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距離「典贊·科普中國」活動舉辦還有2天。「典贊·2019科普中國」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新華網承辦,目前經過申報評審,分別已有20件科學傳播事件、20條「科學」流言終結榜、20個科普自媒體、20個網絡科普作品、20位科學傳播人物入圍今年的候選名單。
在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的入圍名單中,有的是院士,有的是研究員,有的是醫生,有的是教師,有的是主持人……他們是科普工作的「主力軍」,地為科普事業貢獻著力量。下面,讓我們一同來認識這20位候選人,回顧他們在科普道路上印下的足跡。(按姓氏筆畫排序)
1. 王元卓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
1978年9月生,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因手繪《流浪地球》電影講解圖被公眾廣泛關注,被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多年來,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餘,堅持做「好玩的」科普,他創作的手繪科普讀物深受孩子和家長的歡迎。2019年,他發布網絡科普文章、視頻共100餘個,吸引了2000餘萬人次閱讀和4000餘人次討論,被新浪微博評為「2019十大新銳科普大V」。他參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講座以網絡視頻形式發布後,觀看量超百萬人次。其個人科學傳播事跡被央視、北京衛視等十餘家電視臺報導。
2. 王爽
推薦單位:中山大學
1984年2月生,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知名科普作家。著有《宇宙奧德賽:穿越銀河系》《給孩子講宇宙》《給孩子講相對論》等暢銷科普圖書。在新浪微博@王爽_宇宙奧德賽長期發布專業性、趣味性的天文原創科普文章,已成為擁有近200萬微博粉絲、總閱讀量超6億的「科普大V」。此外,他還積極參與電視臺、圖書館、中小學舉辦的科普講座,並擔任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的演講嘉賓。
3. 支修益
推薦單位:北京百科康訊科技有限公司
1959年9月生,現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特聘為健康科普專家。作為我國控煙與肺癌防治領域知名專家,始終胸懷「健康為民」的責任和擔當,為積極倡導我國控煙與肺癌早診早治、肺癌規範化診療,他創作了肺癌防治等科普內容,並通過多媒體渠道進行傳播,閱讀量累計超10億人次。截至2019年11月,他與百科名醫網合作製作審核的詞條達80餘條,並先後被百度、搜狗、360、今日頭條等平臺收錄、傳播。此外,他多次策劃組織各種線上線下科普活動,效果良好。
4. 岡特·鮑利(Gunter Pauli)
推薦單位: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
1956年生於比利時,是世界知名經濟學家、生態活動家、國際智庫羅馬俱樂部成員、「藍色經濟」模式創始人和零排放研究創新基金會(ZERI)發起人。他創作的《岡特生態童書》(1—360冊)以科學知識和技術應用為藍本,深入淺出地講述地球生態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該書榮獲科技部頒發的「2014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並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中獲「十大中國自然好書自然教育獎」。他連續六年參加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生態環保科普講座,走進北京、上海、廣東、廣西等20多個省區市的200多所學校,向10萬餘名師生介紹生態科技與科普知識,對普及和深化生態環境教育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被中央及地方媒體廣泛報導。
5. 牛望
推薦單位:中國地震局
1983年2月生,安徽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副處長。他紮根基層,積極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工作,通過作講座、寫著作、演戲劇、創教具、震區宣講等形式,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平臺,傳播「有用、有趣、有料」的防震減災知識、技能和理念。他走基層、進軍隊、入機關、去學校開展講座近200場,部分課件被安徽省教育廳推廣,聽眾觀眾數百萬人。他參與組建志願者隊伍20餘支,指導演練30餘場,參與編寫演練指南1部、專著3部,在震區開展應急科學傳播十餘次,曾榮獲「全國科學實驗展演一等獎」「全國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同時被中科院、科技部授予「全國十佳科學實驗展演人員」稱號,被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授予「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大使」稱號。
6. 旭東
推薦單位: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
1980年2月生,藏族,四川省廣播影視少數民族語言譯製播出中心《雲丹科普苑》製片人、主持人。他長期在藏區用藏漢雙語的形式開展線上線下科學傳播工作。由他製作的《雲丹科普苑》節目深受藏族同胞歡迎,現已錄製400多期,累計時長10000餘分鐘,他為製作該節目內容,每年要在高原上奔走上萬公裡。此外,他和團隊還會定期進入川、藏、滇、青、甘五省及周邊地區的牧場、村寨、寺廟等地開展「藏漢雙語」科普宣傳活動,為藏區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貢獻,惠及數百萬藏族同胞。
7. 劉曉東
推薦單位:中國氣象局
1983年8月生,遼寧省大連市氣象局氣象節目主持人、氣象科普使者,曾被科技部授予「全國十佳科普使者」「全國優秀科普講解員」,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十大氣象科普創客」。他多次獲國家級獎項和省部級表彰,如「第七屆全國氣象節目主持人評比一等獎」「第二屆全國金牌主播——全國百優主持人」「第三屆全國金牌主播評選——全國十佳城市主播」,是氣象局系統中唯一包攬全國各級別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的工作人員。同時,他利用自身影響力先後在《我是演說家》《一站到底》《越戰越勇》等著名節目和大型活動現場進行科普講解,成為氣象科普的「使者」。
8. 蘇德辰
推薦單位:韶關市丹霞山管理委員會
1964年4月生,博士,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科學顧問,2017年被自然資源部聘為首批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他長期致力於科普工作,撰寫科普圖書《地質之美——經典地貌》《奇美天成丹霞山》和《礦物日曆(2020-2021)》及科普文章百餘篇,開設了博客、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個人自媒體帳號。其中,在科學網開設的博客「地科苑」訪問量超140人次,在抖音平臺發布地學科普視頻300餘條,總播放量超1.2億人次,並在「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上任「科學隊長」。此外,他還以圖片、視頻和線下講座等形式為公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
9. 杜青
推薦單位:中國康復醫學會
1969年8月生,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她恪守醫德、醫術精湛,帶領團隊研究國內兒童康復工作,是國內享有盛譽的兒童康復醫學專家。她率先用科普打通了向大眾傳播醫學知識的「最後一公裡」,發表原創科普文章600餘篇,組織各種形式的科普宣講義診100餘場。她牽頭組織了全國首屆康復科普大賽,舉辦了20餘期「家長學校」講座,主編《兒童康復大百科》等多部科普書籍,創建「愛暖西部康復人才培養」公益品牌。她不僅熱衷科普工作,更在培養科普人才方面不遺餘力,目前已培養400餘名西部兒童康復醫師。
10. 吳寶俊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1981年12月生,理論物理學博士、九三學社中科院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協會員、科普作家、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理事、科學普及出版社名譽作者、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特邀科普評論人。他長期從事科普創作、一線科學傳播工作及中科院公益性的科普工作。他參與翻譯科普讀物,策劃組建了「賽先生」「返樸」等知名科普微信公眾號並擔任編委,同時,他還擔任了《加油向未來》《學不分科》等多個科普節目的科學策劃人,在全國十多個省市的中小學校和科技館開展科普講座近百場。個人出版譯作榮獲中科院「優秀科普圖書獎」、科技部「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文津獎科普推薦書目」等多項榮譽。
11. 張宇識
推薦單位: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
1988年3月生,理學博士,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他長期在全國各地開展線下科普講座及科學脫口秀表演,通過脫口秀的創新形式,將科學與文藝相結合,深受大眾喜愛。他創作的有關內容多次被中央電視臺、各省級衛視等媒體報導和展播,作品曾獲科技部「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獎項。此外,他獨立創作的科學電影劇本《藍色妖姬》《假面舞會》《黑白符》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青年優秀電影劇作扶持計劃」,其中《假面舞會》獲2018年國家電影局「夏衍杯」潛力電影劇本獎。此外,他還擔任芒果TV科學網絡劇《女生日記之做決定事務所》編劇及科學顧問。生活中他愛好廣泛,喜歡演奏鋼琴、小提琴、長笛等樂器。
12. 陳徵
推薦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1981年9月生,北京交通大學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副秘書長。曾擔任《加油!向未來》《正大綜藝·腦洞大開》《是真的嗎?》《解碼科技史》《透視新科技》《挑戰吧太空》等科普節目和多部實驗類舞臺劇的科學策劃顧問。作為顧問和審讀專家,他還參與編寫了教科版小學《科學》教材以及《當詩詞遇見科學》等兒童科普讀物。
近年來,他積極通過電視、網絡等平臺,以科普劇、短視頻、科普出版物、線下講座、科學表演、教育培訓等多種形式傳播科學知識。個人抖音號「陳徵博士——科學實驗大玩家」發布的科普短視頻播放量達2.2億。他還曾榮獲「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一等獎」「科技日報社——科普達人」等稱號。
13. 苟利軍
推薦單位:國家天文臺
1975年5月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他在做好科研工作之餘,長期參與科普創作和傳播活動,創作天文熱點科普文章20餘篇,文章首周閱讀量均在3000萬以上,參與科普講座百餘場,曾在央視一套《開講啦》節目中為大眾解讀關於黑洞的科學知識。如今,他仍積極通過撰寫文章、翻譯書籍雜誌的方式開展科普傳播工作。曾榮獲兩屆「文津獎」「中國優秀科普圖書」「全國優秀科普微視頻大賽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科普啟明星』」和「科普摘星人獎」,同時他還是第二批「抖音科普顧問團」成員。
14. 林群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1935年7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泛函分析、計算數學研究。曾榮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捷克科學院數學科學成就榮譽獎章」「何梁何利獎」「第十二屆華羅庚數學獎」。
讓初學者也能理解和運用微積分是林群的心願,為此他投入大量精力在科普教育工作中。他曾說:「教學不能脫離科普,科研也不能脫離科普,因為科學最終是要面向大眾的。」2019年6月15日,他作為演講嘉賓登上「SELF格致論道」講壇,為現場1000多名觀眾帶來了一場關於數學的精彩演講,反響熱烈。此次演講視頻被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多家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瀏覽量超800萬人次,轉發量超3萬人次,收藏量超8萬人次,並引發網友對「數學教育和學習」話題的廣泛討論。
15. 趙靜
推薦單位: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
1968年5月生,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復旦大學臨床醫學院神經病學系副主任、中國卒中學會「中風120」行動組組長、上海市女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曾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仁心醫師、上海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閔行區領軍人才等稱號。她提出「中風1-2-0」這樣一個迅速識別中風並即刻行動的方法,重點強調中風急救,宣教先行,通過開展前期調研及推廣宣傳,讓公眾進一步認識了腦卒中急救的相關知識。她還帶領全國12個省的1萬多名醫務人員在全國各地開展了數百場中風急救科普活動,創作了系列方言版視頻,科普成果榮獲上海市「醫樹獎」醫學科普創新一等獎、國家衛計委腦防委微電影大賽二等獎。
16. 段玉龍
推薦單位:自薦
1982年7月生,主持人、記者。作為一名科普主播,他生活中的「規定動作」已成為尋找話題,聯繫科學家,編輯稿件,對外播音。他製作的《照亮新聞深處》是一檔每日播出的廣播科普欄目,該欄目迄今已播出7年,共計2500多期,總時長超過100000分鐘,獲得「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十佳廣播電視創新創優欄目」、北京廣播電視總臺頒發的「欄目創新獎銀獎」「欄目創新獎金獎」。2014年,北京市科協聘任他擔任「北京科普宣傳大使」。段玉龍也於2016年榮獲由中國科協等九部門共同頒發的「『十二五』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先進個人」稱號。此外,他每日還通過新浪微博、北京時間等網絡傳播平臺開展科普節目直播,累計觀看人數已超千萬人次,截至2019年11月,新浪微博@玉龍小段粉絲數量已突破110萬,該微博帳號還曾獲中國科協「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普自媒體獎」。
17. 袁亞湘
推薦單位: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
1960年1月生,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他長期從事計算數學、應用數學、運籌學等領域研究工作,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信賴域方法、擬牛頓方法、共軛梯度法等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在非線性規劃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國際上命名為「袁氏引理」。
2019年10月,他正式就任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國際應用數學組織中擔任重要職位,被學界稱為我國數學界的歷史性突破。作為學界泰鬥,他不僅在自身研究領域貢獻卓著,還熱衷於參加青少年科普工作,是「科研先驅」也是「科普先鋒」。在「我聽院士講科學」等科普活動中,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生動鮮活的故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普及科學理念和科學知識,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如今,他在承擔科研、管理和建言獻策等工作同時,還經常奔赴全國各地開展科普講座。
18. 耿華軍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979年7月生,科普自媒體「星球研究所」創始人。他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6年創辦地理科普類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被讀者親切地稱為「所長」。多年來,他帶領團隊與專業科研機構和相關領域科學家建立廣泛合作,本著嚴謹的創作態度以文字、影像等形式創作科普內容,傳播地理、地質、工程、天文等學科領域知識。歷經3年,「星球研究所」微信公眾號訂閱人數已超200萬,文章平均閱讀量達50萬,最高閱讀量超1000萬。2019年10月,「星球研究所」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撰寫的《這裡是中國》上市一個月即印發40萬冊。此外,他還多次參與由TED、中信出版社等機構主辦的科普演講。
19. 徐海
推薦單位:中國化學會
1978年2月生,中南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有機光電材料研究。徐海關注到化學常被公眾「妖魔化」,2010年起,他開始投入大量時間積極創作化學類科普作品,宣傳「化學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念。2012年,他用動漫、歌曲等形式創作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系列科普課程成為中南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被科技日報譽為科普界「時尚教主」。2019年,他創作的「走進流行歌曲中的科學世界」「化學魔法師」等科普內容,在大學生和社會公眾中引發積極反響。同時,他撰寫的《名偵探之化學探秘》榮獲科技部「2018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中國化學會「2019年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優秀科普圖書」。
20. 董健
推薦單位:上海市科協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1965年5月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二級教授、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他主持成立了國內首個醫學科普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科普研究所,並擔任所長。他策劃創作的《中青年及老年頸椎腰椎健身操》系列微視頻觀看人數超3000萬人次,主編的《專家解答腰椎間盤突出症》《細說腰椎退行性疾病》等系列科普圖書重印十次,銷售超過10萬冊。他先後入選國家衛健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他還曾獲「第十二屆上海市大眾科學獎」「上海醫學發展傑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科普專業組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等獎項,是中國科協科普闢謠平臺特聘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