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情感領域有兩座大山,一個是婚姻,一個是戀愛。婚姻類的問題我們已經解析過很多次,有關戀愛的問題我們也正在整理,恰好近期就有一位學員提出了一個問題「應該如何脫單?」接下來我們有請幸媛情感學苑的妍琦老師,讓她給我們分享一下脫單中的小技巧。
▌24歲以後,脫胎換骨
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就是多個人在一起,裡面必定有能夠教會我東西的老師。而近日跟幸媛情感學苑妍琦老師探討一場,也正驗證了這一番話。
妍琦老師作為一個從青春期裡走出來的「叛逆女孩」,卻能經過自我修行和磨鍊,成長為讓人信賴的情感導師,這讓人不得不佩服。
而翻看妍琦老師的人生履歷,其中有兩個段格外耀眼,一個是20—24歲;另一個則是24歲至現在。
跟很多人相比,妍琦老師的初戀來的晚了一些,但其間所受的傷痛絕對不會比常人少,因此在訪談中妍琦老師也笑稱自己也曾經是位「中二少女」。
那時的她滿腦子都是瓊瑤劇,更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言情小說,但凡男友沒有滿足自己,那麼她就會作天作地。
可想而知,她並不幸福,因此終日以淚洗面。
事情的轉折是在一次的讀書過程中,妍琦老師居然碰到了「情感」這一學科,初初入門,妍琦老師便遭到當頭棒喝,原來真正的愛情居然是勢均力敵?
書上說:一段成熟、穩定、有著可持續發展力的愛情,是不存在一方委曲求全,另一方高高在上現象的。當我們情竇初開時,可能會不計成本的付出,但成年人的感情是講究關係協調性的,如果明明真心相愛你卻總是受盡委屈,只能說你們之間的相處模式真的要改變了。
一語成讖,自此妍琦老師開始了自己的蛻變之路。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妍琦老師的蛻變開始於20—24歲這個年齡段,並在24歲之後,真正實現了脫胎換骨。
因為是感情世界裡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妍琦老師認為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是:感性相愛,理性相處。
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洗衣、做菜、煲湯等,可以理性解決,避免吃力不討好;而跟愛人好好相處、教育子女等,則要用上感性,不至於讓他們覺得你太冷血,繼而都不願再好好愛你。
我們當然堅信妍琦老師的這句金玉良言,但是,我們也有一個疑問,同樣為情所傷,為何有些人在黯然神傷,而有些人卻變成情感諮詢師了呢?
因為網絡的普及,大多數人都能很快從網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在情感行業中經常看到的「挽回策略」:提升自己。
說來可笑,其實這個答案我們人人都知,但鮮有人做,大部分人都是空懷壯志,沒有付諸行動,而那些從荊棘叢中走出來的,才是真正的強者。
因此,妍琦老師才會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你想要某種特定結果,請你一定要朝著那個方向努力。
而妍琦老師,就是那個在岸邊教你織網的「漁夫」。
▌愛情保衛戰:應該如何脫單?
經常關注「幸媛情感學苑」公眾號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大多數人都比較關注「分離小三」、「老公出軌」這類問題,因此我們也用了很大的版面來剖析這類問題。但在上期的訪談中,有小夥伴問「脫單」問題。這次,我們便邀請到了幸媛情感學苑的妍琦老師,讓她傳授我們幾個脫單的小妙招。
很多人都覺得單身就是因為緣分未到,妍琦老師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很多人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僅僅是因為活式的問題。
社交圈,沒有認識新朋友的途徑,然就找不到合適的那個。
那為了脫單,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妍琦老師給出以下建議:
1、首先我們先要認識大量的異性;
2、這些異性必須是真正的有效聯繫人;
什麼是有效聯繫人?妍琦老師提出三個關鍵詞:互相有好感、可以約出來和彼此都單身,簡稱為「有感、可約、單身」。只有同時滿這3個標準,我們才能稱之為有效聯繫。
3、把所有可以認識異性的渠道列出來。
根據妍琦老師多年經驗,她認為渠道越陌生越好,也就是說和你原來的社交圈關聯度越低越好,因為在那裡你更有可能脫單,讓你找到心儀的對象。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結果為導向」,當你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脫單上時,那你一定能夠成功。
最後,我們一定要達成一個共識:脫單並非靠緣分,而是有的、有計劃的型特別動。所以,從現在開始,刻動起來吧。
最後,我們也將延續上期風格:在本期專訪下方留言評論或者私信幸媛情感學苑,我們將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在下期的訪談中做出回答,感謝你的支持,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