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當中,人們往往在形容一個古怪東西時稱之為「四不像」。由於造物的神奇,世界上存在著許多奇異的動物。然而,有一種動物卻很難確切叫出它的名字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四不象」。 那四不像到底是什麼動物呢?小盼奔為您解答,一起來看看吧!
「四不像」原來竟是對一種稀有動物的美稱。其中的鬣羚(liè líng)也叫明鬃羊,屬牛科,它的長相非常特殊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因其最早是在印尼的蘇門答臘被發現的,因此又叫蘇門羚。
別看它長得怪,但名聲卻很大,它就是傳說中的「四不像」。 「四不像」這種異獸是我國獨有的品種,傳說當年封神的姜子牙,他的坐騎就是這種異獸。書中寫道:「麟頭豸尾體如龍,足踏祥雲至九重。四海九州隨意遍,三山五嶽霎時逢。」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很厲害!
你見過動物拉糞便還數數的嗎?
還別說真有那就是鬣羚,它的糞便呈散堆狀,每次排10粒,是不是很神奇~
鬣羚生活在什麼地方以什麼為食物
鬣羚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4400 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或多巖石的雜灌林,偶爾也到草原活動,生活環境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樹林、竹林或灌叢十分茂密,另一個是地勢非常險峻。
一般結成5、6隻小群生活在一起,以各種雜草、樹葉為食。性情比較孤獨,除了雄獸總是單獨活動以外,雌獸和幼仔也最多結成4~5隻的小群,從不見較大的群體。
早晨和傍晚出來在林中空地、林緣或溝谷一帶攝食、飲水,主要以青草、樹木嫩枝、葉、芽、落果和菌類、松蘿等為食。
夏季喜在大樹下、灌叢中及巨巖間等僻靜之處休息;冬季常到巖洞中避風、過夜。有較為固定的往來覓食的小路、休息場所及排糞地點,平時或出沒於懸崖絕壁之間,或隱身於密林之中。
鬣羚外形有什麼特徵
外形似羊,它的體長為140~190釐米,體重50~100公斤,肩高86~110釐米,尾長9~16釐米,兩隻耳朵特別狹長,似驢,可達19~21釐米,端部較尖,雌雄均有一對短而尖的黑角,短而光滑,介於兩耳之間,距離較遠,形狀較為簡單。
兩角自額骨的後部長出後,平行而稍呈弧形往後伸展,角的橫切面呈圓形,末端較尖,角的表面具有環狀的稜及不規則的縱行溝紋,角尖處較為光滑,長度為20~26釐米,粗13~16釐米。
自角基至頸背有長十幾釐米的灰白色鬣毛,甚為明顯。頸背有鬃毛,吻鼻部黑色,吻端裸露,唇的周圍有髭毛,有明顯的球囊狀眶下腺,其開口處有一撮叢毛。
全身被毛以黑褐色為主,稀疏而粗硬,雜以灰褐色,毛幹基部黑,末端色淺,頸部有白色長毛,四肢由赤褐色向下轉為黃褐色。四肢粗壯,強健有力,蹄短而堅實,適於在山崖亂石間奔跑跳躍!
鬣羚四肢底部擁有靈敏的外周感受器
它極為善於攀登和縱躍,能在最陡峭的懸崖絕壁之間行動自如,或在亂石溪谷之間跳躍如飛。是因為它的蹄子是由兩個緊密靠在一起的蹄組成,前端窄尖,後端寬闊,四周環以角質,中央為柔軟的部分組成,就像一個吸盤,使其能夠穩穩地站立或跳躍在陡巖之上。
在活動時,蹄子接受底部的刺激後,感受器可以將其轉換為一種信號,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又把接收到的信號轉換成控制信號,再傳遞給四肢上的各種不同的肌肉組,從而調節身體重心的平衡。在受到驚擾時,它能夠迅速奔跑,跳過險惡亂石,攀登到懸崖峭壁之上躲避敵害,逃脫之後便不會再返回。
天敵追趕如何應對
在被逼迫得無路可逃的時候,就用兩隻後蹄支起身體,直立起來,騰出兩隻前蹄拼命地往巖石上敲擊,發出「嘎嘎」的脆響,或者是往肚皮上像擂鼓一樣地「咚咚」敲打,聲音響徹山谷,藉以威嚇敵害。如果這一招不靈,也會奮起自衛,勇猛地用角進行堅決的反撲,攻擊對手。成年的雄獸性情較為兇猛,體強力壯,常常能衝出天敵的包圍,或戰勝體形不算太大的對手,將其頂到懸崖之下。
鬣羚繁殖和交配時間
鬣羚每年繁殖一次,在秋季的9~10月發情交配,逐偶時雄獸之間也有激烈的惡鬥,獲勝的一方才能與雌獸交配,敗者有時甚至會被頂死。雌獸的懷孕期約為8個月,幼仔多半於翌年5月下旬至6月初出生,每胎產1~2仔,幼仔出後毛一幹便能直立吃草,幾小時後便可隨母羊一起活動。幼仔2~3歲時性成熟,但2歲時仍然跟隨雌獸一起生活,3歲才開始獨立活動。壽命約15年。
總的說鬣羚是屬神經質動物,應激反應強烈。鬣羚善於彈跳行動敏捷,富有衝擊力頭上長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