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卡斯蒂利亞王位戰爭:1474年,伊莎貝拉一世在丈夫斐迪南二世支持下,打敗了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支持的王儲喬安娜公主,成功登上卡斯蒂利亞的王位。這才有了後來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的最後一戰。
1492年1月2日,西班牙的天主教國王夫婦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歷時七年時間,終於攻破了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後一個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
這天,格拉納達國王的兒子阿卜杜勒親自向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二世獻上了城門鑰匙。於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后在長矛和十字架的簇擁下踏進了格拉納達城。
格拉納達城正式向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投降
至此,西班牙王國近八個世紀驅逐阿拉伯人的收復失地運動,終於告一段落。西班牙從此作為一個完整的基督教王國,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西班牙從此置身於歐洲強國之林。
15世紀伊比利亞半島格局
那麼,這一場關鍵的終點——格拉納達之戰具體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其實,這場戰爭最初,是從戰敗方格拉納達的主動出擊開始的。幾年前,格拉納達的末代國王哈桑突襲了西班牙南部邊境一個重鎮——薩阿拉要塞。因為哈桑登基之時,格拉納達王國一直依靠向基督教王國納貢,才得以苟延殘喘地存活下來。
這時,哈桑得知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聯姻,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基督教王國——西班牙王國。
伊莎貝拉女王與他的丈夫 費迪南二世
哈桑意識到,素來只遵奉天主教的女王伊莎貝拉,必然將最後的穆斯林王國格拉納達作為下一個目標。於是,哈桑預感到王國危在旦夕,決定先發制人,突襲薩阿拉要塞,最起碼保證戰火不會最先燒到本國境內。
穆斯林突襲的消息傳來,讓斐迪南二世大發雷霆。他立即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幹將加蒂斯侯爵,率領七千名騎兵直奔格拉納達王國的腹地阿爾哈馬城。
趁著夜幕時分,三百名西班牙精兵悄無聲息地登上了阿爾哈馬城牆。等到西班牙人佔領了塔樓之後,穆斯林士兵這才反應過來。一時間,成堆的穆斯林被西班牙的弓箭手放倒,只留下垂死前的哀嚎。
格拉納達騎兵VS西班牙步兵
一生多謀的斐迪南二世料想到,格拉納達國王哈桑一定會拼盡全力圍攻西班牙加蒂斯侯爵的先頭部隊,決定立即親自發兵支援。可哈桑的軍隊具有地理優勢,沒等斐迪南二世的援軍到來,哈桑已經站在阿爾哈馬城下。
哈桑並沒有立刻強攻,而是採取飢餓圍困的戰術。結果,沒等餓死城裡的加蒂斯侯爵,斐迪南的大軍已經趕來解圍了。
斐迪南二世
哈桑恐怕腹背受敵,只得棄城而逃。可以說,阿爾馬哈城的爭奪戰,標誌著格拉納達王國和西班牙王國的局部衝突演變成了全面戰爭。斐迪南二世決定一鼓作氣,將接下來的遠徵作為徹底光復半島的契機。
於是,斐迪南二世改變了以往攻取城池的佔領,因為格拉納達王國處於多山的安達盧西亞地區。如果改為搶掠他們的平原富饒地區,就可以直接切斷穆斯林的物資基礎。
一萬多名西班牙騎士僅僅用了十天時間,就穿越了富庶的科因、卡塔馬、阿爾梅希雅等地,瞬間將這裡變成了不毛之地。
最能表現斐迪南二世收復失地決心的,就是他率兵親徵,圍攻戰略要地馬拉加城。這裡憑藉港口可以和非洲保持直接的貿易往來,對於整個格拉納達王國來說是關係經濟命脈的地方,也是整場格拉納達戰役的關鍵轉折點。
斐迪南二世並沒有採用直接攻打馬拉加的作戰方案,因為馬拉加城的防衛措施非常堅固,號稱「熱那亞堡壘」,而是先清掃它的外圍,為攻城鋪墊好炮轟的通道和補給的基地。
殘存至當代的馬拉加城堡遺址
果然,馬拉加城牆的攻破工作異常艱難,港口外阿拉貢人的槳帆船戰艦被接連打沉,西班牙士兵的地道被敵人灌入了大量糞便和垃圾,這讓西班牙人吃盡了苦頭。
阿拉貢人的槳帆船戰艦
可整整三個多月的圍困,馬拉加城內已經是彈盡糧絕,許多人被餓死。最終守軍無奈之下只得開城投降。
斐迪南二世的統一之路只剩下奪取首都格拉納達了,可最終打開城門的,竟然是格拉納達的人。格拉納達的老國王哈桑病故之後,他的兒子阿卜杜勒為了與叔叔爭奪王位,不惜向強悍的西班牙人借兵,奪取格拉納達城。結果,氣得叔叔投降了斐迪南二世。
機關算盡的格拉納達末代國王
阿卜杜勒奪權成功後,又反悔與斐迪南二世的約定了,拒絕交出格拉納達城。於是,戰爭繼續進行。雖然一直躲在城內阿卜杜勒也發動過幾次進攻,提高了自己在國人眼中的威望,但長期的圍困,讓飢餓擊垮了格拉納達人。
發起圍攻戰的西班牙軍隊
格拉納達城被圍困兩個月後,阿卜杜勒還是乖乖地交出了城門鑰匙。斐迪南二世謀劃多年的收復失地運動終於完成。
後果
阿蘭布拉詔書頒布:最後一個穆斯林王國被滅亡之後,伊莎貝拉一世與斐迪南二世為了建立一個統一的基督教國家,於同年3月頒布了一份阿蘭布拉詔書,下令驅逐西班牙境內的猶太人等異教徒,開始了君主專制統治。
結論:格拉納達戰役是西班牙歷時八個多世紀以來收復失地運動的終點,至此一個完整的西班牙王國開始置身歐洲強國之林。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f6c14a8231c39000171b5fc;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