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未來事務管理局授權轉載自:不存在
ID:non-exist-FAA
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會把扭蛋機擺在機場。2016年7月,東京成田機場悄然出現了100多臺扭蛋機,旁邊用4國文字寫著:用多餘的零錢換玩具!
很難解釋為什麼扭蛋常年在日本爆賣!不只孩子喜歡,拉著行李箱,神色匆匆的大人,也都蹲在機子旁邊孩子氣的喀啦喀啦擰著,「唔~我扭到這個!」,「我要再試一次!」。
△ 成田機場的扭蛋機
外國遊客沒想到,臨走時因為買玩具又花了一筆。扭蛋公司沒想到,機場成了全日本扭蛋銷量最高的地方。扭蛋創始人重田龍三也沒想到,50年前這種哄小孩的玩具,將來會在全世界賣出上千億個,也會治癒成千上萬個大人。
關於扭蛋如何拯救人生,我是有親身體會的。辦公桌上有幾隻杯緣子,上了一天班,特別喪的時候,看見那個千手觀音狀的大叔,就忍不住想笑。
△ 我的辦公桌一角
我桌上這些小玩意擺了一年,周圍的人,也漸漸從「這玩意有什麼用」,發展到自己也買了一堆,不時把玩並發出傻笑。扭蛋是一種癮,會傳染,對於大人似乎有更好的療效。可是它到底怎麼拯救呢?且聽我們細細道來。
01 我扭的不是蛋,而是童年啊!
「買這個有什麼用?」這是你第一次買扭蛋時,一定會聽到的質疑。
的確沒用。但是當你走進商店,看到這麼多扭蛋機閃亮亮地排成一排,內心的5歲小孩就覺醒了。大腦告訴你---買,然後你就買了,一系列動作僅憑直覺,一氣呵成。回過神來,你的手已經扣開塑料殼了。
當初,扭蛋起家,就是靠著小朋友兜裡的零用錢和購買慾。20年代的美國,自動販售機開始取代人力小攤販,比如泡泡糖機,放置在雜貨店外,攻略目標就是放學後的小孩子。逛商店時,大人為了安慰哭鬧的小孩,也會給上幾枚硬幣,打發他們買點小玩意,所以這種玩具又叫shut up toys(閉嘴玩具)。
△ 這就是扭蛋機的原型
到了60年代,日本玩具公司PENNY引進並在東京投入了第一批類似的機器,只要花10円,就可以買些小零食和小玩具,廣告語是:用10塊錢收集世界各地的玩具吧!但很快問題就出現了,一些有稜有角的小玩具經常會把機器卡住,而沒有包裝的糖果在衛生方面被人詬病。最初的扭蛋機為了吸引小孩,都做得奇形怪狀,有雞舍形狀的、有機器人形狀的,扭的時候,眼睛會亮,發出嗶嗶嗶的電波聲,但損毀率很高。
△ 當時各種型號的扭蛋機,這部分歷史資料參考了重田龍三先生的個人網站「ガチャガチャおじさんの奮鬥記」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重田龍三設計了一種制式規格相對統一的塑料包裝殼,這就是最初的「扭蛋」。
日本泡沫危機的漫長歲月裡,扭蛋一直不溫不火,直到1983年,萬代(BANDAI)公司基於漫畫《筋肉人》製作的「筋肉人橡皮擦」,引發了扭蛋銷售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筋肉人》是80年代爆火的漫畫,講的是一群肌肉大叔的格鬥故事。這一系列共推出了200多種角色,半瓶牛奶的錢就能扭一個,還能跟大人說:我買的是文具(橡皮擦),可沒有在亂花錢哦。孩子們為了攢齊全套而陷入集體瘋狂。4年裡賣了1億8千萬個。從此之後,「按系列劃分,隨機扭出不同角色」也成為了扭蛋固定的銷售策略。
△ 這是2016年推出的復刻版,據說角色增加到了418種
流著哈喇子看櫥窗是童年的本質,但你知道的,童年也是人一生最窮的階段---零用錢永遠不夠花,買塊糖也要看媽媽臉色。 那些小時候沒買夠玩具的人,長大後的購買力是可怕的。扭蛋是彌補童年遺憾的絕佳機會,以前攢好久10塊扭一個,長大了可以100塊買全套。
日本做扭蛋的公司和品牌不少:萬代、海洋堂、奇譚俱樂部、Takara Tomy、Kenelephant、Epoch......幾乎每家都不同程度地表示過:希望我們的玩具,讓世界變得有趣。
回到扭蛋鼻祖PENNY公司那句廣告語:用10塊錢收集世界各地的玩具吧!扭蛋,就是一種「沒有用處」,僅僅為了好玩而存在的東西。
就這樣,扭蛋集成了令「大人」不屑的全部特徵:小,沒用,廉價,孩子氣。可是很多時候,我們恰恰就需要一些「沒用的快樂」。
02 一枚安慰劑:在辦公桌上短暫逃離日常
其實,日本的扭蛋,大人一直是消費主力。
奇譚俱樂部的發言人很誠實: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賣(扭蛋)給兒童。他們的數量正在減少,成年人也更有錢。
羅伯特·拉斯在Vice上的一篇報導則認為,當大人體會到世界的險惡,就喜歡在小東西裡面尋求樂趣,而在做小東西方面,沒有誰比得過日本。
為了迎合西裝革履、朝九晚五的大孩子,扭蛋機的位置悄悄變了,從文具店蔓延到街頭巷尾,通勤路上扭一個,就像買瓶水一樣隨意,帶到辦公桌上當擺設,也不顯眼。
扭蛋的內容也變了,ACG角色慢慢變成了設計師的自我表達,或治癒或沙雕,最適合社畜精神relax。
如果看到一個扭蛋玩具,脫口而出「這TM是什麼鬼?」,別問,一定是「熊貓之穴」的作品。「熊貓之穴」這個扭蛋品牌,專注神經病一百年,社長飯田雅寶一本正經地說:「做讓人滿頭問號的產品,就是我們的目標。」
冰河時代的僧侶,風雪身邊過,佛祖心中留。
猩猩臉/羊駝/兔子/海豹,體驗「一覺醒來變成大猩猩」的感覺。
妄想中的初吻。
失望到睡覺的動物。
炸雞塊形狀的挖掘機。
歌舞伎町貓頭鷹。
自由女神自由過了頭。
思想者放棄了思考。
千年殺的人們排成了一條「人體蜈蚣」。
中年大叔齋藤的腦子裡有一群寄生外星人,目的是為了讓人類每天全裸上班,引起地球的混亂。
△ 宣傳片裡還給每款做了細緻的人設
「Mer大陸」系列,據說是千年前的夢幻古國,一夜之間隨陸地沉入大海,留下了這些cosplay新加坡魚尾獅的嘔吐狀的文明遺產......
因為產品太過有病,每出一款,「熊貓之穴」的社員們心裡都很忐忑,懷疑這種東西怎麼可能有人會買,但最後,竟然都賣得挺好。
緣子小姐常常穿著制服,留著雙馬尾,面無表情,看起來就像是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卻總是在杯緣上面作出羞恥的動作。她的製造商「奇譚俱樂部」在「治癒」方面有著永不枯竭的靈感,從2012年發售到現在,「緣子小姐」系列扭蛋已經累計售出了2000萬個,人稱「最強扭蛋」「扭蛋女神」。
△ 甚至可以單獨寫一篇叫《關於緣子小姐的幾百種姿勢》的文章來介紹她
在日本,只要不打擾別人,你再奇怪也沒人管。跟漫畫家田中克己合作的緣子小姐,擊中了大人放飛自我的欲望:只穿內褲一個人在家跳舞,在花灑下開演唱會,在酒吧裡扯開領帶高歌一曲,摔了一跤趴在地板上不想起來,躺在床沿大頭朝下打電話……
苦悶的生活中,學習桌上的扭蛋,偶爾也隨著本性而活,不是很好嗎?
03 賭博的快感在無聊生活裡
小小玩一回心跳
假如埃爾溫·薛丁格先生研究量子力學那會兒,扭蛋機這種東西就已經存在的話,可能就不用背上「虐貓狂人」的稱號了,而變成「扭蛋狂人」。因為打開那個塑料殼子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裡面是什麼。扭蛋因為隨機性給人一種「明明買的是玩具,卻好像在兌彩票」的錯覺。在這種感覺的驅使下,會有人執著地選擇「再來一次」。「扭完這個,我就收手?」 是不存在的。扭蛋讓人上癮的原因有很多:便宜(找零找了一堆鋼鏰,隨手花掉);方便(隨便一家7-11門口就能買到);一些喪心病狂的營銷手段(比如限定款和隱藏款)。「限定」二字,萬惡之源。
緣子小姐的精髓在於換裝play,單一套制服就有藍色、深藍色、紅色、黃色、金色、橙色、粉色、紫色、綠色,還有和風系列,棒球系列,拉麵系列,浴衣系列,水著系列......
△ 奇譚俱樂部官網上「緣子小姐」系列的冰山一角,粗略數了一下,迄今為止出過84彈、超過500款
沉睡動物園,按地理區域選出代表性的動物,溫帶,寒帶,亞熱帶……目前已經出到第6彈。
海洋堂的玩具一向講究「擬真」。工具,建築,信號燈,食物,寵物,家具,汽車,生物,宗教用品,甚至是太空梭和火箭發射基地都被按比縮小,放進扭蛋裡。這些扭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跟日本各地的機構合作設計和生產的,只有在當地才能買到。博物館裡可以扭到生物模型、佛像還有古代陶器。
△ 海洋堂的招牌扭蛋「立體圖鑑」系列
火車站可以扭到各地的鐵道模型。神社可以扭到燈籠,扇子和神幡。築地市場附近可以買到海港上用來運送貨物的回力車和製冰機。新千歲機場裡則可以扭到代表日本文化的扭蛋:武士盔甲,壽喜鍋,鳥居還有藝伎。
海洋堂與Kenelephant合作的「Omiyage Figure」系列,主打日本各地名產。
△ 東京名產:雷門燈籠,相撲,稠魚燒...
△ 大阪名產:章魚燒、通天閣、道頓崛...
△ 衝繩名產:水牛車,Begin樂隊,各種海洋生物...
這個系列的第一彈是「北海道名產」,選取了札幌鐘樓、名言是「少年啊!要胸懷大志!」的克拉克博士銅像、北狐、三文魚等等,畫風都很正常,限定款卻是一隻「雪見初音」。
因為開發初音未來的公司CRYPTON FUTURE MEDIA位於札幌,大約也可以算是當地特產,製作者們本來只是想試試看,沒想到很快就售空了。
△ 右下角就是「雪見初音」
而隱藏款永遠是最想要的,確永遠抽不到。隱藏款通常最稀少,也最搞笑、最精緻,而且不會印在海報上,想知道長什麼樣,只有親手扭出來。比如這套緣子小姐的隱藏款是「撐傘的大和撫子」。
MIU深海生物第2彈的隱藏款是...不知道什麼鬼的奇怪生物。
△ 普通款△ 隱藏款
這些小玩意單拿出來沒什麼,集齊一套就有驚人效果。
當它們分別在不同日期、季節、地區、活動期間限定發售,就算天時地利人和,也不一定有好運氣抽到想要的款。
從「就買一個玩玩」到「我要集全套」,是一個特別快的過程。秋葉原最大的「扭蛋會館」提供了這種上癮場所,500臺扭蛋機一字排開,是天堂,也是罪惡之城。
老闆河野陽在這裡經營了16年,多瘋狂的客人都見過。有外國人順著攻略專門找來的,有15分鐘把一臺機器扭光的,還有發售日大清早在店外排隊的......
△ 扭蛋會館的招牌
「限定就是扭蛋的魅力啊。」深諳成癮之道,河野機智地設置了規則:熱賣款,每人最多扭5次;在蛋殼裡隨機放入「再來一次」紙條,集齊5張就能免費扭一次;沒扭到想要的款式,也可以多付錢單獨購買。
「都是些沒有實際用途的騙錢玩意!」一位在日本花了1萬日元買扭蛋的某朋友離開的時候這麼說。
我敢肯定,扭蛋是通往賭博的門戶藥物。這些看似人畜無害的機器,就是低配版的柏青哥店。什麼也別說了,下一次,下一次肯定能扭到....
04 把萬物做成扭蛋
當扭蛋不再只是小孩玩具,而是一種銷售媒介,以各種形式呼應不同族群的需求,它販賣的就是期待心、收藏的滿足感,以及日本最擅長的精細藝術了。
扭蛋裡有日式冷笑話。熱血高校的不良少年,記者會上低頭道歉的負責人,《星球大戰》裡「絕體絕命」的經典橋段,熱門綜藝節目的搞笑藝人。
△ 喂,想打架嗎
△ 我們對於多年來侵略地球的行為深感抱歉
△ 可要了親命了
禿頂的中年公務員怎麼能和「酷炫」搭上?「T-ARTS」系列裡「為了每日奮戰而奮戰的企業戰士,一本正經的超酷歐吉桑」可以告訴你答案。五個大叔分別是:街舞大叔、雙槍戰鬥大叔、光劍戰鬥大叔、覺醒的大叔、在這個時代反而超有心動感的壁咚大叔。
△ 是心動的感覺
扭蛋裡有身邊的日常。Epoch以「就算是手辦也需要XXX」為由,推出一系列微縮雜物:雨傘,貨架,背包,路標,垃圾堆……看起來很雞肋?不,你會為了給手辦凹造型,買更多的扭蛋。
△ 雨傘扭蛋:就算手辦也需要撐傘啊!
△ 垃圾堆扭蛋:就算手辦也需要丟垃圾啊!
△ 立體交通標誌扭蛋:就算手辦也需要逛街啊!
萬代則推出東京地鐵線路扭蛋,看看這一堆扭曲如泡麵的東西吧,每顆扭蛋只有一根,代表一條地鐵線路。
賣的出去嗎?當然,這可是鐵道宅們心中的夢幻逸品。
△ 一位鐵道宅在@dime上圖片直播拼裝過程。拼久了腦殼痛哇
扭蛋裡還有大千界。海洋堂的「膠囊Q博物館」系列,與藝術家們合作,推出了葛飾北齋的浮世繪,岡本太郎的太陽之塔,伊藤若衝的立體花卉。宣傳語也很中二:動物、恐龍、藝術、妖怪、坦克、飲食文化……塞滿森羅萬象的小博物館。自然和生命的奇蹟,人類構築的文化。「膠囊Q博物館」是重新發現「以前不知道的事物魅力」的一大收藏。
△ 岡本太郎曾經為大阪世博會設計了著名的「太陽之塔」
△ 歌川國芳的貓咪浮世繪
△ 葛飾北齋的畫變3D了
他們和中川七政商店合作的「日本鄉土玩具」,光是設計和收集各地的傳統玩具,就用了七年時間,製作上用盡了心思,加工和用料上甚至不輸於原本的玩具。木製的玩具,一定要體現出木紋的美麗。為了重現胡粉塗裝的質感,特意採用樸素的質感。
甚至連正經企業也開始用這種方式賣貨。
兵庫縣、大阪市曾推出用扭蛋機扭出食品券的「扭蛋飯」,花上幾百日元,就有機會扭出價值2000日元的高級餐點。
日本宇航中心JAXA,除了縮小版的火箭發射基地以外,最有意思的是「真正衛星碎片」扭蛋,把回收的衛星分割成無數碎塊,還配上一張說明書,上面記錄了這個扭蛋裡所屬的衛星和發射/回收日期。當你打開包裝,握住真正的衛星一角,宇宙夢好像就更近了些。
△ 打開蛋殼,裡面就是這樣子的
扭蛋裡的玩具保持了這日本工匠的一貫水準,工藝精湛,細節優良,不是玩兒完就扔的廉價消費品,而更像是藝術品。明明只有硬幣的價格,卻有高於百元的價值,扭蛋裡賣的早就不是玩具,而是日本的碎片。
這幾年,扭蛋機也流入國內,但各個方面似乎都不盡如人意。人民幣只有1元硬幣,阻礙了直接投幣付費的扭蛋機,多數機臺只能放在兒童樂園、漫展和影院門口,需要兌換代幣,消費的主要是小孩子。線上專門店「玩蛋趣」倒是利用電商優勢,開闢了線上銷售的思路,網上付款,送貨到家,抽到不想要的款式,還可以立刻折價出售,但卻無法體驗扭蛋的終極奧義:Gachapon,親手掏出來。
如果扭蛋更本土化一些,我倒希望裡面賣的是燉肉用的八角大料,夜市小攤賣的頭繩、紐扣、襪子,一些沒什麼用,但忍不住想買的東西。在20塊都不夠吃頓麥當勞的今天,小小的錢,換來大大的快樂,這真的是一種純粹的幸福。
目前,日本扭蛋產業的估值在300億日元左右,看著他們把萬物等比縮小,裝進扭蛋,產生如此可怕的銷售額,頗有一種上帝造物的魔幻感。
Danglang!投入硬幣。
Gacha!轉動旋鈕。
Pon!扭蛋掉落。
江河湖海,日月星辰,悲歡喜樂,盡在手掌盈握的一隻塑料殼裡。扭開扭蛋吧,花20塊錢,得到整個宇宙。大人做久了,我真的需要這個。
-END-
今日話題
圈寶兒們最希望扭蛋裡扭出什麼?
歡迎留言評論和本圈分享
圈寶兒們可以添加圈圈個人微信號
vmmedia-design或者掃下方二維碼
聽說你在找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