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後「面人郎」傳承人成非遺項目「網紅」,曾製作鍾南山院士面人
他是參加過《最強大腦》的選手,也是活躍於短視頻平臺上的一位「網紅」。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郎派麵塑藝術的第三代傳承人。他的爺爺郎紹安,就是冰心曾拜訪並創作《「面人郎」訪問記》中的「面人郎」。近日,「雲遊非遺·影像展」在線上舉辦。非遺通過線上傳播,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離不開年輕傳承人的努力,95後的郎佳子彧就是其中一個。
-
「95後」學霸捏麵人20年 郎佳子彧:非遺也可以很酷
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面人郎」從郎佳子彧的爺爺傳到父親,現在交到他手中,已傳承到了第三代。非常不老土身高一米九、「95後」、北大研究生、文藝體育發燒友、演過話劇、剪過片子……看上去和流行文化更為靠近的他打破了手藝人「年紀略大」「古舊」的刻板印象。
-
95後「非遺」傳承人郎佳子彧:小麵團捏出新面孔
錄製短視頻、創作新題材,95後「面人郎」傳承人郎佳子彧——小麵團捏出新面孔(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本報記者 魏 薇25歲的郎佳子彧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而我所最愛的,還是一小組一小組的舊北京街頭小景……」作家冰心曾在《「面人郎」訪問記》中誇讚「面人郎」郎紹安惟妙惟肖的麵塑作品。郎紹安是郎佳子彧的爺爺,郎佳子彧則是這項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直播、短視頻、跨界合作……作為一名95後非遺傳承人,郎佳子彧利用新潮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這項古老的藝術。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玩泥巴」的北大研究生:立志做面人郎非遺傳承人|百家故事
連線郎佳子彧——一名非遺傳承人、北大研究生在讀的25歲男孩時,黃渤說,你的身世是個謎,年輕、在北大讀書、還長得這麼帥氣,怎麼捏起面人來了?事實上,這些傳統的老手藝正重新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僅在快手,就有2萬餘名手工藝人入駐,其中不乏90後甚至00後。手作寄予著我們在快節奏時代裡短暫休憩的渴望,也滿足了機械複製時代人們對個性化的追求。
-
非遺傳承人進國際學校授藝,「洋娃娃」樂學捏麵人
10月23日上午,順義區「學中國風 共順義情」中華傳統文化進社區、進商圈、進國際學校系列活動之一走進天竺鎮德威國際學校,捏麵人非遺傳承人郭旭濤指導30餘位中外小朋友們動手嘗試,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麵塑藝術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團。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捏麵人、唱清音、學剪紙,成都娃娃校園裡頭學非遺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小方桌上的紅漆木架,展示著西遊人物或者小動物,幾堆彩色面泥旁邊擺放著細竹籤、菜油瓶、小竹刀,這是成都面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熊家全的全部家當。如今,他把這些家當帶進了校園,只見面泥在他靈巧的手上變成各種形狀,在他的執導下,小學生也能捏出栩栩如生的面娃娃。12月10日,封面新聞從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經過近2個月的籌辦,成都市20所學校分別承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已接近尾聲。
-
剪窗花、編繩結、捏麵人 新疆手藝人送年味
天山網訊(文/記者 劉萌萌 圖/記者 加木布拉提·馬爾那別克)剪窗花、捏麵人 「這個禮拜沒閒過,18日我們剛舉辦了少兒麵塑展暨少兒麵塑大賽,還要忙著參加『新疆是個好地方——第七屆天山南北賀新春非遺年俗展』系列活動,一直持續到年後。」懷元辰說,春節期間,烏魯木齊市文化館還將開設為期一個月的「非遺」課堂,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和傳播,豐富首府青少年的寒假生活。
-
父子「捏麵人」 堅守「絕活」 不負光陰
根據紹興晚報的報導:麵塑,俗稱「捏麵人」「面花」,簡單的麵粉、糯米粉加上顏料,再通過藝術家靈巧的雙手,就能塑造出各種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和飛禽走獸。他們匠心攜作,用巧手捏出了「彩色的麵人兒」,也捏出了美好的小康生活。走街串巷捏「麵人兒」紹興今冬初雪後的第二天,陽光明媚。「等到明年春天,我就恢復得差不多了,又可以出去擺攤啦!」越城區馬山街道上許村,正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的柳阿根說。
-
藝苑社區舉辦「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中國江蘇網11月29日南京訊 麵塑,又稱面花、捏麵人,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傳統藝術,2008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居民文化生活,近日南京市秦淮區鍾曉敏愛心工作室攜手莫愁湖街道藝苑社區,舉辦了「巧手捏麵人,指尖傳非遺」活動。
-
畢業就去當網紅?先聽聽8位95後網紅的口述
那麼,畢業就去當網紅,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做直播還是短視頻,究竟哪個更好?是籤約MCN機構還是自立門戶,成功機率如何? 對此,「螳螂財經」採訪了八位95後網紅。她們有的籤約短視頻或直播MCN機構,有的在獨自拼搏;有些今年剛畢業新入行,有些入行時間更長。
-
手塑乾坤,面人裡捏出中國文化
街頭走出的非遺藝術品麵塑,俗稱捏麵人。它以面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從前,麵塑藝人「只為謀生故,含淚走四方」,挑擔提盒,走鄉串鎮,做於街頭,深受群眾喜愛,但他們的作品卻被視為一種小玩意兒,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
民間「跪人」:恪守十八年德「獨」的傳承人
堅持繼承德「絕技」18年馬大姐能在四五分鐘內做出一點鬼臉。麵條,也叫麵塑和面花,是一種以麵粉和糯米為主要原料,加上色素和蜂蜜製成的民間工藝品。如今,在街上很難看到捏麵團的人,麵團雕像已經成為我們童年的想法很長一段時間了。在一個非物質文化的展覽上,記者結識了面部藝術的傳承人。
-
捏麵人畫糖畫吹糖人 四位手藝人相聚青島(圖)
文/圖 半島記者 李峰 打開陳舊的工具箱,取出泛黃的小鑷子,做好的面人擺上來……1月18日一大早,四位手藝人來到海雲廣場悄悄開了攤兒。兩位捏麵人師傅、一位糖畫師傅,再加上一位吹糖人師傅,四人搭配,相約而至,練一練自己的拿手活,嘮一嘮如何忙年。
-
一碗油潑麵「潑」出幸福生活 「95後」他的「小康夢」……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石喻涵 馬昭 )火紅的辣椒麵覆蓋在一指多寬的面上,伴隨著熱油美意的一潑,「嗞啦——」滿屋撩人的香味,帶著一種過日子的爽快,嫋嫋飄散開來……這樣的一碗油潑麵,已經伴隨了食客37個年頭,也貫穿了白起源從小到大22年的記憶。白起源是測繪東路上老白家麵館的第三代傳承人。
-
萌寵變門神!看95後創作者如何讓傳統藝術煥發青春
當代95後創作者們不僅主動擁抱傳統藝術,並通過自己的腦洞與創意令傳統藝術煥發青春,令人嘖嘖稱讚。開幕當天,參與這一創新企劃的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人與創作者代表也來到活動現場,分享了他們的創作故事。展會海報非遺融入衣食住行,傳統藝術煥新再生此次線下作品展由五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手藝人與來自網易LOFTER的10位95後青年所進行的跨時空再創作構成,多媒體手段和豐富的互動化場景設置帶來新舊交融的視覺體驗,來到現場的13件非遺文化衍生品也備受好評。
-
網紅拿10斤紫薯當「橡皮泥」,捏了個卡通人物,網友看後笑抽了!
現在網上有很多的網紅,平時好像都沒有什麼事情幹,總是在網上做一些奇葩的事情,其中有一個網紅,去超市裡面買了10斤紫薯,紫薯比我們平時吃的紅薯更好吃,營養價值也更高,只不過價格有點貴,這個網紅把10斤紫薯拿回家以後,拿這些紫薯當成橡皮泥來用,還捏了一個卡通人物,這個卡通人物大家應該都印象深刻
-
話劇中心這條請「非遺」傳承人捏...
每個看戲的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劇場怪俠」吧,他們常常——自在地大聲說話;隨意拍照;盡情刷屏亮瞎你的眼睛;在後面突然踢你的凳子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出品、「非遺」麵塑第三代傳承人張書嘉,共同打造的《劇場觀劇禮儀》動畫短片正式發布!看完是否覺得心都融化了?麵塑是指尖上的藝術,通過麵塑藝術家之手創造出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的形象,盡顯匠人精神。麵塑藝術是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擁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蘊含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