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上海徐家匯天主堂

2021-01-12 文藝女子

聽人說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值得一觀,便在十月三號的下午去了一趟。不巧的是,工作人員說除了來做禮拜的信徒之外,遊客一概不接待。又發現牆上貼了張告示:因國慶處於疫情防控期間,徐家匯天主堂暫不對外開放。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了。

記得在越南胡志明市也想參觀一下粉紅教堂,裡面也在做禮拜,也是不讓進。在外面等了好久,最後被工作人員粗暴地趕走了。看來於教堂我是無緣的,只能在外面瞻仰下。對了,在埃及紅海的時候,有幸參觀了一次教堂,那是當地導遊帶著進去的。當時裡面並沒有做禮拜,教堂裡基本上沒人。教堂的壁畫很絢麗,導遊讓我們自己隨意拍照。但我覺得沒什麼可拍的,也對壁畫不感興趣,只是隨便看了看。

徐家匯天主堂,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奉聖依納爵·羅耀拉為主保,故又稱「聖依納爵堂」。清光緒三十年,由英國建築師道達爾設計;三十二年,由法商上海建築公司動工建造;宣統二年十月二十二日落成,是一座哥德式的雙塔建築。教堂主樓為石柱型磚木結構,建築平面呈十字型。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鐘樓高達57米,其中塔尖高31米,兩個十字架,直插雲霄,為上海西部地標建築。堂內有64根用金山石精刻疊成的楹柱,每根又有10根小圓柱組合而成。大堂內可容納3000人同時參與宗教活動,曾為遠東第一大教堂。

確實,這是一座非常古老而又雄偉的建築,值得一觀。當時被拒之門外的不止我一個,我的心理還稍稍平衡一點。跟我一樣慕名而來的遊客也有不少,大家都只能趴在圍牆鐵欄杆上遙望這見證了歲月變遷的天主堂。可巧的是,時間接近下午四點半,有幸聽到了鐘聲。鐘聲在四點二十五分響起,一直持續了五分鐘。天主堂的鐘聲或許有一種醒神洗腦的作用,聽來居然一點也不覺得吵,反而希望鐘聲再響久一點。透過教堂院子裡的大屏幕,看到裡面主教做法會的情景,似乎十分莊嚴肅穆。

在天主堂正面的圍牆外站了一會兒之後,便走開了。繞著天主堂走了半圈,直到進入了死胡同。隨後又轉回來,繞了出去。周邊在搞建設,挖掘機的聲音哐當哐當的。在手機上查了一下,附近有光啟公園,便決定去逛一逛。光啟公園其實就是徐光啟墳墓的所在地,並有一些關於他生平事跡記載的碑廊。墓地有徐光啟夫婦和4個孫子的墓穴,墓前立石碑、石人、石馬、華表、石牌坊等物。墳墓雖看起來普通,裡面躺著的人可絕不普通。

徐光啟是明代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徐光啟對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研究,猶精農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主持西書七千部翻譯運動,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看了有關於他的介紹,我真是佩服得不行,難怪他千載流芳了。

因時間關係,無暇再去參觀徐光啟紀念館。雖然沒能參觀徐家匯天主堂,無意中卻遊覽了光啟公園,知道了徐光啟這個人,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下次再去上海,還是要到這裡來走一趟,屆時再碰碰運氣。

相關焦點

  • 曾被稱為「遠東第一大教堂」的上海徐家匯天主堂啟動大修 建堂105...
    說起上海的地標建築,不得不提位於徐家匯的天主教堂。它是中國著名的天主教堂張之一,為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稱為「聖依納爵堂」,主教座堂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動土興建,清光緒三十六年(1910年)9月大堂落成,哥德式風格。
  • 遠東第一大教堂——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遠東第一大教堂——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1910年徐家匯天主堂落成,它是中國第一座按西方建築方式建造的教堂,落成之日即成為當時的「上海第一建築」,「遠東第一大教堂」。17世紀初,西方傳教士就開始在上海地區活動。(明)萬曆年間,義大利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利瑪竇就來到中國傳教。他和京官翰林院的徐光啟協力翻譯了《幾何原本》等著作,西方科學從此傳入了中國。
  • 徐家匯天主教堂被稱為「上海梵蒂岡」,曾收容災民淪為倉庫汽車站
    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一座中西文化充分交融的城市。這一點,從城市風貌、建築風格上就能看出來。說到上海知名的教堂,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會想到徐家匯的天主教堂。外行看著,也會覺得這是一棟特別美麗的建築;而內行則會點出,這是上海最能夠表現哥特風格的建築了。儘管不如法國巴黎聖母院那麼震撼,也不比知名的科隆大教堂垂直向上感那麼極致,徐家匯天主教堂,也是被譽為遠東第一教堂的所在。
  • 徐家匯:了解上海最好的窗口
    現在的這座主教座堂於清光緒三十年興建,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有遠東第一大教堂之稱,可容納3000餘人。整幢建築高五層,磚木結構,外牆用紅磚砌築,大堂頂部兩側是哥德式鐘樓,灰色的尖頂有60米。徐家匯觀象臺地處上海徐家匯繁華的鬧市,是一座集氣象、天文、地磁等於一體的觀象臺,曾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臺,是全國僅存獨具風貌的資格最老的觀象臺建築。
  • 李強:「匯水流存」——作為近代上海重要文化空間的徐家匯
    徐家匯是當代上海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商圈」,也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空間。因而,該區域在承擔商業功能的同時,也被建設成為重要的文化旅遊集中地「徐家匯源」。徐家匯如此密集的歷史文化資源從何而來,又與近代上海的發展有何關係,成為每一個來此遊覽之人應思考的首要問題。
  • 上海最美教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被譽為「上海梵蒂岡」
    「徐家匯」位於上海市的徐匯區,是徐匯區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也是上海中心城區內的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如果你來過上海徐家匯的話,應該會發現在各種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之間,還隱藏著一棟「與眾不同」的教堂建築,格外吸引眼球。
  • 上海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修繕完畢,近期將重新開放
    上海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修繕完畢,近期將重新開放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2020-12-02 13:07 來源
  • 上海「最美」天主教堂,充滿歐洲風情,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要說到上海「最美」的教堂,那恐怕就不得不提「徐家匯天主堂」了。「徐家匯天主堂」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蒲西路,徐家匯的黃金核心地段,獨特的建築風格相當吸引眼球。「徐家匯天主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座堂,正式名稱為「聖依納爵堂」,教堂旁邊還有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府,修女院等,是徐家匯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
  • 博雅娜評建築丨徐家匯天主教堂
    徐家匯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座西朝東,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國中世紀哥德式教堂,紅色的磚牆,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高聳入雲。徐家匯天主教堂被稱為上海的「梵蒂岡」。徐家匯天主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座西朝東,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國中世紀哥德式教堂,徐家匯天主教堂以其規模巨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在當時被譽為上海的第一建築,是上海天主教發源地,其正式名稱為:聖依納爵主教座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區的主教府所在地。資料顯示為中世紀哥德式建築,但根據研究,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時期法國哥特復興風格。
  • 鹹陽穀家巷:尋訪天主堂和福音堂
    在這條巷子的中段,分別矗立著一座天主堂和福音堂,使原本簡陋的巷子變得洋氣起來!小時候,每一次路過谷家巷,我都會留意這兩座教堂—— 西側是天主堂,東側是福音堂,規模相同,風格迥異。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教派,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源自基督教的兩次大分裂事件。公元11世紀,第一次大分裂,分出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公元16世紀,第二次新舊教會大分裂,分裂出了路德教派、英國國教派和加爾文教派等,被統稱為「新教」。
  • 上海百年天主教堂鬧白蟻 為中國十大最美教堂之一
    徐家匯天主堂修繕項目由徐房集團上海徐房建築實業公司承接,將儘可能恢復教堂當年的原有風貌。  徐家匯天主堂的修繕工期從2015年11月16日至2016年8月17日,修繕項目由徐房集團上海徐房建築實業公司承接,將儘可能恢復教堂當年的原有風貌。
  • 留住一磚一瓦裡的老上海……看這些建築遺產是如何保護的
    從華東政法大學(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的清水牆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石雕滴水獸到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展覽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又向公眾傳遞出建築遺產背後的保護和修繕理念。蝴蝶瓦展覽現場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展覽分為「昔日芳華」、「技護瑰寶」、「再現榮光」三個部分。
  • 最新,上海徐家匯商圈在建商業旗艦,徐家匯國貿中心建設進快車道
    如今,在上海六大CBD之一的徐家匯商圈,被稱為"上海市中心面積最大、最後一塊黃金地塊"——徐家匯中心正在建設。其中,由上海建浩承擔監理服務的徐家匯中心LOT3地塊(宜山路地塊)也在有序建設中。近日,建浩粉絲團實地採訪了徐家匯中心LOT3地塊(宜山路地塊)的上海建浩監理團隊。根據公開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徐匯全區商業實現商品銷售總額6312.6億元,比上年增長6.6%,而徐家匯商圈全年共引進全國(上海)首店、創新業態共25家。
  • 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不走尋常路
    在上海的徐家匯,有一幢特別突出顯眼的建築物,那就是上海徐家匯的天主教堂。這是上海目前最大的天主教堂。徐家匯天主教堂位於蒲西路158號,哥德式風格建築,紅色的磚牆,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頂,其外立面的尖塔和中央拱門上的窗花、基督像非常引人注目。兩座鐘樓,南北對峙,高聳入雲。
  • 「星火繁花」——徐家匯紅色趙巷主題館藏文獻展開幕-區域頻道...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上海諸多的紅色地標中,徐家匯街道轄區內的趙巷就是其中的一個。這裡曾經是革命時期中共開展地下鬥爭的熱土,關露等15位革命者都曾經在這裡進行過革命活動。今天,「星火繁花」——徐家匯色趙巷主題館藏文獻展第一期在上海圖書館近代目錄大廳開幕。
  • 《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解密文物保護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眼下正在閔行區博物館展出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為人們做了一次科普。1878年徐家匯天主堂的地磚、跑馬總會舊址樓梯欄板花飾、天后宮的蝴蝶瓦……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建築構件,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也傳遞出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
  • 「探索」上海如何保護修繕老房子?今起免費開放的這個展覽告訴你
    「水磨石」地面的美琪大戲院傳統工藝彩繪玻璃這些在普通公眾聽來有些許陌生的傳統施工工藝,構成了獨具風格的上海近代建築特色,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跡。天花平頂水泥花磚斬假石這裡有好看的建築構件1878年徐家匯天主堂的地磚
  • 畫說徐家匯·光影徐匯 | 上海影人首創「吊鋼絲」!中國武俠飛簷走...
    畫說徐家匯·光影徐匯 | 上海影人首創「吊鋼絲」!為更好地讓大家了解徐家匯從哪裡來,徐家匯又將往哪裡去,徐家匯街道編寫了一套《畫說徐家匯》連環畫叢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 走近上海最早的近代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珍貴館藏有這些……
    位於漕溪北路80號的徐家匯藏書樓修繕一新,不日將開門迎客。徐家匯藏書樓創建於1847年,是上海現存最早的近代圖書館,也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1956年,徐家匯藏書樓併入上海圖書館,現專門收藏1950年以前出版的外文文獻。 徐家匯藏書樓一樓為會展區,展廳設有特色文獻陳列展,並不定期舉行各種中小型會議展覽活動。二樓為讀者閱覽區,並提供iPad查詢、資料複印、參考諮詢等各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