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素描——手和腳的局部》的專題講座來梳理從米開朗基羅到安格爾期間大師們的手和腳的局部素描,為學生在寫生同時提供臨摹範本和可以較系統地研究認識手腳結構及表現規律,從而為接下來的半身帶手作業和人體作業中手腳的深入刻畫做好準備工作;另外,擁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和比較安靜的狀態是防疫網絡教學期間學生們的有利條件,針對這個特點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給學生列出了有針對性的參考書目來做課餘閱讀,引導學生從藝術史發展的角度認識大師們作品的脈絡與傳承關係,思考自身目前的學習狀態和藝術實踐道路,向「學者型的藝術家」邁進。
學生怎麼畫?
聽聽他們怎麼說?
之前的專業課多數是在教室裡寫生,老師和我們面對面交流想法,給我們的作業進行指導。過去接觸的網課也是一些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關係不大。這段時間的網絡授課我感受到一是技術的革新,網絡授課的軟體工具更美觀,使用起來也更便捷了;再者,通過屏幕看到老師和同學們,感受到和往日不一樣的狀態,也更期待回再次回歸學校,大家歡聚一堂,交流知識和感想。
談論繪畫總是冠以「專業」,可實實在在自己動手,我覺得它是更像是手藝,從這點看來,我是享受一個人在家的狀態的,可以平心靜氣地在兩尺見方的面積上盡情地雕琢時間。不能否認學習的過程中問題是少不了的,但總的說來,我還是覺得傳統的面對面授課方式更好一些。網絡的確使人們交流便捷,但就繪畫來說,這是一個立體的概念,平日欣賞都要避免「快餐式」的圖像瀏覽,更何況網絡教學,這使得老師們無法從過程中觀察我們,只能從完成的圖像中感知我們的狀態,交流的過程難免遺漏信息,從這個角度來看,繪畫的體驗變得簡單,這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之前大家在同一間工作室中畫畫,面對同一組靜物或模特,可以清晰的看到同學們的作品和想法。老師會來到你的畫面前,對我們的作品提出問題,尋求更好的進步。我也接觸過網課,但也是一些文化課上的學習。我們用多種方式來應對現在的學習情況,在家中環境更自由,氛圍更輕鬆,但與此同時我們會缺少同學間的比對,交流會受到局限。
網絡教育各有利弊,在家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完善自己學習的步驟和效果,有更多的嘗試,更好的思考自己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隨時和老師交流。面授課可以方便老師更好的指出問題,但是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不一定是在課堂上。雖然也會存在一些難以彌補的問題,比如畫作當面看和看照片會有一定區別。
網絡上資源雖多但也相對封閉,之前我們可以去到別的專業的教室裡看他們在學什麼,互相學習,相互借鑑。但是現在只能局限於自己的專業裡,可以讓我們專心專注於提升自己的水平,但在完善自己的造型體系中確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網絡世界紛繁複雜,這次的疫情確實讓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進行著不同的思考,想要在日趨迥異的現實世界中尋找自己的語言,完成自己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獨有的感受性的作品,而不是隨波逐流。很多藝術家都在此次疫情中用自己的能力做著貢獻,無數疫情相關作品徵集遍布朋友圈,「雖然不知道對防疫能起什麼作用,但是我也畫了一個鍾南山」。也許網絡模式對於新興的專業很有幫助,但是對於傳統的架上繪畫工作者,我們還是需要一筆一畫完成自己的作品。我相信我們所處的環境才是造就我們繪畫的成因,會不會刻意的將之融入進自己創作並不重要,但是網絡也好技術也好,都是這個時代所帶給我們的。
面授課和網課效率都差不多。之前學習是在學校現場上課,老師面對面授課。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及時跟老師同學互動交流,但這次網課效果很好,老師傳達的內容也非常清晰,但我自己在家學習效率一般。
疫情期間在家通過網絡學習是對自己的管控能力的提升,這也是一個自我管理的好機會,不能散漫,應同學校一樣,老師教的認真,我也要認真學習。比較不能適應的就是自己的自律性不強。我還是比較喜歡在學校上課。
油畫專業的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以課堂模特寫生為主,以課下自身創作為輔,能和老師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溝通,老師會給大家做繪畫上的現場分析、引導以及共同完成場景布置,參與感更強。
之前我也有接觸過網課,但和繪畫專業不太相關,針對目前正在進行的藝術網課來看,主要是老師線上講解、布置任務,實行的時候取材於生活,互動性較強,隨時互動;而之前的網課互動性比較弱,主要是來自老師單方面的輸出。
我的學習效率算是正常,和平時差不多的一個狀態,網課這種形式從另一方面來說不會像實地課堂那樣會有太多的限制,而是更多的從生活中取材,比較新穎、有意思,並且在這個特殊時期裡,出自於對繪畫的熱愛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去解決平時的一些問題,遇到問題能和老師及時溝通,線上溝通頻率有所增加,能及時解決很多問題,但完全拋開面授課的話,老師無法從大家的過程中看出問題,面授課時期,實時溝通比較難做到,更多的是老師上課期間有溝通,課下溝通比較少,另外校內時期就是自身平時裡感覺一直很忙,但又不清楚如此之忙到底在忙些什麼,此種情況或許是個例,但值得我自身反思。
網課有網課的好處,但面授課可以和周邊的朋友 有更多的交流, 學校的資源也會更豐富,能帶來更大的便捷優勢,所以很懷念母校,期待疫情儘快結束,能和許久不見的老師、同學們面對面交流。
之前專業授課是老師當面指導,能指出畫面上很細微的問題,而且老師會經常動筆改畫,讓教學思路直觀地反應出來。上過一些app上的網課,但都不是藝術方面的,現在的藝術網課形式上也不陌生,比較大的區別就是我們工作室人比較少,有問題能隨時和老師進行交流,老師也都會比較及時的回覆,效率比較高。
暫時來看學習效率還可以,相比之下肯定是面授效率更高,畢竟是學習手藝,有當面具體的指點是很重要的,而且自己的作品圖片也不一定反應得準確,這一點很麻煩。
網課沒有把我逼瘋,畢竟學畫畫大部分時間本來就是自己與作品獨處,這種狀態我並不陌生,但是不希望這種模式長期進行。有收穫的地方是以前很少能沉下心來去臨摹一張大師,這次反正也沒辦法出門,所以也更能靜下心來臨摹,臨摹是純粹的自我提升,別人是看不到的,在平時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裡,很難得,比較不能適應的點是畫材不太容易弄齊全,而且沒有模特,只能畫自己,有點單調。網絡技術等模式介入對我個人創作沒有什麼影響,因為無論是網絡技術如何發展,對我而言都是我畫布上的素材,沒有區別。
我所學的專業授課形式是講授、面授形式的。現在的藝術網課不同於在學校上課的地方在於沒有辦法和畫室同學一起畫畫。老師不能直接地觀看我們的作業,網絡溝通是非常方便的,但傳圖難免會有色差的問題。學習效率與在學校之中沒有太大的差別。面授課的效率會更高一點。比較有收穫的地方在於,獨自畫作品的時間大幅度地變多了。不能夠適應的是畫畫的氛圍沒有在學校的時候濃烈。
我之前專業課是按每個工作室老師面對面授課的,根據課程計劃由任課老師布置場景和模特我們進行現場寫生,期間老師會根據我們的問題進行指導。我在過去也接觸過網絡教育,之前的網課主要是學習了一些文化類課程,對於這次專業網絡課還是第一次。不同的地方是專業網絡課更傾向於實踐講解,一個課程開始老師會給大家統一講解知識和要點並提一些要求,期間老師也會一對一的指導大家學習,最後再給大家進行總結,跟每個人談感想和收穫。我覺得比起之前的網課更多的增加了師生間互動。從我個人的學習研究來看,網絡授課效率不錯。
網課也是一樣學習,但自我思考更多一些。不過希望還是希望可以早點回到學校進行課堂寫生。通過網絡教學最大的收穫是讓自己更加的靜下心來思考和實踐學習,以前很難靜下心來去很有耐心的臨摹一張畫,但是通過這次網絡課去臨摹大師的作品,在過程中思考和分析讓我收穫了很多。不能適應的是可選擇畫的對象太少材料也有限。
對我目前而言的創作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但我會有想法用網絡的熱點等社會時事做為題材來創作。如果有機會我還是很願意嘗試去結合網絡技術資源去創作。
以前上專業課是線下上課,主要特徵是同學們在一起學習交流,老師面對面指導。之前接觸過網課。與之前的網課比現在的課有更多交流和互動,做了很多筆記有了更多想法。
我在家學習效率不錯,面授課更多的時間在對著模特寫生,修改畫面。在網課中通過老師介紹的書籍,學到了更多知識。有時間安靜的總結歸納。面授課和網絡課效率我覺得差不多。
個人比較有收穫的地方,在素描自畫像和平時速寫作業中,更好的審視自己,與畫模特的感受和氛圍非常不同。在臨摹大師和閱讀課外書籍上,學到了更多的關於油畫的繪畫技巧。
以前就上過過網課,沒有不適應,感覺很新鮮,網絡發達了,網上授課內容和平時一樣。
傳統課堂中的「模特寫生」或許在網絡教學中無法實現,但也帶來了不一樣的觀察視角,學生們獲得了自我梳理的機會,能耐下心認真臨摹大師,獲取心靈關照,素描是藝術教學的基礎課,卻又不僅僅是單純的「素描」,從未限於此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