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面對當下的通貨膨脹,我有點焦慮。
我大半年前賣掉了城區的老房子,在郊區購置了一套新房。由於郊區的房子便宜很多,所以在銀行裡存了一筆錢。不久前,網上的一篇文章聲稱,經濟學家喊話:「史詩級通貨膨脹在路上」。這篇文章聲稱,如果沒有合理的辦法對付通貨膨脹,或許不到10年,現金資產就會縮水40%。
這篇文章說的對付通貨膨脹的辦法無外乎兩條:買房,買基金、股票等理財產品。我查閱了一些對付通貨膨脹的相關資料,辦法似乎也只有這兩條。
可是,我真地不敢再買房了。我不相信房產還能再像從前那樣保值、增值,讓人猛賺一把。我的同事手中持有三套房,每個月的月供超過了2萬,他連去大排檔吃飯都要猶豫一番。我不想過他那樣的生活。我也相信,大概除了房地產銷售人員和有關「專家」對房產走勢會有「絕對的信心」外,可能多數人都持觀望態度。再則,醞釀多年的房產稅若真地出臺,房產的投資價值下降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在我的人生經驗裡,買股票的人多數都是虧的。買基金等理財產品的人除了某個時期大賺了一把外,多數時期似乎並不必把錢存銀行靠譜多少。
那麼我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十多年以來積累的那點現金在即將到來的「史詩級」通脹中不斷縮水嗎?姐說,與其在銀行存著,購買力不斷縮水,不如借給我做生意吧!我給你每年百分之10的報酬。後來她又說給我每年5%的報酬。我們不難發現,這年頭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能掙到的錢的生意人似乎越來越少。把錢給老姐做生意,以此對抗通脹似乎比買房、買基金等更不靠譜。
作為普通人,我似乎只有一條路:把現金存在銀行裡。通脹就讓它通脹吧!購買力縮水,就讓它縮水吧!我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我只能焦慮。
我想,面對通貨膨脹,錢不值錢,比我更困難,更無可奈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的工資已經許久沒有漲了,或者只有微微的上漲,可是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在漲價,而且漲得似乎比以往要多不少。某些經濟學家所說的「史詩級」的通脹正在路上,似乎正在現實中被漸漸地驗證。
前不久廚房下水道堵了。和我非常熟的師傅處理好後問我要80元。
「之前不是一直50元嗎?50元的價格似乎有5年了吧?怎麼漲這麼多?」
「現在什麼都漲。因為跟你熟,我才要80的。現在通下水道要100了,還有些師傅要120呢!」
我大吃一驚。因為這位師傅從不會說瞎話的。
也是前不久,我去土豬專門店。
「老闆,你這五花肉的價錢只有28?以前不是49嗎?怎麼別處都在漲價,你這裡在降價?你是在搞活動促銷嗎?」
「不是搞活動。以前賣的土豬是360天的生長周期,所以賣得貴。現在買的是160天生長周期的,但土豬種都是一樣的。」
「為什麼不賣從前360天生長周期的土豬了?」
「先生,以前那種土豬雖然更好,但是太貴,賣不出去啊!」
天啊!這家土豬店旁邊的現代化小區有1500戶人家,人口約5000人,能買得起49元一斤的五花肉的人竟然少到商家出售就得虧本的地步。
我在想,為什麼會這樣?我能想到是,大概大家的工資不是太高,而且許久沒有漲了,但是物價幾乎在全方位的攀升,居民的消費能力漸漸變弱,於是連49元一斤的豬肉也買不起了。
面對這場通貨膨脹,誰能告訴我如何應對?如何才能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