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裡,太空人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因為他們可以去遙遠的外太空或者登上未知的星球。但事實上要當一名太空人真不是想像得那麼容易,而且太空人也並不是一個輕鬆的職業。
從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全世界共有18名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犧牲。儀器的故障、飛行過程中的差錯、太空衣和氧氣設備的破損,都有可能造成太空人在太空中的死亡。
當然,也有太空人得在太空工作中,走出空間站或者太空飛船,進行「戶外」作業。如果因為某些原因,不慎離空間站太遠而無法返回,那麼他將在太空衣的氧氣耗盡後,因窒息而死。
與許多電影中展現的不同,人直接暴露在太空環境下,並不會被凍死,而是「減壓死亡」。暴露於氣壓為零的環境後,太空人的血液會逐漸產生氣泡,然後氮氣溶出往肺部積累,肺部隨之爆裂……
等全身血管都產生氣泡、堵塞血管後,各個部位都會大出血。在短短的1分鐘內,3名太空人的體積就增大了一倍,變得像300斤的胖子,而等氣體排出後,遺體慘不忍睹。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屍體原樣帶回去是不現實的。
把屍體留在太空中,任其隨意漂浮是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會埋下巨大的隱患。漂浮在太空中的屍體有可能會上空間站或其他飛船,如此便有可能會給空間站或者其他飛船上的太空人帶來傷害。
所以如果太空人實在太空出現意外,那麼他的同伴會根據地球指令來確定要不要把他的屍體帶回地球。因為在太空中,如果說沒有相關儀器的幫助,屍體的分解速度會比地球快很多。還有的會進行速凍處理,然後在太空分解遺留在太空。
總之,如果太空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遇難,人們肯定會想盡辦法把遺體運回地球。至於能不能運回,就看實際情況。畢竟發生了事故之後,情況會變得很複雜。只有在保證其他太空人生命安全的情況下,才會顧及遇難的太空人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