公主的媽媽甚至都沒有陪著女兒長大。所以,迪士尼在製作動畫電影時,在迪士尼公主的媽媽的造型創作,因為鏡頭少,都不建模,直接用迪士尼公主的模型,換個髮型,加深膚色立馬變媽媽。這樣說大家是不是很有同感呢?讓小編帶大家看看迪士尼公主和媽媽有多相似吧!
  • 迪士尼為什麼不把艾莎和安娜放入迪士尼公主中?理由太簡單了!
    但是如果你從迪士尼官方網站上尋找迪士尼公主的痕跡你會發現艾莎並沒有被收錄進迪士尼公主的目錄中,為什麼會這樣呢?剛開始我以為這是因為《冰雪奇緣》剛播出官方還沒有及時更新信息。不過當我們2019年再看的時候安娜和艾莎依然沒有入選迪士尼公主,反而在預選和後備公主這一欄裡掛著。也就是說艾莎和安娜並沒有被迪士尼正式承認是迪士尼公主中的一員。
  • 大神用AI技術還原迪士尼公主,相似程度爆表,艾莎的媽媽美翻了
    比如先前百度就曾推出過一鍵真人變「動漫臉」AI程序,玩過的朋友都知道還挺有意思的,而今天小嗶想帶大家看看的是由網友toyboyfan大神使用AI技術,將迪士尼公主還原成「真人」的作品,這「爆表」的相似程度,真是讓人驚嘆!
  • 大神用AI技術還原迪士尼公主,相似程度爆表,艾莎的媽媽美翻了!
    比如先前百度就曾推出過一鍵真人變「動漫臉」AI程序,玩過的朋友都知道還挺有意思的,而今天小嗶想帶大家看看的是由網友toyboyfan大神使用AI技術,將迪士尼公主還原成「真人」的作品,這「爆表」的相似程度,真是讓人驚嘆!
  • 迪士尼公主們的媽媽你了解嗎?顏值逆天完全不輸女兒
    迪士尼公主是每個少女的夢想,隨著時代的推移人們審美的變化,迪士尼的公主也從需要依附王子救贖的柔弱形象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女王形象。可有一件事,卻是許多公主都沒有逃脫的命運。細心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她們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母親的身邊。
  • 只認識迪士尼公主、不認識她們母親?花木蘭的媽媽,看著真親切
    導讀:迪士尼公主與媽媽:睡美人母女像複製粘貼,花木蘭媽媽看著真親切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每一部動漫都會有主角和配角的存在但是迪士尼系列動畫片中,所塑造的角色,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都有屬於他們的閃光點。在迪士尼動畫片中,即使是反派角色,都有一些小可愛的地方,可咱不是要說這些反派角色噢,而是說一下迪士尼公主的媽媽。平時咱們看迪士尼公主,就看得多了,但她們的媽媽就沒什麼印象了吧?那咱就來認識一下迪士尼公主的媽媽啦!
  • 這位迪士尼公主10年後被官方除名,迪士尼官方沒有給出答覆!
    迪士尼公主分為正編公主和非正編公主,其中在非正編公主中又有候選公主名額,目前正式被官方承認的迪士尼公主一共12位,其餘在迪士尼動畫中出現過的女性角色或者公主都不是迪士尼公主,但曾經有一位列入正編的公主被官方除名!
  • 「迪士尼公主」沒有愛麗絲和小叮噹?這5個角色,都沒有成為公主
    當然,「迪士尼公主」也不全都是公主,貝兒公主是王妃,花木蘭是女中豪傑,艾莎公主是女王。有一些出現在迪士尼動畫中女主角,卻沒有成為公主。《小飛俠》小叮噹《小飛俠》是迪士尼比較早動畫之一,也算是比較經典的了。其中,《小飛俠》的女主角叫做小叮噹,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仙子。
  • 「迪士尼公主」沒有愛麗絲和小叮噹?這5個角色,都沒有成為公主
    當然,「迪士尼公主」也不全都是公主,貝兒公主是王妃,花木蘭是女中豪傑,艾莎公主是女王。有一些出現在迪士尼動畫中女主角,卻沒有成為公主。剛開始,小叮噹是有機會成為「迪士尼公主」的,但是最終她還是沒有成為「公主」,而是成為了「迪士尼仙子」。我們經常聽到「迪士尼公主」,卻極少聽到「迪士尼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