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開拍的時候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大家對張一山飾演韋小寶這個角色,還是十分期待。
畢竟,在此之前《鹿鼎記》已經有很多個版本了,而張一山從劉星一角開始,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直到鹿鼎記開播的時候,一下子就上了熱搜,很多網友驚呼張一山把韋小寶演成了猴子。
一時間表情誇張,用力過猛,毀了作品等等,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有人調侃把陳小春版的《鹿鼎記》的收視率都提高了。
那麼,由張一山,唐藝昕,張天陽,朱珠等人飾演的《鹿鼎記》真的如此不堪嗎?
開篇時候的韋小寶似乎確實誇張了些,但也表現了這個角色卑微
韋小寶的母親是個妓女,所以他的出身其實就是社會底層的人物,從小聽書聽戲,並不是一種瀟灑和享受,而是因為他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那麼,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在電視劇一開頭的時候,飾演一個人在那裡說書,也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表情誇張,尤其是那頂綠色的帽子,更是極具有諷刺意味。
做出那一副誇張,搞怪的表情,不是為了取悅和吸引更多的人嗎?
底層人物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這大概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包括這綠色的帽子,如此吸睛,也是可以讓很多人關注到韋小寶,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他的身上。
各種動作,表情在張一山瘦瘦的臉上,身為誇張,從他心底來講,這是一種自我安慰,也是一種自卑感極端而轉接出來的自信吧!
所以,其實張一山的表演也不儘是誇張,可能也是覺得這樣更能提現人物角色。
後期的韋小寶和前面行成了鮮明的對比,更是體現了這個人物的變化
剛開始的韋小寶,可以說是一個譁眾取寵的小丑一般,通過一系列的舉動讓自己存在著價值。
不過,後期的韋小寶有了不同的變化,雖然還是機靈,小聰明的樣子,但與前期已經形成了鮮明對比。
誠如很多網友說的那樣,張一山的表演漸入佳境。
這樣的對比,也是韋小寶這個人物角色成長改變的過程。
韋小寶很聰明,在妓院長大,早就見慣了那一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套路,更明白怎麼樣的人設可以生活在他所在的環境中。
那麼,張一山的表演也就能理解了。每個人都是千人千面的,在不同的人面前做不一樣的角色。
韋小寶在有了幾個老婆後,整個人也成熟穩重了一些,不過成天在這群漂亮又幾個的女人之間生存,沒有他三寸不爛之舌還有滑頭,可能也生活不了啊!
翻拍經典自然會被用來比較,說到底不過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其實,像《鹿鼎記》這樣的經典作品,原著有很多人喜歡,改編成電視劇以後更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不過,在張一山之前已經有張衛健,黃曉明等人飾演過韋小寶這個角色了。
因為這些明星都有自己的表演風格,而製作導演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所以哪怕是同一部作品,拍攝出來的內容也不一樣。
可是,既然是同一部作品,那麼就會被拿來對比,先入為主的也會留給觀眾一些固有的印象。
既然是對比,就會有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評價,這其中更多的可能也是個人的主觀感受。
說到底,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所以,要說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其實也還不錯,整體還是根據原著中對韋小寶這個角色的塑造來的。
只是,可能張一山版本的韋小寶與之前的都有偏差,不太一樣罷了,權當一種全新的體驗,不是也很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