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木匠皇帝法國鎖匠國王,都不務正業為何路易十六走上斷頭臺

2021-01-20 阿鬥不傻

這裡拿以做木匠為樂趣的天啟皇帝和拿做鎖匠為樂趣的路易十六比,其實是暗含深意的,比較的就是東西方不同的政治制度,卻有同樣的結局。

在西方,國王雖然也有權威,可是依然無法徹底對抗利益集團。

在東方,皇帝雖然也有權威,可是也無法徹底對抗利益集團。

其實與東西方而論,對皇權的威嚴都有限制,只不過多少問題和手段問題而已。

明朝的皇權收到限制,源自於特殊利益集團,文官集團。

而西方皇權受到限制,則源自於成型的資產經濟新興力量。

(中外皆有權力制衡)

由階級本質上看,貌似截然不同,可是追溯根源,其實也一樣那就是商人利益集團的訴求。變異的明朝,最後最大的毒瘤就是官商和仕紳階級。

不過明朝皇帝和西方國王有一個不同就是,他們有代替自己執行意志的背鍋俠那就是宦官,如果反擊太過激烈,可以拿背鍋俠去墊背,而西方的國王則沒有這個優勢,於是革命發生了。

風雲激蕩的法國大革命,在歷史上被無數次書寫,大讚特贊之後,作為背景的都是倒黴的路易十六!

(悲劇國王路易十六)

一個被稱為專制暴君代名詞的人。

只能說,這算歷史的誤讀吧,這路易十六其實並不是個有多壞的人,他不愛錢,不愛美色,反而還心地善良,口碑在歐洲那一幫二世祖國王皇帝裡面算好的沒邊那種。

只不過他的運氣很不好,1774年5月繼承國王寶座的法國,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這飄搖的源頭來自兩個人!

第一個:他的爺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專橫統治,路易十四很偉大,在位的時候法國也很強盛,可是專橫的制度設置讓無數大貴族都心有怨恨。就給後續者埋下了隱患。

第二個:他爹,那個說出名言「我死後何懼洪水滔天」的路易十五。

這爺爺和爹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暴力執法成癮者,一個是胡作非為成癮者。這兩個人不斷霍霍下,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了法國的末代國王路易十六。

在加上一個非常痴迷與奢侈和享受的王后瑪麗。

(王后瑪麗)

即便尊貴如國王的路易十六也很無奈。

面對家裡的奢侈皇后,還有國家的爛攤子,路易十六無力改變於是選擇埋首深宮,選擇專研自己的愛好,也就是製作鎖具。

這興趣愛好由來已久,從當小王子的時候就痴迷此道,當上國王后就更痴迷了,甚至吧鎖匠作坊搬進了凡爾賽宮。

每日研究之下,路易十六制鎖水平越來越高,經他手工打造的鎖不僅創意十足還極富個性,件件都是藝術品。

今日法國還有不少路易十六的作品傳世,也算他的特殊藝術貢獻吧。

不過鎖做的再好,也不過是生活的閒暇娛樂而已,作為國王的路易十六總還是要面對法國的現狀。

當時的法國,國內階級矛盾尖銳,國庫空空如也,不僅如此還欠下了無數的外債。

簡而言之,一貧如洗,幾乎要破產!

面對法國的窘迫局面,急於改變的路易十六,選擇啟用法國經濟學家塔格特作為自己的財政大臣,以推進財政改革!

(路易十六改革初心並不壞)

一般改革前面加財政,就是要命的事情,比如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

如果是書呆子主持那就是要命乘以三,比如明朝朱允炆時期的削藩就是如此。

這塔格特研究經濟是好手,可是做改革就是瞎逼逼!

他選擇了最激進的方式進行改革!

條款歸納下來最主要的不過三點!

第一:取消所有特權。

第二:取消所有奴役。

第三:全民一體納稅。

這三條在今日民本社會看來,都是好事啊,當時法國的現狀就是,特權階級佔有國家大部分財富卻不納稅,而納稅的主力居然是廣大的平民百姓。

將特權階級的特權取消,並防止平民百姓被奴役,將稅負負擔從百姓轉移到特權階級,這當然是利國利民的。

(權貴階層群起反對)

可惜的是,在好的政策,沒有實力對等的博弈都不是好政策反而是壞事。

改革方案一出臺就招致全國特權階級反對,博弈之後王權也不頂事,人民大眾也因為特權階級的煽動而不支持改革,最後路易十六隻能讓步。

塔格特也無奈辭職。

一場激烈的變革無疾而終。

但是法國的財政問題依然存在!

無奈的路易十六後來又選擇一個銀行家內克爾的幫助,先是藉助內克爾的幫助,借貸了幾筆巨款,解決了國家破產的危險,然後又在內克爾建議下,緩步改革!

而且第一把火還是從自己燒起,從節約王室財政支出開始!

將王宮中一些不必要的,拿著高薪的,沒啥用處的人,該辭退的辭退,該減工資的減工資。

讓改自己革,沒有觸犯貴族利益的路易十六想不到的是,我砍自己一刀,拿自己做榜樣節約經費,居然也引發了貴族階級的不滿。

這不滿不斷蔓延,進而引發了內克爾飽受攻擊,路易十六無奈,只能退讓,內克爾也因此下臺!

下臺的內克爾是幸運的,他離開了法國改革這攤渾水,可是路易十六的財政危機依然沒有解除。

為了國家的存續,路易十六依然不死心,於是又連續任命了兩位財政大臣,繼續改革。

可是同樣的事情不斷重複上演,改革一推進,特權階級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馬上反擊,然後路易十六退讓。

(貓捉老鼠的遊戲不斷進行)

貓捉老鼠的故事一直持續,最後連換四任財政部長,走投無路的路易十六無奈的說。

「諸位看到,用其他辦法擺脫國家財政危機已經不可能了,接下來只能召開三級會議,與全體國民協商。」

這裡先說說「三級會議」是什麼!

這是法國的一個傳統,只有在法國遇到特別大困難的時候,需要全民參與援助國家的時候才被召開,主要議題是討論是否批准國王徵收新稅。

而王權拿來和全體國民做交易的往往是國王的特權,也就是說,三級會議每召開一次,王權就會縮小一次,是個正常國王都不會召開,也因此法國接近200年沒有召開過「三級會議」。

由此可見,路易十六幾乎是走投無路,開始販賣他國王的特權了。

在路易十六看來,向全國人民請求,講清國家的困難,人民一定會支持他。

(三級會議也不是救命稻草

可惜的是,事與願違,反而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1789年5月5日,三級會議召開,會議無數議題還沒討論完。

法國的形勢就已經開始了動蕩不安,果不其然同年7月14日,巴士底獄被攻陷,法國大革命開始。

就此,在大革命的風雲激蕩中,法國國王成了昨日黃花,成了歷史的塵埃!

1793年1月18日,路易十六被國民公會判死刑,罪名是背叛國家。

無數特權階級在瑟瑟發抖的同時,無數平民百姓在狂歡。

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下,致力於改革,卻推動不了改革的路易十六成了舊制度的犧牲品。

就如臨行前路易十六說的話一樣:

「諸位看到,用其他辦法擺脫國家財政危機已經不可能了,接下來只能召開三級會議,與全體國民協商。」

他設計的斷頭臺最後砍下了路易十六的頭顱,連帶被砍頭的還有那踩了儈子手還說抱歉的瑪麗國王。

歷史就是這樣難以捉摸,當一個國家被利益集團特權階級綁架的時候,任何合理的不合理的侵犯都會成為他們對抗王權的理由,最後國家覆滅,他們也跟著一起覆滅。

諷刺嗎,就是諷刺吧!

明朝之亡也因此而來,古今中外都一樣。

當特權階級尾大不掉的時候,決策者做任何事都難於登天,最後只有一起走向毀滅!

木匠皇帝和鎖匠國王,也算難兄難弟啊。

相關焦點

  • 法國國王改進斷頭臺,結果法國大革命時,他就死於自己的設計之下
    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各種各樣的愛好,比如說咱們古代的皇帝,有的人愛詩詞歌賦,詩寫得非常好、字寫的很漂亮、畫畫得更棒。還有明朝有個皇帝喜歡幹木匠,在宮中自己做各種各樣的家具。咱們這麼講吧,能幹木匠的人那也絕對是個聰明人,法王路易十六人家愛什麼呢?人家愛各種五金器件,這個工具怎麼做?那個鎖怎麼研發?人家就喜歡這一套。
  • 法國歷史上有位「鎖匠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砍頭的國王
    上面是大背景,時間來到1774年,路易十六登基為王,成為新一代法國國王。但是,路易十六跟我們中國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一樣,他對當國王一點興趣都沒有,完全沉迷於五金作坊,潛心鑽研各種鎖具製造,堪稱「鎖匠國王」。
  • 1793年1月21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路易十六出生於1754年,原名路易-奧古斯特,亦名路易·卡佩。他的祖父是路易十五,父親是法蘭西太子路易。法蘭西太子路易是路易十五唯一活下來的兒子,但還沒來得及繼位,就去世了。太子路易和第二任妻子生育了三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夏爾十世。
  • 法國最悲劇國王路易十六,夫妻雙雙被送上斷頭臺孩子個個死於非命
    法國波旁王朝的末代國王路易十六的在位之時是一個多事之秋。當人們提及他和他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時,難免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們生活上奢華糜爛,揮霍無度。或者想到他們對窮人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正如瑪麗那句著名的 「讓他們吃蛋糕啊。」人們更不會忘記他們的最後歸宿——斷頭臺。
  • 歷史浪潮:被推上斷頭臺的路易十六夫婦,他們的孩子們怎麼樣了?
    第一位倒黴的兄弟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他在英國內戰之後被斬首。第二位倒黴的兄弟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他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斬首。第三位倒黴的兄弟是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他被蘇俄政府槍決。路易十六被斬首歐洲的斷頭臺,即斬百姓,也斬國王,還斬王后,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國王和王后連個體面點的死法都沒有,我想隋煬帝在天之靈,看到這些後來的仁兄,也應該能夠瞑目了吧。
  • 路易十六是少有的私生活不亂的法國國王,卻因奢侈的王后而被法國人...
    法國波傍王朝末代國王路易十六,雖說在日後的法國大革命中與王后安東奈特一起上了斷頭臺,但是不論路易十六的治國能力怎麼樣,他在法國歷史上卻是少有的私生活不混亂的國王。
  • 近代史: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成為第2個被處死的歐洲封建君主
    近代史:路易十六被押上斷頭臺,成為第2個被處死的歐洲封建君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控制了制憲議會,他們保留了國王。1792年,奧地利和普魯士聯手幹預法國內政,越過邊界,向巴黎進犯。8月10日,巴黎人民挺身而出,佔領了路易十六居住的 圖伊勒裡宮,把王室成員關入監獄。
  • 作為歐洲歷史上第二位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真的罪有應得嗎?
    身為有志青年的路易十六即位初期積極作為,希望改變這樣的困局。他試圖根據啟蒙運動理念對法國進行改革以緩和國內矛盾,其中主要包括試圖廢除農奴制和土地稅,對非天主教徒實行宗教寬容政策。然而法國的困境並非一人可解,實質是一個群體壟斷了權力,就連至高無上的國王都難以撼動。在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下,這些改革大多失敗。
  • 楊靖︱「病夫」當國:路易十六與法國大革命
    美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林·亨特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一書中斷言:法王路易十六之「肉體」疾病在法國人心目中也是「國體」有疾的隱喻或影射。與乃祖路易十四「朕即國家」、以及路易十五「朕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豪邁氣度不同,法王路易十六自幼年起一直循規蹈矩,寬厚仁慈,堪稱數百年來好大喜功而風流成性的波旁王朝之另類。
  •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是因為太仁慈?看看他的所作所為
    在法國大革命的浪潮中,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成為了具備象徵性質的一幕。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聲音,認為路易十六罪不至此,他之所以不得善終,是因為太仁慈了。但是當你知道路易十六的所作所為之後,你大概就會打消這種念頭。
  • 法國總統為路易十六平反:他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
    法國大革命時期,波旁王朝的國王路易十六與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先後被送上了斷頭臺。革命者處決了路易十六與瑪麗王后,法國的民眾興高採烈,歡呼雀躍。路易十六在臨死前,曾大聲呼喊一一「我是無罪的!」那麼路易十六是真的無罪嗎?他死的到底冤不冤枉呢?以前的人們說起路易十六總是帶著貶意,多數人都認為路易十六是一個專制、殘暴,愚蠢的國王。
  • 法國政治風雲中「斷頭臺」隱喻
    候濤【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持續的法國「黃背心」運動依然沒有平息,憤怒的「黃背心」們在法國街頭豎起多座斷頭臺,以表達他們對馬克龍當局的不滿。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大行其道的斷頭臺,曾見證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和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等歷史人物的最後一刻。
  • 她是莫扎特都想娶的大美人,14歲嫁給法國國王,38歲被送上斷頭臺
    1770年,瑪麗的母親特蕾西亞女王為了和法蘭西帝國停戰,試圖通過政治聯姻來化解矛盾,於是用瑪麗作為籌碼,把她嫁給了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孫子,也就是未來的路易十六。你能想像作為法國的太子妃、未來的王后,居然不怎麼會說法語嗎? 在嫁給路易十六之後,瑪麗開始了她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
  • 路易十六不是一個足以領導王政的國王
    要控制這種業已顯露的危機,須有一個足以領導王政的國王。現在的國王卻是路易十六。這位儀態平庸的胖子,唯有在宴會、狩獵或在鎖匠加曼作場中,才得快活。用心思的工作使他疲倦。在國務會議席上他會打瞌睡。不久他便成了輕浮兒戲的廷臣的嘲笑目標。在他的召見室中,就有人指摘他。
  • 盤點:歷史上有哪些被斬首的皇帝?
    看到標題,可能有人會不太信,皇帝還能被斬首?要知道古代歷史上,皇帝可是至高無上的代表。但是,在亂世之中,皇帝可不是誰都動不了的,任人宰割的比比皆是。下面我將盤點一下,古代歷史上那些被斬首的皇帝。路易十六其實,法國皇帝和法國國王還是有一點區別,這裡要說的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死刑犯往往會受到車裂這樣的刑罰。其手段之殘酷,令人膽寒,也讓人覺得很不人道,這些人當中便有制憲議會議員約吉坦醫生。
  • 在贖罪禮拜堂的牆壁上,法國發現被送上斷頭臺的500位貴族的遺骸
    專家認為,法國當年被送上斷頭臺的貴族們,可能有500人被埋葬在贖罪禮拜堂,專家認為,被送上斷頭臺的多達500位貴族的遺骸,可能被埋在巴黎一處列入名錄的紀念碑的牆上。這一發現顛覆了公認的歷史說法,即著名的被送上斷頭臺上的貴族的遺體,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裡夫人,奧林普·德·古熱斯和建築師馬克西米利安·羅伯斯庇爾,曾被轉移到城市地下的墓穴網絡中。
  • 法國的斷頭臺到底殺了多少人?
    在法國巴黎的博物館中,陳列著一個血跡斑斑的斷頭臺, 這個斷頭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個名叫約瑟 夫·伊尼亞斯·約吉坦的人發明的。在發明這種刑具之前,法國當局對死囚的行刑是處以車裂之刑。這種刑法的場面極其殘酷,令人慘不忍睹。
  • 路易十六的核心還是出逃法國,他不出逃,那他還會是皇帝
    路易十六的核心還是出逃法國,他不出逃,那他還會是皇帝,在這麼樣也沒人會準備當弒君者,因為法國內部還沒有那麼強大的單一勢力去看這個壞事。他選擇企圖逃出國去就基本決定他沒有好的下場。企圖逃出法國,就等於把自己從旗手的位置變為旗子,國王的神聖性就被撥去了,法王就不再是法國的國王,而只是諸多大貴族裡面比較大的還沒有領地的那一個,沒有支持者和神聖性的國王還是國王麼?。比較好的情況是跑出巴黎,在郊區遙控巴黎局勢,爭取一個比較好的法律,可以選擇退位,以退為進,法王和其他人的矛盾就只是稅收和權力之間的矛盾。
  • 親眼目睹斷頭臺是什麼滋味?為何法國人熱衷於圍觀斷頭臺行刑?
    在法國,使用斷頭臺行刑是一種觀賞性的活動。在法國,斷頭臺行刑就像美國超級碗的派對,以及《弗蘭肯斯坦》中村民們拿著火把和乾草叉追逐弗蘭肯斯坦的怪物的部分。那時的巴黎人就是為了這種東西而生活的。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斷頭臺時代的情況。
  • 你要懂的世界史:法國、德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路易十六在英國查理一世被克倫威爾打敗後,逃到法國,當時正是法國路易十四,他是人類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5歲即位,77歲駕崩,當了72年,中國康熙皇帝當了61年,乾隆在位60年,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梁武帝蕭衍,在位47年,明世宗朱厚熜,在位45年,是明朝的第十一為皇帝,年號嘉靖,後世稱嘉靖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