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說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值得一觀,便在十月三號的下午去了一趟。不巧的是,工作人員說除了來做禮拜的信徒之外,遊客一概不接待。又發現牆上貼了張告示:因國慶處於疫情防控期間,徐家匯天主堂暫不對外開放。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了。
記得在越南胡志明市也想參觀一下粉紅教堂,裡面也在做禮拜,也是不讓進。在外面等了好久,最後被工作人員粗暴地趕走了。看來於教堂我是無緣的,只能在外面瞻仰下。對了,在埃及紅海的時候,有幸參觀了一次教堂,那是當地導遊帶著進去的。當時裡面並沒有做禮拜,教堂裡基本上沒人。教堂的壁畫很絢麗,導遊讓我們自己隨意拍照。但我覺得沒什麼可拍的,也對壁畫不感興趣,只是隨便看了看。
徐家匯天主堂,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奉聖依納爵·羅耀拉為主保,故又稱「聖依納爵堂」。清光緒三十年,由英國建築師道達爾設計;三十二年,由法商上海建築公司動工建造;宣統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落成,是一座哥德式的雙塔建築。教堂主樓為石柱型磚木結構,建築平面呈十字型。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鐘樓高達57米,其中塔尖高31米,兩個十字架,直插雲霄,為上海西部地標建築。堂內有64根用金山石精刻疊成的楹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圓柱組合而成。大堂內可容納3000人同時參與宗教活動,曾為遠東第一大教堂。
確實,這是一座非常古老而又雄偉的建築,值得一觀。當時被拒之門外的不止我一個,我的心理還稍稍平衡一點。跟我一樣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有不少,大家都只能趴在圍牆鐵欄杆上遙望這見證了歲月變遷的天主堂。可巧的是,時間接近下午四點半,有幸聽到了鐘聲。鐘聲在四點二十五分響起,一直持續了五分鐘。天主堂的鐘聲或許有一種醒神洗腦的作用,聽來居然一點也不覺得吵,反而希望鐘聲再響久一點。透過教堂院子裡的大屏幕,看到裡面主教做法會的情景,似乎十分莊嚴肅穆。
在天主堂正面的圍牆外站了一會兒之後,便走開了。繞著天主堂走了半圈,直到進入了死胡同。隨後又轉回來,繞了出去。周邊在搞建設,挖掘機的聲音哐當哐當的。在手機上查了一下,附近有光啟公園,便決定去逛一逛。光啟公園其實就是徐光啟墳墓的所在地,並有一些關於他生平事跡記載的碑廊。墓地有徐光啟夫婦和4個孫子的墓穴,墓前立石碑、石人、石馬、華表、石牌坊等物。墳墓雖看起來普通,裡面躺著的人可絕不普通。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對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研究,猶精農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主持西書七千部翻譯運動,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看了有關於他的介紹,我真是佩服得不行,難怪他千載流芳了。
因時間關係,無暇再去參觀徐光啟紀念館。雖然沒能參觀徐家匯天主堂,無意中卻遊覽了光啟公園,知道了徐光啟這個人,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下次再去上海,還是要到這裡來走一趟,屆時再碰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