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盂蘭盆節|供僧功德度冤親 眾生歡喜佛歡喜

2020-12-25 覺悟緣性

十五七月中,慈目望信眾,

眾佛歡喜日,祥光普照同。

盂蘭盆節

七月十五是盂蘭盆節,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佛教的「僧自恣日」和「佛歡喜日」。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主旨是拜祭先祖,超度亡靈,送走災禍疾病,祈求吉祥平安。

「盂蘭」二字是梵語,譯曰倒懸,也就是被倒掛著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惡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生)的苦厄之狀。「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盤、碗、桶等清淨容器。

盂蘭(倒懸)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蘭盆,就是救倒懸盆的意思。也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眾生倒懸之苦。

《佛說盂蘭盆經》是西晉時期翻譯到中國的,由於盂蘭盆會實質上是一個孝親會,因此它一傳到中國就立刻受到提倡孝道的中國人的喜愛。

盂蘭盆節的故事—目連救母

目連救母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目犍連尊者證得六種神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深恩。當他用天眼觀察世界,看見母親因造惡業而墮落餓鬼道中,百千歲中得不到一口飲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尊者見此情景,悲痛萬分,不忍母親再受饑渴之苦,急忙就用自己之缽盛滿白飯,運用神通送到餓鬼道中給母親充飢。其母見了白飯迫不及待,高興地伸出雙手接過盛滿白飯的缽,捧到面前剛要開口吃時,突然由她口中噴出火焰,整缽的白飯都變成焦炭一樣,不能食用。

目犍連尊者雖然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但他用盡辦法,始終無法救度罪根深結的母親,於是趕緊祈求世尊設法救拔。佛陀對目犍連尊者說:「你不要以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親。要知道娑婆世界眾生一生積惡造業,罪根深重。如果沒有大福德因緣之力量可依仗,確實是無法救離她脫出苦報的。」

佛教導目犍連:「你應當於七月十五日,虔誠廣設種種供物飲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威德福力,拔濟母親脫離餓鬼道中饑渴之苦。」目犍連尊者聽聞佛陀教導之後,依佛陀所示的方法,於七月十五日那天預備種種飲食,盛於盆器之中,虔誠恭敬地奉佛獻僧。以此功德,仰仗十方大德僧的慈願力、威神力加庇,終於救度出餓鬼道中的母親。

當時佛陀也由於這個因緣,講了一部《盂蘭盆經》。從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為盂蘭盆節了。

僧自恣日、佛歡喜日

從佛陀在世時,僧團每年夏天都有三個月的安居,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為止。

因為印度地處熱帶,在雨季中,蟲蟻遍野,雨水泛濫,出家人不便外出遊化,所以佛陀制定律法,僧眾聚集一處,堅持戒律,皎潔其行,專心修道,名結夏安居。弟子們同修共勉,互相策發,則道業易成。

直至七月十五日這天,安居功德圓滿,僧眾必須舉行自恣法,即共同集合在一起,做一次非常坦誠的檢討和報告。

先自我檢討身、口、意三業,在結夏期中是否犯過?再請其他僧眾舉示對自己修行過程中,在見、聞、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懺悔清淨,自生喜悅,稱為自恣。所以這一天叫做僧自恣日。

十方諸佛見到僧眾通過安居精進,發露懺悔,更有人通過三個月的專心修持圓滿證得聖果,成為眾生福田,大暢佛的本懷,因而心生歡喜,故這一天又被稱為佛歡喜日。

因此,農曆七月十五是非常殊勝的日子,十方信眾於此時供養佛陀,以及通過供養自恣戒體清淨、甚至已證聖果的眾僧,以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不僅現世父母消災延壽,七世父母也能脫離惡道。

據《雜寶藏經·卷第五》記載,在佛陀的時代,當時有一位信奉三寶的女子,在僧眾解夏自恣之日,恭候於佛陀經行的路上,燃燈供養聖者。

不久,女子命終之後,往生忉利天摩尼焰宮殿之中。從此處宮殿,全身煥發金色光芒,能自在返回如來身邊,聽經聞法,建立正信,善解明悟,證得聖果。

早在佛陀時代,印度就有興辦盂蘭盆會的活動。《大盆淨土經》記載,當年印度的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和茉莉夫人等,為求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都曾經依照《盂蘭盆經》造五百金盆供養佛和僧眾。

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於西晉時由竺法護法師譯出後,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的孝道精神相符,被歷代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崇信佛法,有感於「目連救母」的故事,開始設壇供僧。《佛祖統紀》記載,大同四年(538),梁武帝在同泰寺設盂蘭盆會供養眾僧。這應該是記載中首次由官方舉辦的盂蘭盆會。

隋唐之時社會安定繁榮,盂蘭盆會也成為了一場上至帝王下至販夫走卒全民參與的盛大節日。唐代,每逢七月十五日,皇室會向寺院敬獻盂蘭盆供,並由官府斥資操辦盂蘭盆會。是日,威嚴浩大的皇家儀仗隊穿城而過,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爭相獻盆供養僧伽,整個都城張燈結彩,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宋代以後,除了在各寺院供佛齋僧,節日期間人們還會祭祀祖先、超度宗親亡靈,並且上演以目連救母內容為主的各種雜劇。

現在,每逢盂蘭盆節,漢傳佛教寺院多用香、花、燈、水果、素食等供佛與僧,同時也通過普佛、誦經、禮懺、放生、瑜伽焰口等方式,舉辦冥陽兩利的盂蘭盆會。

盂蘭盆節對當今社會有什麼現實意義?

盂蘭盆節起源於《盂蘭盆經》中所載佛弟子目犍連報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盆節。因為它的背後所散發出的是佛教濃厚的孝親報恩思想,這天又被稱為佛教的「報恩節」。

佛教以孝為本,為佛弟子,孝親報恩也最吉祥的事情之一。世之盡孝,無外乎強調養其身體,晨昏省定,敬聽順承。而佛門之孝則不止於此,不僅要對父母盡世間法的孝順,還要使父母不墮三途,永出苦輪,更進一步地還須念及過去多生累劫的父母,通過供養三寶和如法修行以期救拔。如蓮池大師云:「生養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導其正信,死薦其靈神,大孝之大孝也,目犍連以之。」

因此,佛法不僅強調孝親報恩,而且佛法中的孝是超出一般世間孝道的究竟圓滿之孝,《盂蘭盆經》和盂蘭盆節正是這究竟圓滿之孝的具體表現。

「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佛說盂蘭盆經》

我們的盂蘭盆會,就是要報恩。父母在世的時候,最好是能夠使他信佛、生淨土,讓他生生不受苦;父母不在的,要給他好好超度,也把他超度到淨土去。以佛教究竟的離苦得樂的方法來對待父母。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會,祈願冤親亡魂得解脫,眾生歡喜佛歡喜
    農曆七月十五盂蘭盆會, 祈願冤親亡魂得解脫,眾生歡喜佛歡喜 盂蘭勝會盂蘭盆節 佛歡喜日,恰巧也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佛教稱之為「盂蘭盆節」。
  • 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又叫佛歡喜日
    盂蘭盆節|農曆七月十五日盂蘭盆節又叫佛歡喜日盂蘭盆節為何又叫佛歡喜日?佛歡喜日,又叫僧自恣日。佛教僧眾修行,在每年的初夏之際舉行結夏安居,出家人集結在一起修行的制度。結夏安居(巴利語:vassa,梵語:vara),佛教術語,意思是年,或雨季。
  • 海濤法師:農曆七月慈悲、孝親、佛歡喜-供僧緣起,功德無量
    【慈悲 孝親 佛歡喜-供僧緣起】海濤法師 每年逢農曆七月,各地佛寺大多會舉辦盂蘭盆法會,此為中國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節日。尤其七月十五日更是「佛歡喜日」。在佛歡喜日這天,如果能夠供養開悟或有修有證的僧眾,不僅是殊勝難得的因緣,所得到的功德也非常大!因此,大多數的寺廟會在這一天供佛、齋僧,並依據《盂蘭盆經》所載而啟建「盂蘭盆法會」:「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 盂蘭盆節|同心祈願報父母恩,歡迎共修
    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佛說盂蘭盆經》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重大節日——盂蘭盆節,在這一天,通過供僧、誦經等善行,可以超度以往的祖先,同時也讓現世父母平安幸福。
  • 北京天開寺2020年9月2日盂蘭盆法會暨三時繫念法會
    2020年9月2日(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又是盂蘭盆節,佛教徒的孝親節。七月十五日不僅是盂蘭盆節,還是佛歡喜日、僧自恣日,是結夏安居九十日清淨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盂蘭盆節的由來目犍連是佛陀的弟子有「神通第一」的美稱,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
  • 普陀山普濟禪寺舉行盂蘭盆傳供法會 道慈大和尚攜眾誦經祈福
    普濟禪寺盂蘭盆傳供法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圓滿回向(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20年9月2日(庚子年七月十五),佛歡喜日,普陀山普濟禪寺舉行盂蘭盆傳供法會,普陀山佛教協會會本部與普濟禪寺常住僧眾,本地護法居士及部分來山香客、遊客共同參加了此次法會
  • 陝西府谷鎮班家塔蓮花寺盂蘭盆會:傳承古會習俗,弘揚佛教文化
    府谷縣佛教協會於二零一二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在蓮花寺舉辦建國以來首屆盂蘭盆會大法會。大法會期三天,其主要日程安排有灑淨、拜懺、吉祥普佛、盂蘭盆會、功德焰口,另外還舉行了在天橋黃河中大型的放河燈和放生等活動。來自本寺本縣及神木等地的僧人共19單,其中比丘15單,比丘尼4單。另有各方居士,來自陝、蒙、晉的信士弟子,府谷縣佛教協會會員等共計五百餘人參加了大法會。
  • 本周沒有海賊王988話,因為「盂蘭盆節」,日本所有漫畫合刊一周
    海賊王漫畫到現在都沒有情報更新,顯然,本周是不可能有情報漫畫可以看的,而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有一個特殊的節日導致的,每年都會進行合刊,所有日本漫畫都會休息,不會更新,這個節目就是【盂蘭盆節】。日本的盂蘭盆節是什麼?
  • 本周沒有海賊王988話,因為「盂蘭盆節」,日本所有漫畫合刊一周
    海賊王漫畫到現在都沒有情報更新,顯然,本周是不可能有情報漫畫可以看的,而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日本有一個特殊的節日導致的,每年都會進行合刊,所有日本漫畫都會休息,不會更新,這個節目就是【盂蘭盆節】。
  • 農曆七月 佛教中的感恩月,誦經報父母恩
    在佛陀時代,印度的夏天雨季特別長,長達三個月,這時候又熱又潮溼,蚊蟲鼠蟻繁殖,佛陀於是制訂結夏安居,規定夏季三個月內(農曆四月十五日結夏,至七月十五日解夏),僧眾安住一處減少外出,避免被蚊蟲傷害,也避免踩到蟲蟻,這是慈悲的展現。
  • 盂蘭盆節,了解軍荼利明王很重要
    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蘭盆節。盂蘭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譯。
  • 日本「盂蘭盆節」:源於中國的鬼節活動,留下了本土的民族烙印
    其實,日本的鬼節——「盂蘭盆節」,其實就是來自中國的「盂蘭盆節」,兩者連名稱都是一樣的,並沒有發生改變。兩者名稱相同,但是日本的「盂蘭盆節」的儀式內容和文化內涵,早已植根於自身的文化當中,與中國的鬼節有了完全不同的特徵和文化內涵。
  • 中元節的來歷20字50字簡短介紹 七月十五中元節由來傳說
    》》中元節是什麼節日  》》中元節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中元節的來歷50字簡短介紹  漢代時,中元節是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道教認為中元節為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薦時食等活動。 祭祖先、薦時食我國南京及江淮地區又將中元節稱為齋孤,舊時僧人在河邊超度亡魂,將紙做的荷花燈放在河裡,所以又稱「齋河孤」。  舊時的中元節整個節日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 【七月殊勝孝親報恩月】供佛齋僧超拔歷代祖先、歷生父母
    供佛齋僧 命運改變社會上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在佛法裡,請客吃飯有時卻能改變眾生的命運。 以孝心為動力,供佛齋僧,你的爸爸媽媽、歷代祖先的命運就會轉變。《盂蘭盆經》主要講的,就是目犍連尊者,如何依佛所教以盂蘭盆供,救度墮入餓鬼道的母親。那時候,當目犍連尊者依制獻供令媽媽當下升到天界後,又立刻請問佛陀,末法時代的眾生可不可以也用盂蘭盆供,救現世父母乃至七世父母? 佛陀一聽,連聲稱善,肯定地回答,未來世有人奉行此法,可以達到像今日一樣的功德和效果。
  • 七月是恐怖的鬼月嗎,其實它是報恩祈福的吉祥月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中,常把七月稱為「鬼月」,從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至七月三十日鬼門關閉。按照民間習俗的說法,從農曆七月初一起地獄之門打開,讓那些終年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了卻人間業債,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
  • 為何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都在這一天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民間傳統鬼節、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節這麼多節日都是在同一個日子——每年的七月十五。這不免讓人產生好奇,這麼多節日都在同一天,它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嗎?佛教中盂蘭盆節的起源與發展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盂蘭盆節最早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節日期間舉行熱鬧非凡的祭祀活動,場面十分浩大。佛教經典也出現過對盂蘭盆節的記載,相傳一位叫目連的人為解救變成餓鬼的母親,便向佛祖求助緩解他母親的痛苦。
  • 日本盂蘭盆節,還分新盆和舊盆?
    因此,說到盂蘭盆節,很多人都會想到夏季的風物詩。你知道嗎根據地域不同時間也不同?盂蘭盆節分為7月的盂蘭盆節即新盂蘭盆節(7月盆),然後是8月的盂蘭盆節也就是舊盂蘭盆節(8月盆)這兩個。這次就介紹一下新節和舊節的區別。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尊崇。
  • 日本盂蘭盆節,一場疫情下的雲狂歡
    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盂蘭盆節(祭祖活動)也在夏天,但今年因為疫情各地關於盂蘭盆節的大型慶典和活動多數被取消,很掃興。不過,商場、超市早就開始出售節日相關物品,交通部門也增加多列臨時列車來應對即將到來的「盂蘭盆連休」和「全民大遷徙」。抗疫常態化了,如何與病毒「共舞」,成為新課題,看看日本人是如何保持安全距離地過一個祥和的盂蘭盆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