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落下帷幕,本屆動漫節共吸引了8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實際成交及達成籤約交易、意向合作項目1368項,涉及金額139.84億元。往屆動漫節,人氣大多聚集在日漫、美漫的展臺,但是今年,很多國產動漫的展臺都圍滿了人。現場非常火爆的《一人之下》、《秦時明月》、《武庚紀》、《遇見逆水寒》等作品都取材於我國傳統故事和文化,他們不僅深受國人喜歡,也吸引了很多外國的動漫迷。
《動漫「中國風」吹向世界》
在今年的動漫節上,儘管漫威80周年巡迴展首次登陸中國,但國產動漫的展臺並不示弱,很多國漫的展臺都圍滿了人。《一人之下》漫畫師米二說,這說明中國文化極具吸引力。
文化開始強盛,動漫自然而然就會起來,你會專注於自己的文化再去做,你有這個自信!
《一人之下》
現場非常火爆的《一人之下》、《秦時明月》、《武庚紀》、《遇見逆水寒》等作品都取材於我國傳統故事和文化,它們不僅深受國人喜歡,也吸引了很多外國的動漫迷。馬來西亞像素線動畫製作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謝汶峰就打算把中國動漫帶到馬來西亞。
把這樣的內容帶給馬來西亞的觀眾是第一次嘗試,但也是非常值得的一次嘗試。新的項目是把崑曲融入動畫裡的形式,題材和內容以及故事本身十分吸引我們。除了發行的合作之外,可能也會談製作上的合作。
柏言影視文化有限公司CEO陳柏言在現場也感受到日本同行對中國國產動漫的濃厚興趣。
日本TBS電視臺的社長看了我們作品之後說,確實感覺到了國漫精品的誠意。他們以前認為日漫是一種風格,現在發現我們的國漫也在形成自己的風格、品牌和特色。
不僅在動漫節上,如今國產動漫已經在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開枝散葉。今年4月11日起,北京西郊線打造的《一人之下》動漫主題專列開始運行。這輛動漫主題車不僅外觀充滿了《一人之下》的元素,車廂內的坐椅、地面、頂部、電子屏等也都被《一人之下》承包。
自從2015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橫空出世,2016年的《大魚海棠》、2017年的《大護法》、2018年的《大世界》,幾部「大」字頭電影都讓觀眾對國產動畫重拾信心。而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到《風語咒》,中國風都是中國動漫最突出的亮點之一。無論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還是觀察身邊的社會現實,這股「中國風」,將越刮越烈。
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執行總裁尚琳琳認為,目前國產動漫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中國動漫呈現出越來越多在內容題材上百花齊放的作品。首先有合家歡類型的,比如像《熊出沒》《喜羊羊》《超級飛俠》等,《熊出沒》2018年的動畫電影是6億票房,今年的新電影是7.14億票房,不斷刷新合家歡電影的票房新高。從電視平臺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各種類型和題材的作品出現,包括在新媒體平臺上、在電影上,我們可以看到專門針對成人觀眾的電影,比如去年上映的《白蛇》《風雨驟》。
中國動漫集團發展研究部主任宋磊說,「中國風」動畫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動畫學派,電視動畫發達起來後的《西遊記》《哪吒傳奇》等作品,以及後期網絡動畫的中國風格,是一脈相承的。未來「中國風」動畫會越來越受到關注,因為它「既有中國審美,又有國際傳播力」。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動漫「中國風」之所以越刮越烈,主要是因為中國動漫日積月累,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動漫作為一種文化產品,對應的文化消費還是帶有本土化的特徵,所以無論是日韓的動漫還是歐美的動漫,儘管在市場化程度和現代化生產方面有優勢,但在文化接受這個方面,相對來說還是存在「文化折扣」。因此中國本土發展起來的本土動漫相對中國人來說,顯然更容易被接受和歡迎,所以隨著我們從量變到質變,我們的供給側做得越來越好,中國民眾對於中國動漫自身的接受度也會越來越高。
記者:唐 明
責編:唐 婧
編審:劉志軍、李 銳
圖片來源於網絡,一併向作者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