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開學季!
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前前後後大概要經歷32次開學。為什麼全國各地的中小學,都集體地將新學年定在9月1號,而不是其他時間?主要有這幾點原因:
9月已進入秋季,這個時候開學,天氣不如七八月那樣炎熱,另外降雨、颱風發生的概率減小,人們更能靜下心來讀書,學生們也經過兩個月的休息調整,充滿活力,可謂是開學的最好時間。而選擇一號開學,有重新開始的意思,與中國人「萬事開頭好」的理念也有關係。
我國是農業大國,將開學時間定在9月,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配合農業生產者周期。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秋收時勞動量大,大人們無心為孩子準備開學事宜,而且秋收之後才能攢到學費。
9月1號到1月10號,合約130天左右。算下來,上半學期130天左右,下半學期140天左右,剛好吻合課時的分配。
9月1號開學,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100年前就定下來了。
1904年,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首次明確了全國中小學統一的開學時間,不過當時使用的是農曆,推算下來,相當於公曆的9月。到了1912年,孫中山先生正式定下9月1日為我國統一的開學時間。
曾有人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學習期新氣象,好好學習吧,努力讀書,成就更好的自己。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