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指《洛神賦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千裡江山圖》十幅中華歷史名畫。
1、《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所創作的一幅著名畫作,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獲譽為「中華第一神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完成的紙本水墨畫,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4、《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的絹畫作品,該畫作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時節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圖像、戲嬰、送食、揮扇,畫出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與精湛的寫實功力。人物皆唐以來衣飾,取名漢宮,是當時對宮室的泛指。《漢宮春曉圖》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5、《百駿圖》為中國古代畫作名稱,其中以清代郎世寧的《百駿圖》最為出名,該稿本為紙質,縱102釐米、橫813釐米,原作現藏臺灣故宮博物館。另有楊明光也有《百駿圖》作品,及也是歐美一電影名。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6、《步輦圖》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唐朝畫家閻立本的名作之一,是現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幹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描繪的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1972年,《步輦圖》在故宮博物院「修復計劃」中被改動,故宮博物院的11位專家為這一行為籤字作保。
7、《唐宮仕女圖》是唐代繁盛時期為貴族女子作畫的系列,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唐代作為封建社會最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宮仕女圖》系列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徵。
8、《五牛圖》是唐朝韓滉創作的黃麻紙本設色畫,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存世作品中最早以牛作為題材的紙絹畫。
《五牛圖》中的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該畫中除了五頭牛外,只有一小叢荊棘,沒有其他任何襯景,每頭牛都可獨立成章。
9、《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現存此本摹於宋代,絹本設色,此畫代表了古代工筆重彩的最高水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有唐寅摹本,現收藏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它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整幅作品線條工細流暢、色彩絢麗清雅,尤其敷色更見豐富、和諧,仕女的素妝豔服與男賓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鮮明對照。
10、《千裡江山圖》(別名: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是宋代王希孟的書畫作品,絹本青綠設色,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該畫將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表現了青年畫家嚴謹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