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金像獎起起落落史(第一部分)

2020-12-24 飛行少女冉冉

再看看提名名單,對比一下前的獲獎作品和電影人,也想說點什麼。

這個光和影世界攜帶我們的許多文化啟迪關於香港:俠義精神,英雄主義,購物商場,黑白,以及無價之寶的兄弟情誼和生活原則……是香港電影始終堅持的東西和敬畏。。

《新不了情》

正如一條評論所說:「金像獎從初始時行業內部的自娛自樂,到港片黃金期時輝煌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再到風急雨驟時門前冷落車馬稀,難以為繼的窘況。可以說,金像獎早已不僅僅是一介普通的電影獎項,更是港片和香港電影人們境遇的一片縮影。」

百花齊放

金像獎的來源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當地一家電影雜誌《電影雙周刊》。

總編輯陳柏生回憶起的冬天,覺得金像獎的建立有點偶然:「記得是1981 年11 月, 在一次編務會議上, 我們談到每年搞的十大華語、外語電影評選時, 我說:『我們能不能搞大一點?』」,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他們決定擴大規模。

編輯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舉辦了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當時,香港電臺(RTHK)被發現贊助這一活動,並在第一屆會議上設立了五個獎項。。

金像獎獎盃更改

當時的最佳導演方玉平和最佳女主角惠英紅都到場領獎,而最佳男主角許冠文則被弟弟許冠英接走。

此後,香港電影金像獎逐漸成為華語電影最重要的電影獎項之一。。

在形式和意義上,金像獎相當於奧斯卡到美國膠片。

再看前面的10金像獎,圖像的一段就像一朵被玫瑰花包裹的世界,充滿活力,五彩繽紛。

前十名的最佳影片是:

方向的基本方向佔主導地位的香港電影批評也有助於「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形式上路和電影人的狀態在金像獎中的建立,從10屆的電影列表中可以看出。。

金像獎提倡的是金像獎的「新」,這意味著創新和突破,也代表著與傳統粵語電影的一次突破。

這些電影是真實的,大膽的,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

第一部最佳影片《父子情》是新浪潮中傑出的青春類型片,以下《半邊人》還講述了導演對香港社會現象的感受。

《投奔怒海》的劇照

在1983,在金像獎最佳影片《投奔怒海》中,我們可以看到許鞍華強烈的社會觀察力、政治意識和人性關懷,從那以後,她一直是金像獎大贏家,她曾6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作品分別是《明月幾時有》、《黃金時代》、《桃姐》、《天水圍的日與夜》、《女人四十》和《投奔怒海》。

像許鞍華的作品,因為他是平實的,沒有太多華麗的修辭和炫耀的技術語言,卻總是可以深入你的心底。

在許鞍華的年齡,即使是女演員,也有很多人離自己的職業生涯很遠,而且別提和女導演的人很少。然而這位70歲的「奶奶」仍然在拍攝他最喜歡的《第一爐香》。

回顧金像獎在過去的發展,許鞍華一直活躍於第一線甚至「越戰越勇」,這對女性導演來說非常罕見,她也是金像獎中最大的寶藏。

如果說許鞍華的作品是平民化的,而方玉萍的作品在前是樸素可親的,那麼《胭脂扣》(1989)和《秋天的童話》(1988)則是浪漫和多元的。

前十屆的金像獎可以說反映了當時電影業的風起雲湧。

20世紀代初,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歸國電影人才大量湧入,多家電影公司的無線藝術家培訓班和表演工作者不斷為影視行業提供人才,在本土化元素上,影片實現了整合與創新發展。

可以說,前十個獎項也是香港電影最好的十年。。

當時《胭脂扣》的關錦鵬探索了古典美學風格中女性意識的表達,留下了梅姐和哥哥張國榮最多的芳華。一部看似過時的愛情傑作,有著感傷而華麗的奪人。憑藉魯花的殘酷委婉的角色,他獲得了金馬,金像獎的電影皇后。

我喜歡卻,我不敢再看到這個悲傷的舊夢,因為這部電影就像一個黑暗的預言,他的前提是兩位美女的死亡。

在他是《秋天的童話》,另一個令人欽佩的女導演,她還是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的副主席。

相同的女導演來自「新浪潮」勃興,她和許鞍華導演有相似之處,都是通過她在香港嶄露頭角中的第一個移民主題。

20世紀代至代,在充滿著劍嘯江湖、博愛和無理香港電影圈中,關錦鵬和張婉婷是最特殊的,他們把回火變成了繞指柔,並用充滿著香港細緻的筆觸探索了香港的歷史和記憶。

在1987中,他不僅贏得了第七部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而且還贏得了最佳劇本,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攝影大獎,以及成功將FAGE送至電影皇帝寶座。。

在鍾楚紅和周潤發中,李琪和周潤發中,他們無知的愛情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動的表達,影片以細膩唯美的風格描繪了移民群體的情感狀態。

與許鞍華冷靜和現實不同的是,張婉婷電影中有女孩的夢想痕跡,她偏執地追求她從未實現的夢想。像《北京樂與路》,她選擇這樣一個主題只是為了滿足她的夢想。她說:

當我在高中的時候,我組建了一個名為墨西哥跳豆的女子樂隊。後來他拍攝了《宋家皇朝》,並在北京住了一段時間,他經常晚上去酒吧聽搖滾樂,他非常喜歡他們,他有西方的節奏和中國味道,只有中國搖滾音樂家是這樣的。我逐漸意識到他們真的是窮得,而且他們的住處沒有廁所。另一方面,他們處於時代的前沿,他們都是潮人。我喜歡他們,所以我開槍,同時,我也滿足了我高中時的幻想,我屬於搖滾圈。

夢想成真是香港電影最珍貴的事情。

之前,香港電影要經歷一年或兩年的低潮,似乎在黑幫警匪片中,他們似乎一直在走懷舊路線,當《無雙》、《追龍》、《殺破狼》和其他電影出現時,他們覺得在20世紀代和代,香港電影中的武俠、動作、黑幫、文學和藝術、喜劇甚至後現代主義都被推到了頂峰,如果我們想到一個新的突破,那麼可能性幾乎是0 ……。

獲得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可被評為香港英雄,影片中的江湖角色非常浪漫,慢鏡……中的子彈噴發可以說是推動了20世紀80-代香港英雄電影的發展趨勢。

從相同的觀點來看,《警察故事》在1986贏得了第五部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其意義不僅在於高強度的戰鬥,而且還在於許多笑話的混合。。

成龍也從功夫男孩喜劇過渡到現代警察英雄形象,那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極限激動人心的場面和雜技驚險的追逐格鬥可以說是成龍中幾乎所有電影的標準配置,因為《警察故事》和讓我們記住的成功變成了香港皇家警察陳家駒。

同樣,有讓我們記住和梁家輝在短短一年內贏得了這部電影。他在1983開始了他的事業,並在《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導演,飾演英雄鹹豐皇帝。後來,他憑藉這部影片獲得了第三座金像獎。獲獎時,他只有26歲,成為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

金像獎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梁家輝總共贏得了四部金像獎部電影,僅在梁朝偉之後獲得五次。

可以說,在整個20世紀代,香港的電影給我們的一切帶來了驚喜:無拘無束的想像力和來自生活的創造力;非常規的相機語言和創新的表達技巧;無數電影明星的魅力和柔情;Kung Fu和槍戰暴力中國和解讀……使那時候每一個故事都是由衷的好看,那被熨燙的生活和深厚的文化魅力滲透在鏡頭中。

在許多控制器的創建下,「香港製造」打開了自己的輝煌時代。

神在戰鬥

著名電影研究者David Bo曾在鼎盛時期談論香港電影時說:「這個約600 萬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的電影王國,所製作的影片數量幾乎超越所有西方國家,輸 出電影之多僅次於美國。」

就20世紀的創造而言,無論是在20世紀的創造的生產中,創造的生產都是真實的。

幾家電影公司爭奪霸主地位,創造已經出現在香港電影界。

回過頭來看香港的金像獎的「前半生」,我們不僅可以輸出好的電影,還可以輸出電影明星,如周星馳、周潤發、成龍、張曼玉、劉青雲等等。。

在人類獎中,第一個獲獎者不是張曼玉,而是袁詠儀。她一進入電影業,就出生在香港,回顧過去的提名,幾乎沒有人取得她的成就。

在1993,她贏得了第十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與《亞飛與亞基》,她與鄭秀文、古明華、朱茵、熊欣欣競爭;

在1994,他獲得了第十三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與《新不了情》,同年,他擊敗了蕭芳芳,後者也被提名為雙影片,並贏得了第一個提名。

後,她擊敗了陳衝(紅玫瑰與白玫瑰)、吳倩蓮(等著你回來)和王菲(重慶森林),成為香港中最受歡迎的女演員。

不幸的是,由於她的個性,當時很多報導都指出《美麗的耍大牌冒犯了電影圈的許多導演,另外,隨著後期轉型的失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失去了市場。

可惜拍了兩部電影後,除了《門徒》中的配角,我想不出其他作品了。

另一位獲獎者是張曼玉,他是第9、12、16、17和20部金像獎電影(1990、1993、1997、1998和2001),獲獎的角色片是《不脫襪的人》,《阮玲玉》,《甜蜜蜜》,《宋家王朝》,《花樣年華》。

張曼玉是金像獎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她也是金馬獎四次封后,也是該獎封后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女明星。

與張曼玉選擇遠離銀幕不同的是,第一位影后惠英紅依然堅持,他不僅贏得了去年的TVB秀,而且還有很多電影股票。

從金像獎的歷史以來,惠英紅只提名了最佳女主角,即第一次、第29次和第36次,不過,她已經獲獎了,獲獎的角色片是《長輩》,《心魔》,《幸運是我》。

她是唯一一位三次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員,也是第一個明星以扮演女性角色贏得該職位的女演員,排名僅次於張曼玉。

同時惠英紅兩次獲得最佳女性配角獎,第一次是與楊鳳在電影《殭屍》中的角色,第二次與安怡在電影《翠絲》中合作。

現在60歲了,她說她不想做路人甲。

一般來說,香港電影行業是「重男輕女」,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男星。

事實上在20世紀代,當電影業是最繁榮的時候,許多年輕的明星是「搶手貨」,例如楊紫瓊支付了350萬港元(貨幣單位:香港元),最高的支付林青霞是450萬港元,並且張曼玉、王祖賢,和關之琳都支付超過一百萬張電影,他們平均每天有三四組電影要拍,甚至出現了「鄭九組」的鄭裕玲和張曼玉的「張一打」(十幾部,也就是說她同時收到了12部戲,那時候這些女星都是票房的保證。

與女星相比,男星可以說處於超然的地位,由於女主角已經改變了幾輪,我們仍然可以在來來去去中看到那些恆星,比如劉青雲、吳鎮宇、劉德華、梁朝偉……

我記得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擇「三位出色的演員」作為主題進行討論,即吳鎮宇、黃秋生和劉青雲。他們只是香港電影產業的中流砥柱。

在…中,他看不到…中…的新…,他看不到世界上新的…。

有時嚴肅有時幽默的「市民劉先生」也是金像獎的常客。

段時間劉青雲的每一個提名也是香港電影的最高藝術水平,可以說,每一次都是神與神之間的爭鬥。

與五項提名不在一起的情況相比,實在是兩個世界。

還有吳鎮宇還沒有贏得金像獎,但都很有說服力地扮演了每一個角色,他們三個永遠不會掩蓋彼此的榮耀,也不能互相取代。

自20世紀代以來,周星馳沒有替代品。作為「無釐頭」喜劇的代表人物,有人根據至底香港電影票房數據的統計,指出周星馳是這一時期「一個人在七年內佔香港片在香港市場近一成半」的總收入。

在的第12次提名名單中,他的大部分電影都是「忽略」,在五項最佳影片提名中,只有一部《武狀元蘇乞兒》被選中,最後的最佳影片是《籠民》。

「只要在膠片上留下永恆,一時的苦何足道。」

當張曼玉到敦煌執行《新龍門客棧》時,這個句子被說出來,這也可以說是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電影製片人在過去中的寫照。。

段時間香港的明星和許多具有無窮的特點:吳宇森、徐克、周星馳、王晶的電影可能更能代表市場主流,杜琪峯生產了黑幫,真正的關懷香港社會情境是許鞍華,陳果。

他一直喜歡陳果電影,以強烈的現實主義,深刻地刻畫了社會邊緣青年的無助和空虛,《香港製造》產生了年輕人的無助而沒有方向,《榴槤飄飄》描繪了一個悲慘女孩青春的經歷。

還有王家衛,這是香港電影中最另類的,他的電影總是像意識流一樣無拘無束,憑藉華麗圖像、炫目的明星、精緻的音樂和優雅的服裝,他開發了一種另類的電影模式。

比電影更戲劇化的是現實。

從上世紀代到當成龍、李連杰、周潤發、吳宇森、美國大紅大紫、徐克等導演開始在好萊塢、慢慢地等導演開始在好萊塢、慢慢地等導演開始陷入困境……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輝煌不在,金像獎也要面臨老齡化危機
    不過,對於2019年第38屆金像獎來說,算是成也《無雙》,敗也《無雙》,雖然今年獎項因為《無雙》的熱度導致關注度頗高,但香港電影的弊端也暴露在人們眼前。香港電影輝煌不在,《無雙》獨木難支對於已經舉辦38屆的金像獎來說,換算成人類的年齡正是處在中年危機的時刻,而實際上如今的金像獎也正面臨這一尷尬局面。
  • 從金像獎的作死,窺探香港電影的沒落根源
    金像獎。獎座以銅鑄造,高43.8cm、重5.5鎊。獎盃主體的女神像,是以1979年香港小姐冠軍鄭文雅為原型。曾幾何時,香 港被譽為「東方的奧斯卡」。如果不是無聊,愛電影的你可能記不起,這個月是 電影金像獎 的頒獎月。1982年,香港電影節的權威雜誌《電影雙周刊》組織一群電影人,與電視媒體合作,成立一年一度的頒獎典禮,用來評選表彰優秀的電影和電影人。
  • 僅11分鐘的秘密: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直播的三層解讀
    於是多年之後,2020年的五月天,我們通過網際網路觀看代表向華語電影人頒發年度成績表的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與往年衣香鬢影、場面華麗、重視表演性的娛樂秀不同,今年受到疫情肆虐,頒行限聚令影響,實體頒獎禮改由網上直播宣布賽果代替。
  • 上海出品電影《葉問4》獲得三項香港電影金像獎
    5月6日,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線上完成了頒獎。此前有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新演員等九項提名的《葉問4:完結篇》,最終獲得最佳剪輯、最佳動作設計、最佳音響效果3項技術類大獎,成為繼最大贏家《少年的你》之後,獲獎數量第二多的電影。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它這個艱難時期裡的光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我正在跟大家聊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不知不覺一年就這樣過去了,香港電影金像獎也來到了它的第39個年頭。今天的《怪叔叔PANDA陪你看世界》就來繼續跟大家聊一聊香港電影金像獎,看看今年金像獎的各個獎項究竟都花落誰家了呢?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發布《少年的你》「提名巡禮」海報
    4月29日,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再度曝光四張「提名巡禮」海報,本次海報的三位主角均來自電影《少年的你》劇組,分別是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提名的易烊千璽,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周冬雨,最佳導演提名的曾國祥。
  • 香港電影金像獎落幕《逆流大叔》主題曲斬獲大獎
    《逆流大叔》金像獎摘得兩座獎盃1905電影網訊4月14日晚,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香港如期舉行,各大獎歸屬也塵埃落定。入圍11項提名的《逆流大叔》拿下了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和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兩項大獎。
  • 《打擂臺》閃耀金像獎 折射香港電影界懷舊心態
    這是電影《打擂臺》的經典臺詞,一句話就讓觀眾的熱血沸騰,這部在17日晚的金像獎上大放光彩的電影可謂以小博大,6項提名斬獲4項大獎,當中包括最有分量的最佳影片獎。  在金像獎而立之年,將分量最重的獎項頒給了港味十足的《打擂臺》,其中意味可謂深長。著名影評人魏君子認為,「與其說《打擂臺》展現香港精神,不如說體現香港影人的微妙心態。」
  • 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名單
    2009 至2011年 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董事局名單
  • 香港金像獎提名最多的巨星,12次提名原創電影歌曲,卻只中獎一次
    香港電影金像獎從1982年開始創立,從第2屆就開始設立最佳電影配樂和最佳電影歌曲獎項,證明了音樂對電影的重要性。【最佳電影歌曲獎後來改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劉德華是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同時也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3屆影帝,他也曾獲得過一次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 「少年的你」橫掃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時光網訊今年2月中旬,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了提名,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獲得12項提名領跑,兩位主演也分別入圍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獎項角逐。另外,《花椒之味》獲得11項提名,《葉問4》獲得9項提名,《叔·叔》獲得9項提名,也是本屆金像獎的熱門影片。
  • 金像獎最佳電影《少年的你》代表香港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由曾國祥導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榮獲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奪8個獎項,當中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最佳服裝造型設計以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等,成為今屆大贏家。
  • 《無雙》成香港電影金像獎大贏家,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說太燒腦
    《無雙》在今年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一共獲得17項提名,最後更獲得7個獎項,可說是滿載而歸,成為本屆金像獎的大贏家,當中包括最佳電影。身為《無雙》的導演及編劇莊文強,更摘下最佳編劇及導演兩獎。莊文強喜提最佳導演獎《無雙》可以說是近幾年香港電影的最佳代表作,去年在中國上映的時候取得了12.7億票房,算是香港電影中最好的成績。這部電影是繼《寒戰》之後,另一部值得大推的香港警匪鬥智電影。
  • ...豆瓣|香港電影金像獎|楚原|愛奴|古龍|ptu|葉問|杜琪峯|新不了情
    85、《半邊人》(1983)豆瓣評分:8.0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自從《父子情》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獎後,導演方育平繼續深入挖掘生活小眾的身邊故事,而且繼續大量啟用非職業演員參演。阿瑩的原型人物許素瑩不僅親自上陣演繹對理想的追求過程,還把一家子拉進熒幕,活靈活現的重現展現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人物事件。
  • 香港最賣座10部金像獎最佳影片,劉德華佔了4部,但最牛的卻是他
    香港電影金像獎,從1982年創辦至今,已經嘉獎了39部最佳影片。最新一屆最佳影片得主是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少年的你》。《少年的你》是現象級佳作,中國內地上映時斬獲了15.58億票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它在香港市場上映遇冷,票房僅100多萬港幣,成績相當慘澹。
  • 《少年的你》橫掃香港電影金像獎;阿湯哥計劃上太空拍電影…
    《少年的你》橫掃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疫情影響,原定4月9日舉行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已於今日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落下帷幕。易烊千璽和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勇奪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在內的8項大獎,領跑全場。
  • 郭富城主演香港電影金像獎10項提名的《麥路人》為何卻無人關注?
    昨天看了香港電影《麥路人》,這部在去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被提名多達10項的電影,在國內今年也上映了。但是票房並不理想,豆瓣評分也不太高。不過昨天看完以後,個人覺得是非常不錯的一部香港電影。確實值得一看。
  • 香港金像獎《少年的你》成最大贏家,原著涉嫌抄襲仍受質疑
    香港第39屆金像獎正式閉幕,香港導演曾國祥(曾志偉之子)執導,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的改編電影《少年的你》獨攬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八項大獎,成為金像獎最大贏家。第39屆金像獎榜單:作為本屆金像獎的大贏家,《少年的你》迎來的不是鮮花跟喝彩,而是鋪天蓋地的質疑和批評,其中既有針對原著小說的,也有針對導演此前不當言行的。
  • 別了,香港電影
    相比於同為「華語電影三大獎」的金馬獎,如今的金像獎無論是從參評影片的總體水準,還是關注度,都很難代表華語電影的最高水平。而因為金像獎對參評影片、影人的「香港背景」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所以金像獎的失落背後,其實是香港電影的命運寫照。曾幾何時,這裡是亞洲電影的中心,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目光都聚集在這裡。
  • 香港電影金像獎10部最佳影片:第3部被譽為梟雄傳記片豐碑之作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14日舉行頒獎典禮,《無雙》17項提名成為最大亮點,不過在最佳影片這個獎項上還真有點困難,和《無雙》一起提名最佳影片的有《三夫》《紅海行動》《淪落人》《逆流大叔》,之前《三夫》已經在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上斬獲過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