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清淺
據網友報料,《演員請就位第二季》參賽演員陳宥維、何昶希兩個UNINE成員一路高歌猛進,殺入16強,並沒有像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因為他們演技太差在首輪就被淘汰。報料的名單如下:
果真如此,是不是跟我一樣連棄劇的心都有了。這麼多的實力演員先後被淘汰,而這兩位哥們竟然一路晉級,實在不合情理。不是對這兩人有意見,是對他們的演技很有意見。兩人的演技真心不行,尤其是何昶希0演技、0作品,都不知道誰給他們晉級的勇氣!
不過,仔細想想,這似乎也見怪不怪的了。前面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不也這樣嗎,唱跳雙廢的張雨綺一路堅挺走到最後,甚至還成了團,業務表現不是特別驚豔的伊能靜也是一路走到了決賽,而業務能力一直在線的阿朵、丁當竟然二輪遊,孟佳三輪遊(後憑藉復活成功出道),王菲菲、藍盈盈沒成團……
是的呢,一定要有爭議在,讓一些差的尤其是超級差但又有流量、人氣的晉級,讓一些業務能力非常突出但人氣不太行的先後淘汰,這樣才有話題,才能保證點擊率。這就是綜藝節目的慣用套路。
而面對這一套路,節目組沒有明著解釋,但卻一直在用同一規則解釋著:這是公平的,沒有暗箱操作。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就一直在用現場浪花投票的規則告訴你:我們節目組沒有背地裡搞事情,選手能不能晉級全憑浪花投票多少決定。讓你噴浪花去。哪怕是噴他們節目組賽制不公,他們並不會受評論左右,因為他們早已料到他們現在設計的操作最能產生話題——也就是流量、是錢,所以不會輕易改變啥的。
而《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也這樣,可能對部分演員就是這樣設計晉級套路的——讓四位導演打平手,這兩個投演員A,另兩個投演員B,讓觀眾決定去留吧;或是這個演員明明演得很差,但節目組想保留他,於是某個導演得在臺上挖他(她)的優點,如此一來就可以亮牌定A還是S留下了……反正就是看似沒毛病,解釋得通,但其實很有問題,於是爭議就有了,熱度就上去了。而作為觀眾又能怎樣呢,哪怕是臺上的四導演還不是得乖乖遵守遊戲規則,誰叫評論演技好壞沒有非常詳細的操作指引呢,更多的時候是帶有主觀色彩的。
就演技比拼類節目而言,要說比較公平公正的應該是《演技派》了。《演技派》跟第二季的《演員請就位》一樣,都是再現演員片場生存現狀的,但四位導師吳鎮宇、張靜初、張頌文、於正在選擇演員時相對來說還是憑演技的,選擇進入節目組的學員都算是競選演員中比較優秀的一拔。當然,謝彬彬、鄭湫泓、陸妍淇等四位旁聽生除外。
四位旁聽生的選擇更多的是看導師的喜愛程度。其中吳鎮宇選擇的旁聽生邏輯很有個人色彩但又有廣泛性,他選擇謝彬彬完全是因為謝彬彬演技極其油膩,差不多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但此人又自我感覺良好。這讓吳鎮宇看到當年的自己,為了看看此人還有沒有得救,於是吳鎮宇選擇了謝彬彬。
很巧,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郭敬明給何昶希發S卡的理由也是因為在何昶希身上,郭敬明看到當年的自己,於是出於共情的原因讓何昶希成為了S級演員。如果報料出的晉級名單是真,無疑,他一路保何昶希還是這原因。
這也沒啥驚訝的,畢竟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郭俊辰的演技也是0,李誠儒老師就是在批評郭俊辰演的《悲傷逆流成河》時罵出非常有名的「三如」名句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演員,郭敬明竟然一直保他到最後。可見在第二季,何昶希大概就是他的另一版本郭俊辰了。
至於陳凱歌選擇陳宥維就讓人納悶了。陳凱歌的戲一般都很少選新人,都喜歡用有作品證明自己是有實力的演員,即使偶爾用新人,那也是讓他演戲份很少的配角。而在上一季《演員請就位》裡他也都是按照演技選擇演員的,雖說在首輪淘汰賽時出於鼓勵選擇了毛曉慧,可是後來還是讓演技更好的沈夢辰替代了她。而到了第二季怎麼就選起流量來了呢?莫非是因為陳宥維也姓陳?
還是像吳鎮宇選擇謝彬彬那樣,因為此人太差了,出於好心,想拯救下,希望能弄個改造成功的典型案例,告訴那些演技差卻又自以為是的演員如何去油變成好演員?果真如此,就這個節目來說,對那些演技不錯的演員如黃璐、溫崢嶸等豈不是不公平?
太希望這些名單都是假的了,不然會讓努力提高演技的人看不到希望的,覺得演技再好又有啥用,還不是輸給流量,與其提高演技,不如去經營粉絲。如此一來,我們觀眾要看到好的作品太難了。
本文由清淺之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