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的蘇軾,風度翩翩,簡直是驚鴻遊龍般的存在,自然招來不少鶯花蝶舞。可令人沒想到的是,56歲的蘇軾身後,依舊追隨著一大批女分迷妹,這就令人豔羨了。這得益於蘇軾一生初心未變,正所謂"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才引發了一場悽美的黃昏之戀,並催下一首傳唱千年的流行金曲。
那時,56歲的蘇軾謫居黃州,住黃州定惠院。雖然被貶,但蘇軾之前在京城做官,名聲早已在外,無數少女粉絲手捧蘇軾詩集,如痴如醉。因此,蘇軾到了惠州後,立即引起了一陣騷動,他的女粉絲們額手相慶、奔走相告,爭相一睹蘇軾的真顏。
在這裡,蘇軾與16歲的"女粉絲"超超相識了。即使有著40歲的年齡差,超超還是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多情、浪漫且充滿詩意的成熟男人,開始自己的"忘年戀"。即使上門求親者絡繹不絕,超超仍不為所動,她說:"嫁郎當嫁蘇學士",蘇學士指的就是蘇軾。
但是苦於"男女授受不親"的約束,但無法直接去向蘇軾表達愛慕之情,只有等到夜幕降臨,她才能偷偷徘徊於蘇軾的窗前,聆聽空靈雋永似蘭芝、質樸清淡如松竹的佳作。
後來蘇軾終於注意到這個暗暗追隨的女孩子,便向人打聽她,這才得知超超原來是溫都監的掌上明珠,長得更是美豔不可方物。蘇軾被這個女孩子的純情打動了,於是就允許她在自己的案前伴讀,蘇軾在惠州的這段時間裡,兩人情投意合。
可惜好景不長,公元1097年,蘇軾被調往海南島儋州,這便是"過海"之意,少女頓覺此生無望,於是殉情而死。蘇軾回到惠州聽聞此事,不禁老淚縱橫,遂寫下此詞以作紀念:
《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詩詞的意思就是說,殘月高掛在稀鬆的梧桐樹上,滴漏聲斷了,人群開始逐漸的安靜,誰能看見幽居之人獨來獨往的徘徊呢,唯有那飄渺高飛的孤雁身影。
驚奇的時候卻猛然回首,抱著滿腔怨情恨意,但是無人理解,它撿了很多高處寒冷的樹枝,仍然不肯棲身,最後只停在那個沙洲之上,但是孤苦悽冷。
詞一開始,就烘託出了一種靜穆的氣氛和清冷的意境:明月不圓,梧桐稀疏,夜幕之下,幽人行。孤鴻寂寞地翩翩飛動,面對蒼茫的大地,身寄何處?詞的下闋,則集中寫孤鴻,以鴻比喻作者自己。孤鴻居而安,是因為沒人發現自己的存在,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但孤傲的節操,使它不願意棲息在高高的樹枝上,卻寧願落在江洲的葦叢之中,潔自自好。
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雖各有側重,人與鴻卻是無間的,人而似鴻,鴻而似人,非鴻非人,亦鴻亦人,人與鴻融為一體,達到了極致的境地。可以說,詞中的孤鴻形象,正是作者曠達的胸懷與孤高性格的真實寫照。
有名家點評說,"揀盡寒枝不肯棲",是說她挑來挑去不嫁人,而"寂寞沙洲冷",是指她的埋葬地。
這首詞堪稱為千古絕唱,正如黃庭堅所言:"孰能至此!"唯有東坡。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否屬實,也不知道是否曾有一位女子為蘇軾消去了心悸,但可以確認的是我們都看到了那一隻孤鴻,記下了它驚起回頭的樣子。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能讓你了解他的一生,也懂他的豁達。
《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傳,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恰逢出版社活動,六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