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信巨頭軟銀公司加入加密監管組織JSTA

2021-01-09 TechWeb

【TechWeb】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旗下的電信子公司軟銀公司(Softbank Corp)已確認其為日本數字證券協會(Security Token Association)會員。

其他成員還包括如三井信託和NTT數據的諮詢子公司Qunie,作為加密倡導機構的成員。JSTA還包括加密和區塊鏈成員公司,如數字證券平臺TokenSoft 和日本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服務BitFlyer。

該協會是日本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的倡導和自我監管機構的一部分。

這些自我監管機構經常與日本金融廳合作,以加強日本的加密貨幣監管。加密交易所通常會尋求成員資格,以此更便捷地從FSA獲得運營許可。

軟銀此舉加深了公司在加密和區塊鏈領域的參與度。這家高科技企業集團已經投資了許多區塊鏈項目,專注於在電信行業部署這種新技術。

相關焦點

  • 買下雅虎日本20億美元股份 軟銀持股比例增至48%
    網易科技訊 7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旗下電信業務提請IPO(首次公開招股)之前,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正通過與美國公司Altaba達成一項20億美元的涉及三方協議,增加對雅虎日本(Yahoo Japan)的股份持有比例。
  •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時間:2020-11-19 14:0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來源與11月17日孫正義在《紐約時報
  • 日本最大電信公司將被私有化 為降費做準備
    來源:金融界網站日本電信巨頭NTT計劃收購其尚未擁有的日本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的34%股份,將其變成一家全資子公司,並從東京證交所退市,以更好地應對來自日本政府的降低移動通信費用的壓力。此舉將對日本電信行業產生廣泛影響,NTT Docomo的任何降費預計都將被競爭對手KDDI和軟銀跟進,從而衝擊整個行業的利潤率。NTT Docomo於1992年被從NTT分拆出來,作為日本政府推動電信業競爭的努力的一部分,並於1998年上市。
  • AT&T、NTT、中國移動、中電信、德國電信、軟銀等18家電信公司2020...
    法國Orange電信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當季營收104億歐元(約12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EBITDA利潤33.12億歐元,上年同期為33.72億歐元。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 SA)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業績。當季營收103億歐元(約12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8%。
  • 金融廳、財政部等4大部門站臺數字貨幣基建,日本數字大通貨時代將...
    本次理事會後,日本通信公司IIJ旗下的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所DeCurret牽頭創辦了「數字通貨學習小組」,日本各行業巨頭紛紛加入。交通系的JR東日本,NTT集團、KDDI通信巨頭,瑞穗銀行、三菱UFJ銀行、三井住友銀行、711銀行等相繼參加,作為監管方,本次日本金融廳,財政部、總務省、經濟產業省和日本銀行也將加入。
  • 軟銀將停止與願景基金共投部分公司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日晚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計劃停止與願景基金(Vision Fund)共同投資一些公司,以明確各自的業績目標和責任。報導稱,軟銀財務長(CFO)後藤芳光(Yoshimitsu Goto)在一次電話會議上告訴投資者,軟銀將考慮把其投資業務從願景基金中分離出來。軟銀此舉正值願景基金的投資失敗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 日本金融服務巨頭Monex執行長:數字日元將使加密市場「更具...
    今年秋季早些時候,日本央行宣布其計劃將於2021年進行其央行數字貨幣(CBDC)概念證明測試。此後,關於日本央行如何發展和合作開發CBDC的進一步細節已經浮出水面,這表明至少在測試階段,日本私營部門準備發揮主要作用。
  • 雅虎日本與Line(LN.US)合併,它能抗住矽谷巨頭衝擊嗎?
    劃重點:1.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將其雅虎日本網際網路業務與社交應用巨頭Line(LN.US)合併,以打造能夠更有效地與谷歌和亞馬遜等全球對手競爭的本土科技巨頭。2.雅虎日本與Line的合併將分為四個步驟進行,他們的母公司將創建各佔50%所有權的合資公司,預計合併交易將於2020年10月份完成。
  • 軟銀核心集團發生人事大變動 誰是孫正義接班人再次引發猜測
    董事會將批准馬塞洛·克拉爾(Marcelo Claure)、拉傑夫·米斯拉(Rajeev Misra)和卡捷諾裡·薩古(Katsunori Sago)三人擔任該公司執行副總裁。在東京舉行的股東大會上進行投票後,薩古也將加入米斯拉和克拉爾,擔任董事會成員。
  • 英國宣布「拒絕」華為,而日本電信巨頭卻趁虛而入
    英國宣布「拒絕」華為,而日本電信巨頭卻趁虛而入11月25日,英國突然推出一項全新的法案,要求本國電信運營商不再使用華為的電信設備,如果繼續使用,則可能受到10%營業額或者每天10萬英鎊的罰款(約為人民幣87.7萬元)。
  • 2020年全球加密貨幣監管關鍵詞與趨勢
    今年,OCC的一項長期計劃旨在向不提供存款服務的支付公司提供國家銀行執照,並曾宣布允許美國國家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託管加密貨幣,明確此類託管服務是一種與託管服務相關的、現代形式的傳統銀行活動,這為穩定幣的發行提供了合法空間。OCC的監管規則將使加密貨幣企業能夠更多地使用銀行服務。
  • 孫正義要買TikTok,軟銀為何鍾情印度
    在諸多買家的隊伍中,包括擁有印度電信巨頭的印度信實工業有限公司。但孫正義依然被視為最有競爭力的「買手」,這與他多年在印度的投資布局分不開。酒旅平臺OYO、電商平臺Snapdeal、印度版支付寶Paytm等都注入了軟銀的資本。這個投資了阿里、雅虎獲得數百倍收益的投資巨人,這回瞄準TikTok,能否幫助孫正義在印度再次投出個阿里?
  • 英國宣布「拒絕」華為5G,而日本電信巨頭卻趁虛而入
    英國宣布「拒絕」華為,而日本電信巨頭卻趁虛而入 11月25日,英國突然推出一項全新的法案,要求本國電信運營商不再使用華為的電信設備,如果繼續使用,則可能受到10%營業額或者每天10萬英鎊的罰款(約為人民幣87.7萬元)。
  • 日本探討禁止電信服務商收取攜號轉網手續費
    人民網東京7月22日電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總務省正在探討禁止電信服務商收取攜號轉網手續費。日本政府考慮今年內將會修改相關規定,促進手機用戶可攜號自由變更手機通信運營商,並降低通信費用。目前,日本三大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軟銀、KDDI以及廉價智慧型手機公司等都在收取3000日元(折合195.6人民幣)的攜號轉網手續費。總務省的智囊機構「專家會議」認為,手續費的收取依據不透明,是妨礙用戶攜號轉網的主要原因。「專家會議」近期將整理出會議論點,今年秋季將匯總整理出報告書。
  • 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申請破產,軟銀70億投資打水漂
    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申請破產,軟銀70億投資打水漂 6 月 25 日,總市值曾接近 2000 億的德國支付巨頭Wirecard在盤中發表了破產申明。
  • 外媒稱軟銀日本5G網絡覆蓋面極小 一個街區之外完全無5G信號
    【TechWeb】4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集團持股67%的軟銀公司,今年3月27日在日本推出了5G商用服務,成為了日本第3家推出5G商用網絡的電信運營商。但從外媒的報導來看,目前軟銀的5G網絡覆蓋還非常有限,對用戶的5G體驗有很大的影響。外媒的測試顯示,位於銀座的軟銀商店,是軟銀5G網絡信號最好的地點,但只要走到一個街區之外,5G信號就完全消失。
  • .| 京東地圖首次公開亮相,滴滴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日本 【圖】
    7月19日,滴滴出行宣布與軟銀公司(「軟銀」)成立合資公司,即將在日本為本地居民和遊客提供計程車打車服務和智能交通解決方案。7月18日早間,國內AI晶片創業公司深鑑科技和FPGA巨頭賽靈思雙雙發布消息稱,賽靈思已經正式完成對深鑑科技的收購,但具體交易金額未知,收購之後深鑑科技將繼續在其北京辦公室運營,成為賽靈思大中華區的一部分。
  • 進軍日本!Uber陷入窘境,滴滴攜手軟銀就能行?
    2月9日,滴滴出行與軟銀公司今天宣布計劃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日本計程車市場。今年內,滴滴平臺計劃在大阪、京都、福岡、東京等地區開始試運營。文/趙玲偉 億歐專欄作者億歐汽車2月9日消息,滴滴出行與軟銀公司今天宣布計劃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日本計程車市場。
  • 賣股籌錢 210億救軟銀夠嗎
    當地時間周一,日本軟銀集團宣布,將出售1.983億股美國第三大電信商T-Mobile的股份,價值約為210億美元。T-Mobil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軟銀出售的1.983億股股票去向中,T-Mobile公司將向公眾公開發行1.335億股普通股,並向承銷商授予1000萬股股票的額外配售選擇權。此外,T-Mobile計劃向德拉瓦州一家法定信託公司出售多達300萬股普通股。
  • 英偉達收購Arm 軟銀套現離場物聯網夢醒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這筆交易對兩家公司而言都是一筆合適的買賣。軟銀套現離場自從2019年WeWork拖垮軟銀,使得其掌門人孫正義的投資神話破滅以來,過去半年,軟銀內部接連調整,重新審視投資戰略的同時,對外變賣大量資產。甚至有媒體報導稱,軟銀正在討論是否進行私有化收購,摘牌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