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12月10日,由中國金融雜誌社、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主辦的首屆 「中國金融數據治理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與價值提升」。來自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科技企業和國內數據治理專家等共同參加了此次論壇。
中國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金融》雜誌主編蔣萬進在致辭中指出,金融業是數據密集行業,金融行業在對數據價值的認識、數據積累能力、數據運用水平方面也領先其他行業,成為數據積累和應用的先行者。數據的規範採集和安全使用,直接關係到金融業的穩健運行和金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特別是在金融數位化轉型過程中,數據對於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數據治理已成為推動金融數位化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下稱「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在致辭中強調,當前數據治理已經進入了快速落地期,各個行業開始聚焦到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價值變現,特別是金融機構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寶貴數據和實踐經驗。中國信通院將和相關金融機構一道全面推動跨領域的合作,包括加大對技術研究和服務的支撐力度、深化金融行業數據治理的研究、提升數據治理的技術水平。
在「金融數據治理與監管」主題演講環節,多位來自監管部門、行業協會的嘉賓分享了精彩的觀點。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深入闡述了對數位化時代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思考。他指出,近年來我國的金融管理部門、行業協會以及廣大的從業機構在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制度建設和實踐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法律規範不斷完善,技術標準加速出臺,行政監管持續發力,行業實現有序推進。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數位化時代下,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在立法、監管、自律等方面依然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李東榮建議,數位化時代下加強個人金融信息保護需要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個方面協同:一是持續完善制度規範,適應經濟金融數位化轉型的實際情況;二是增強監管科技能力,進一步完善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監管分工和統籌機制;三是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各行業協會要相互溝通,形成合力;四是提升機構的履責水平,完善內部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五是加強社會公眾參與度,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個人信息安全的治理。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羅永忠以「金融機構數據治理任重道遠」為題,總結了人民銀行在金融數據治理領域的工作,並對金融機構加強數據治理提出了建議。羅永忠強調,數據治理已成為金融機構面臨的重大挑戰,做好數據治理與融合應用刻不容緩。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重視數據治理,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目前已建立兩級數據管理的規則體系,制定基礎通用的數據標準、指南,全面確立了體系化的數據治理方法。他特別強調,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應注意四個問題: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構建統籌協調、務實高效的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制度體系,規範數據標準和數據使用;三是切實保障數據安全,全面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形成治理戰略。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宇燕,詳細介紹了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貫標評估工作,並對加強金融行業的數據治理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建議金融行業以DCMM國家貫標為抓手,提升整個行業的治理能力,推動金融企業數據規範的管理;二是建議以信通院為代表的管理機構強化標準的建設,滿足金融行業對相關標準的需求;三是推動相關地方政府積極探索開展DCMM評估試點,面向金融等重點領域探索形成可複製的模式。
中國銀保監會統信部二級巡視員駱絮飛分享了對銀行保險業的數據治理與安全保護實踐的體會。她提出,當前銀行保險業應準確把握數據安全風險變化形勢,深刻認識解決數據安全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她表示,銀保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對銀行保險業的數據安全監管政策,全面推進銀行業保險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推動健全數據治理和防護機制,強調數據應用各個環節的閉環管控,加強系統的防護。同時,將重點強化對金融消費者的信息保護,督促銀行保險機構牢固樹立以客戶為中心、負責任創新的正確理念。
在「數據治理發展與銀行解決方案」主題演講環節,多位業內專家就金融數據治理理念、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發展趨勢展開了討論。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從經濟和金融兩個層面探討了數位化的重要作用和價值,同時圍繞數據要素運用的效率與安全進行了探討。他指出,數據要素投入跟傳統的勞動、資本、土地要素投入不完全一樣,它不僅僅是要素自身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還會帶動其他要素的投入方式發生改變,從而進一步優化和改善生產函數和效率。數據治理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安全問題,而是將在整個數字經濟和新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龍頭作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分析了金融數據治理的挑戰與趨勢,並介紹了這一領域的前沿發展動態。他強調,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相對於傳統的生產要素有很大的區別,具有無限可複製性、通用性、流動性等特點。數據治理面臨著不同的內外部需求。面對內部需求,需要結合金融數據的方法論,融入一些新的工具和技術。面對外部需求,金融機構在採購和接入外部數據面臨著如何選擇、如何採購、如何核驗等挑戰。中國信通院雲大所正在研究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推進數據合規的外部引入。
此外,來自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華為雲數據使能服務、先進數通行等機構的負責人和專家分別從數據供給側改革、金融大數據能力模型建設、數位化轉型數據治理、數據治理的制度建設與質量管控、銀行數據治理經驗、科技企業數據治理解決方案等多個維度進行案例交流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