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長期活躍於屏端,指導上百個學生的學業輔導;全天候待命,沒有周末和長假,陪父母吃頓熱乎飯成了奢侈;課上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課後卻是早晚班交替的孤獨者,兩點一線成了他們的工作日常……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的在線課程火上加火。看似風光無限的線上教學,其直播屏背後的主播老師們,又是怎樣一個群體呢?教師節來臨之際,記者與之對話,試圖揭秘他們的故事。
被打亂的生活節奏
在安徽,兩年以來的每個上班日,就職於一家K12在線教育機構的張瑞(化名)都過著從公司到家兩點一線的生活。用他的話來說,早在上大學那會兒,自己就瞅準了在線教育趨勢,但當從線下教學轉至線上以後,才發現這份在旁人看來風光無限的工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
「做現在這份工作,沒有放假和工作的時間界限,需要24小時待命,我需要見縫插針地調節這種狀態。」作為山東和安徽的教學主管,張瑞同時還兼著英語教學任務。教學和管理兼顧,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態:邊備課、邊上課、邊協調各項工作。
舉例來說,正常情況下,張瑞在早中晚各上一堂課。晚上九點下課後,要去準備第二天的教學內容,其間還須處理授課教師遭遇的突發事故,比如師生遲到、軟體不太好用等等。假設沒有上課,則需在辦公室裡盯著,以便隨時處理突發。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上課還是不上課,張瑞白天將一直處在高強度的壓力下。與公辦學校老師不同,他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臨時被叫去開會、應急是很正常的事。但幸運的是,學生比較買他的帳,愛聽他的英語課,更能和他打成一片。
早晚班交替的「孤獨者」
早在2018年5月,張瑞就入職了在線教育。回顧這兩年來的經歷,張瑞感觸頗深。
因為沒有另一半,這位29歲小夥子在時間上更為自由。他希望能在30歲左右,把工作幹得像模像樣,實現自己三十而立的願望。
但相對應地,早晚班輪番交替,工作上投入精力大,勢必會少有時間陪伴家人。據張瑞介紹,他一年到頭回家的次數,掰著手指頭就能數過來,基本不會超五次。
今年以來,他只在暑假放假的時候,回過濰坊老家一次。「回家那幾天想跟家裡小夥伴約一下,但發現,我的放假時間其實是和他們錯開的。」張瑞介紹,如果想跟小夥伴們約飯,基本不可能實現,頂多中午出來約個飯,但吃得也比較緊張。
談及父母,張瑞感覺很虧欠。雖然嘴上不說,但作為獨生子的他,還是能察覺到父母的想念。
但對於兒子,父母還是以鼓勵居多,尤其當聽說升了教學主管,在公司裡的工作成績好,就會打心底裡替兒子開心。「爸媽希望我拼一拼,因為這對將來家庭的穩定性會更高一些。」
兩點一線,把辦公室當廚房
一個人待的時間久了,就不再吝惜回家那點路費了。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張瑞覺得回家路費有些多,來回就要1000多元。但現在只要有時間了,他就想多回家看看。「工作上也要做到盡善盡美,這是對父母的回報,讓他們不愁吃不愁喝。」
作為教學主管,張瑞現在是安徽、山東兩地跑。「我在山東還沒什麼住地,只在安徽租了間小房子,基本上是公司、住房兩點一線,在家也沒什麼廚房。因為距離辦公室比較近,早就把辦公室當作廚房了。」
這種日子過久了,張瑞有時候也會在想,如果有了另一半,現在過得會不會更好一些。思考過後,他還是會馬上調整,想把內心活得更完整些。
「假如別人能給我帶來快樂,我會非常開心。假如別人沒有時間、或沒有這方麵條件,那我也可以給自己創造一些快樂。」張瑞很認真的說,他平時愛寫文章,會把時間放在看書和寫文章上,有時也愛玩雙節棍,努力協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當然,張瑞也坦言,有時他也會懈怠,「但我覺得還算正常,因為人總會有這種狀態。」
夢想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在教學層面上,張瑞坦言,今年講的要比去年好,但還需進行一些邏輯上的調整,時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態:晚上備課會熬夜到凌晨,早上七點起床,八點就去上課了,時間非常非常緊張。
參與線上教學與管理工作後,張瑞最大的感受就是,在線教育對於傳統教學的老師,要求極高。因為他發現,招聘來的老師,儘管已經篩選過好多遍了,他在線下的戰績也挺好,但在線上就是不行。
「屏端直接跟與學生面對面,差距非常大。」張瑞描述,如果在線下,你的魅力很快就能呈現給學生;但如果是在屏幕前,就只能通過內容去吸引學生,但有時候學生可能get不到你的點。
「這時就需要無限放大你的教學能力、邏輯和授課思維、人格魅力,然後才能在線上混得開。」張瑞坦言,線上教學對老師的挑戰極大,因為聊天區五花八門的評論都會有,有人剛見面可能就要詆毀你,有老師甚至會在課後繃不住大哭一場。「我一般不和學生正面剛,儘量去降低不良言論出現的機率。」
作為教學主管,張瑞還負責面試招聘來的老師。
入門有硬性要求,線下教學的至少有三年以上教齡,能達到要求,還要再看你的權威度。另外,即便教學功底再強,如果無趣,也會在初始階段就把應聘者淘汰掉。「經驗要優於學歷。如果你是非985/211高校的,經驗又平平,可能就通不過面試了。」
回歸到現實,張瑞還有一個願望:從講師慢慢過渡到管理崗。
在教學領域,他自稱快到瓶頸期了,如果再往高處發展,就得走教學管理。「即便目前升了主管,我依然想再往高處得到進一步鍛鍊,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思考模式,而不僅僅是在教學上。」
一次被當「網紅」的經歷
與專職做線上教學的老師不同,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從小學至大學、公辦民辦的各年級老師們被迫轉型當「網紅」,紛紛試水在線教學。對於山大附中奧體中路學校初三年級主任周會金來說,今年首次對線上教學有了更深的體悟。
周會金是一位有著十幾年線下教齡的物理老師,他向記者坦言,近半年的線上教學就是一個與學生「鬥智鬥勇」的過程。周會金坦言,畢竟不同於傳統教學,線上講課沒辦法面對面督促學生。為了抓落實,他和其他老師們可謂絞盡腦汁。
「因為有些學生自主性不強,我們一上課就會點到。點完名之後,有學生可能會掛機,為避免學生鑽空子,老師們特意設置了連麥提問環節。」周會金介紹,如果兩次還連不上,課後就會反饋給家長;同時,為了加強管理,學校將每個班級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設置組長和導師,導師全程關注本小組學生的心理、學習和生活。
當然,如果學生確實沒有辦法上課,課後還可以回放課程,重難點都會在授課過程中有所標註,方便學生進一步完善學習。
「我們擔心直播期間會出問題,就申請納博士集團的技術服務人員提供全程保障;我們擔心孩子的視力受影響,就在直播課中間穿插眼保健操和大課間;我們擔心孩子們居家學習期間遇到困難,就在晚上提供實時的在線答疑……」周會金介紹,他們作為公辦學校,在線上教學期間也是雙老師搭配,一個講課,一個來維持課堂秩序。因為不熟練,偶爾也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有一次,一位老師因為系統比較老,上傳後學生看不到課件,我們就立馬切換到另一位老師的平臺上去了。切換教室之後,學生就可以繼續上課了。」周會金介紹,為吸引學生上課,老師們想了很多辦法,比方課前一支歌,或通過課前放映短片,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4小時「持久戰」
對於周會金這樣一個專注傳統教學的老師而言,剛接觸線上教育時很不適應,感覺是在打24小時的「持久戰」。
據周會金提供的課表顯示,晚7點至10點,是複習整理、晚上答疑的時間。「老師們大都在10點答疑完,再進行備課,正常能到凌晨一兩點鐘。」
當然,也有學生凌晨還在諮詢問題。周會金就遇到過這種情況。他回憶道,那位學生學習比較喜歡鑽研,當晚遇到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兩人一直探討到夜裡12點多。等探討完之後,他又繼續備課,總結本周的工作問題。
周會金介紹,當天凌晨三點才睡覺,但這其實是他和任課老師們的工作常態,「相比傳統教學模式,視頻課的準備和推送,要比線下時間長。批改作業和線下答疑,時間也都被拉長了。」
經歷了近半年的線上教學體驗,周會金和年級老師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線上線下課程結合的更為完善,怎樣在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前提下,確保更好的學習成果。
「其間,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方說到校園裡進行空中直播課建設。換一個環境開直播,讓孩子們看著黑板來早讀,營造一種可視化的環境。」周會金說,他們還是想盡最大努力,來保證學生們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們在初中最後的時光裡不留任何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