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Qing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收錄於話題#美容護膚指南37個
丨編輯/排版:Qing 責編:Fanny 審核:李雲
冬季已經來了,不少姐妹把自己的化妝品都換了一遍。然而有的姐妹換了新化妝品後,卻發現自己長痘了,「不用說,肯定是新的化妝品悶痘了」。
不過,痘痘真的是被化妝品「悶」出來了?
來,今天就講講化妝品和痘痘的事吧。
先說明一下,本文所講的化妝品不只是彩妝,日常的面部清潔、保溼用的產品都屬於化妝品。
化妝品怎麼把痘「悶」出來?
有人認為是化妝品的質地太厚重了,堵塞毛孔,然後就「悶痘」了。
目前化妝品痤瘡(化妝品致痘)的機理作用仍在研究中,比較認可化妝品致痘的觀點有兩個:
▶ 化妝品促使毛囊皮脂腺內的角化異常
▶ 化妝品延緩角質剝脫
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毛囊皮脂腺導管開口被過多角質阻塞,從而導致皮脂排出受阻。
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化妝品質地厚重才堵塞毛孔」,其實質地輕薄的化妝品也會致痘甚至加重痘痘的情況。這說明化妝品致痘和化妝品的成分有關係,與質地無關。
所以說,痘痘也不是真的被化妝品「悶」出來的。
避開致痘成分=萬事大吉?
對於化妝品成分和致痘有關的這個觀點,大部分人認為是致痘成分在作怪,那麼避開致痘成分購買化妝品就肯定沒錯了。
BUT!目前有關化妝品痤瘡的實驗,一個是用兔子耳朵做的,還有一個就是在人的背部皮膚上。
兔耳無法精準模擬人臉,而且背上出現痤瘡並不代表臉上同樣會出現痤瘡,因此,這些實驗都不能確切說明致痘成分一定會導致我們臉上長痘。
再加上個體差異,意思是同一款化妝品別人用了可能不會長痘,但你用了會。
只是避開所謂致痘成分,也不能保證你用了之後不會出現化妝品致痘的情況。
總之,化妝品的致痘成分只是個參考,具體還是要看整體成分表,不要因為某個成分而捨棄一款化妝品。
怎麼判斷是化妝品致痘?
致痘的因素有很多,換了新化妝品後,你依舊在黑著眼眶熬著夜,喝著奶茶吃夜宵,最後臉上長出來的痘可不一定是化妝品「悶」出來的。
而且,化妝品導致的痤瘡只與化妝品有關,如果本身就是痤瘡患者,那這種聯繫就更難確立了。
根據2018年發布的《化妝品皮膚不良反應診療指南》描述來看,只有當反覆使用、停用某種化妝品進行觀測後,才能確立某種化妝品與痘痘的直接聯繫。
所以,小紅教你一個辦法,如果你懷疑新的化妝品導致臉上長痘,可以先停用這款化妝品。假如停用後,痘痘情況有所緩解,一旦再次使用後又長痘,說明這款化妝品可能是導致你臉上長痘的元兇。
不過,也沒必要讓自己的臉在風險邊緣反覆橫跳,察覺不適換一種化妝品就好,反正來這裡的你們想必已經丟掉了不少面膜,也不差這點。
最後,總結一下化妝品和痘痘之間的關係:
● 化妝品致痘只與化妝品有關,其他因素導致的長痘不屬於化妝品悶痘。
● 化妝品致痘和化妝品的成分有關,與質地無關。
● 化妝品的致痘成分不一定致痘,只能作為參考。
● 化妝品致痘有個體差異,所有人用同一款產品不一定都會長痘。
〔參考文獻〕
[1]Draelos ZD, DiNardo JC. A re-evaluation of the comedogenicity concept. J Am Acad Dermatol 2006; 54:507.
[2]張建中主編.皮膚科醫生的護膚課[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2020.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於2020年12月10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封面圖源:blurrr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