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謝忠翔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科文化的董事長因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12月21日晚,金科文化發布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董事長王健函告,獲悉其因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減持公司股票涉嫌內幕交易,被立案調查。
金科文化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調查事項系針對王健先生個人的調查,與公司無關。本次調查不會影響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職,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亦不受影響。公司經營管理、業務及財務狀況正常。」
實際上,王健自2019年7月起開始頻繁減持該公司股份。還曾因在敏感期大量減持股份,多次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監管函。
公開資料顯示,金科文化是一家主營移動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的公司,2015年5月在創業板上市,曾打造「會說話的湯姆貓」等遊戲軟體。
董事長在敏感期間頻頻減持
據金科文化在21日晚披露的公告,證監會對王健下發的《調查通知書》正文內容為:「因你涉嫌內幕交易公司股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我會決定對你進行立案調查,請予以配合。」
金科文化還表示,「該調查事項的結果仍存在不確定性,王健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調查工作,公司亦將持續關註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並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監管部門曾多次因王健在臨近財報披露期間減持股份,收到監管函。
經深交所查明,由於王健在公司2019年業績快報披露前10日內減持公司股份,存在違規減持行為。據悉2月28日,王健強制平倉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金科文化股票1124.13萬股,佔該公司0.32%的股本,涉及金額4823萬元。
實際上這也不是王健首次在財報敏感期減持。2020年2月4日,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指出王健在2019年8月15日至8月27日、2019年10月16日至10月21日期間,因強制平倉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金科文化股票,涉及金額合計約5799萬元。上述減持行為發生在金科文化2019年半年度報告、三季報披露前三十日內,構成敏感期交易。
在監管函中,深交所要求王健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同時提醒,上市公司董事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合規買賣股票。然而,就在監管函下發的當月,王健再一次違規減持。
2019年以來至今減持套現超7億
據公開資料顯示,王健從2019年6月開始擔任公司董事長。然而,擔任董事長後第二個月,王健就開啟了他漫漫「減持之路」。
金科文化公告顯示,2019年7月18日開始,這位董事長就一直在持續減持。其中,2019年7月18至12月16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以2.36元/股—3.26元/股的均價,減持約6927.77萬股,佔公司總股份的1.98%。
進入今年1月後,其減持股份的動作更為頻繁。如今年1月2日至17日期間,先後分4次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3381萬股股票;2月11日至3月27日,又多次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3728.4萬股,均價在3.04元/股至4.52元/股之間。
據統計,僅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王健就已經累計大筆減持調套現超過7億元,其持股比例也從17.72%降至目前11.89%,由第一大股東降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遭股東違規佔用資金,實控人收警示函
實際上,今年金科文化還因股東違規佔用資金受到媒體關注。
10月22日,浙江證監局公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關於對浙江金科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人員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顯示,經查,浙江證監局發現金科文化存在以下違規事項:
2018年至2020年4月,金科文化被控股股東金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各期發生額分別為20.69億元、43.31億元和29.77億元,各期末佔用餘額分別為2.12億元、15.49億元和16.71億元。截至目前,上述佔用本金及利息均已歸還。
金科文化未對上述關聯交易履行相應決策程序,未按相關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四十八條和《關於規範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的相關規定。
金科文化現任董事長兼財務總監及時任總經理王健、時任董事長魏洪濤、時任財務總監秦海娟、時任董秘張維璋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責任。
在公司管理方面,由於剛剛換完財務總監又換審計機構,12月14日,深交所又下發了關注函。
10月23日,金科文化更換了財務總監,董事長兼財務總監王健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王健是在任期內辭職。王健辭職後,金科文化決定聘任秦海娟為公司新任財務總監,任職期間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2023年7月7日止。
12月9日,金科文化公告顯示,公司擬聘任立信事務所為公司2020年度審計機構。到12月14日,深交所下發了關注函,要求金科文化說明,2019年年度審計報告中保留意見涉及事項的解決進展、對公司財務報告的影響是否消除,公司與天健事務所是否就2019年財務報告保留意見的影響是否消除存在重大爭議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