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阿波羅月塵顆粒打開了月球科學的新世界

2020-12-06 科學源點

月塵對於我們來說是極其的珍貴,畢竟只有900磅(400公斤)左右,這還只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阿波羅登月任務返回地球多次帶回來的。

現在,科學家希望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研究月塵,那就是用一粒月塵顆粒來分析月塵。為此,他們研究分析了1972年執行Apollo 17任務的太空人收集的月塵中的一粒。這是首次對月球樣品進行原子性的分析,這項技術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解析度,會發現其他情況無法發現的東西,並且只用掉小部分月塵樣品。

研究人員使用稱為原子探針層析成像的技術來了解有關月球歷史的更多信息。那麼就需要刮掉上百個原子的材料層,這是一個比幾十萬個原子厚但比紙薄得多的樣品。將樣品放在原子探針內,並使用雷射小心地將單個原子從樣品上剝離,然後將其撞到檢測器板中進行分析。分析的月塵樣本中,發現了水,氦,鐵,甚至是由於將重石暴露在空間的惡劣現象中而造成的風化痕跡。

通過將風化的月球表面與未暴露於太空中的白雲母進行比較,科學家可以更多地了解引起風化的原因,並可以對小行星和月球表面下的情況做出預測。運用此技術我們可以更多地獲知月球的歷史以及水和氦的形成機制。

相關焦點

  • 一粒阿波羅月塵開啟了月球科學的新天地
    少量阿波羅月球塵埃開啟月球探索新世界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人哈裡森·施密特採集隨後用於樣本的月球塵埃是1972年阿波羅17號任務的一部分。月球塵埃比地球上的東西可珍貴多了。畢竟,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阿波羅人類登月任務中只帶回了大約900磅(400千克)的巖石。
  • 「阿波羅登月的骯髒秘密」
    基於這1克樣品,我國科學家開展了針對月球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產出環境等等的測試和研究。今天,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通過單一的顆粒物質、也就是一粒月塵分析太空環境的方法。
  • 人類重返月球為何受阻?微小的月塵竟是登月最大阻礙之一
    自從1972年底阿波羅17號任務完成以後,人類就再也沒有踏足過月球,人類探索月球的研究卻從未停止過。月球離我們如此之近,但登月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艱巨的任務。幾十年間,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月球的步伐。中國、美國、印度、以色列等國都實施過各種探月工程。
  • 玉兔二號發現12米厚月塵!外媒:令人嘆為觀止,將是未來登月關鍵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2019年1月3日,中國玉兔二號首次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刷新了世界航天史的新成就。一年過去了,玉兔二號向地面傳回了大量珍貴的月球影像,令人嘆為觀止!最近,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發現了一層深達12米的月塵,這一結果引發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並得到了高度評價。玉兔二號目前位於月球背面的的馮·卡曼環形山附近。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玉兔二號月球車首次用探測雷達掃描分析了月球表面的塵土(regolith),並對12米以下得月球更深巖石進行了探測。
  • 月塵測量儀:揭開月亮女神的神秘面紗
    月塵測量儀在開機約10小時後,月塵測量儀粘性石英晶體微量天平(SQCM)探頭防塵蓋打開,意味著來自地球的高靈敏微質量傳感器正式與月球表面塵埃親密接觸。   15日16點59分26秒,第一幀熟悉又親切的數據跳入在場研製人員眼中,大家一致判定:測量數據正常,數據解析正常、月塵測量儀工作狀態正常。
  • 嫦娥「五妹兒」:人類首次對帶電月塵進行直接測量
    這一次,嫦娥「五妹兒」還將帶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以下簡稱「航天510所」)研製的月塵帶電測量儀奔向月球,將揭開月塵飛揚的秘密。本次「嫦娥五號」共搭載了由該所研製的27臺/套產品,作為「探月家族成員」核心系統裝置,月塵帶電測量儀被安裝在嫦娥五號著陸器的頂部,對月球白天揚起的帶電月塵進行測量。這將是自美國阿波羅計劃以來,人類第一次對月球表面的帶電塵埃進行直接測量。
  • 嫦娥五號的一張月球照片,能否證明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造假?
    由於巨大的衝擊力,嫦娥的支撐腳深深地嵌入衝擊坑裡,並且周圍也沒有我們熟悉的水泥灰狀的厚厚塵土,那些浮灰月塵都被反推力發動機噴出的氣流吹走了。 「鷹」的腳輕輕地「放」在月面上,周圍是厚厚的月塵 感謝太空人攜帶的哈蘇相機,它用彩色照片為我們還原了阿波羅11號落月的情景:巨大的「鷹」飄然降落,它強大的反推發動機居然沒有將下方的灰塵吹走
  • 月塵好似一把細小「刀」,登月太空人吸入現奇怪症狀,據說有毒
    人們這才確定月球既沒有嫦娥吳剛,也沒有玉兔和桂花樹,是一個與美好傳說完全背離的地外世界。研究人員發現,月塵和地球灰塵存在「天壤之別」,地球灰塵經過日曬、雨淋、風化、細菌改造後變得圓滑,而浮在月球空中的月塵卻有著鋒利邊角,每一粒月塵都好似一把細小「刀」。
  • 科學家發現,阿波羅計劃太空人出現「怪病」,原來月球是有毒天體
    作者:文/虞子期「月球有毒」這個說法確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新研究發現了——原來美國宇航局(NASA)阿波羅號的一位太空人「Harrison Schmitt」,就是因為訪問過月球出現了「怪病」,所以月球也算是危險的區域,這裡也間接地提醒了我們,
  • 月球塵埃可改變人體DNA,對細胞致死率高達90%!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月球,一直以來被視為人類前往太陽系其他行星以及深空探索的最佳中繼站,要實現這一設想的第一步就是建造一個月球發射基地。然而科學家們發現,月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般平靜,對人類體細胞具有超強的毒性。對我們而言,可能更像是一座天上的地獄!
  • 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對月球表面月塵累積質量的測量
    新華社蘭州9月20日電(記者張文靜、王銘禹)我國科研人員成功實現了對月塵累積質量的原位測量。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地球物理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了解到,510所月塵測量技術研究團隊研製的月塵測量儀屬於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工程參數測量載荷,用於月塵質量的直接測量。
  • 孔風連:3年研發出月塵「體重秤」
    月球表面籠罩著一層細小的塵埃顆粒,這就是「月塵」。這些顆粒一方面像麵粉一樣細小,一方面又像鋼珠一樣堅硬耐磨,它們很容易被擾動而懸浮在月球表面。別小看這層薄薄的「面紗」,它的懸浮和遷移對探測器和太空人具有潛在危害,密切關係著科學探測目標的實現與否甚至整個任務的成敗,因此人類從未停止對月塵測量的腳步。
  • 玉兔號月球車也栽倒它手上
    當登月太空人進入返回艙時,在穿脫太空衣時會將月塵擴散到返回艙的空間中,最終所有太空人的呼吸道都沾滿了月塵。美國宇航局在1969年實施了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將2名太空人送上月球,還有1人是繞月運行,沒有登月。在之後的登月任務中,一共有12名太空人都登上了月球,回來的時候出現了類似花粉過敏的症狀。具體表現為太空人開始打噴嚏、鼻塞等,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沒有了,這個怪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月球「土」特產裡寶藏多:氦-3、古老月巖石、月海玄武巖
    它不僅揭示了月球巖石類型、月球的總體成分特徵及其化學演化歷史等,同時還蘊含著太陽系行星、衛星早期演化歷史的重要科學信息。除了古老,月殼高地主要巖石類型有富含矽、鋁、鈣、鈉的斜長巖,富含鎂的結晶巖套和富含鉀、稀土元素、磷的克利普巖,它們都各有特色且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 阿波羅11號是否真的登陸過月球?嫦娥5號已經給出答案
    以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為藍本拍攝的電影《摩羯星一號》,講述一場登月騙局即便是現在,不要說載人登月了,就發射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世界上有這個實力的國家也只有寥寥幾個,不會超過一隻手。何況是50多年前,那時的科學技術跟現如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
  • 如何減輕月塵對嫦娥五號的影響?對月塵「量體重」
    為了避免月塵對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著陸產生影響,這一次,嫦娥五號的專家團隊們專門設計了專門的月塵「體重秤」,從而可以精確測算出嫦娥五號降落在月球表面時受到擾動的月塵影響的大小,從而確定是否符合降落條件。
  • 美國阿波羅飛船成功登月返回,卻送給荷蘭首相一塊假石頭
    在新上任的美國駐荷蘭大使米登多夫二世(JW Middendorf II)陪同下拜見了荷蘭女王和一眾政要,並且向荷蘭贈送了紀念禮物。於是石頭和卡片便被請進了博物館的顯要位置,標明「德瑞斯從美國大使那裡收到一塊月球巖石」。這引來無數人參觀,大家紛紛稱讚美利堅在科學探索上的偉大成就,並以身為盟國而自豪。
  • 月球有望成為移居星球?科學家計劃以月塵為材料,煉製氧氣
    引言:月球有望被打造成宜居家園?科學家想運用月塵製造氧氣,計劃從地球搬運催化劑至月球。若能順利製造氧氣,採礦工作或著有希望在下一個階段開展。月球一直是一顆備受矚目的星球。時間已經過去了數百年,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依舊十分關注月球。在很多人看來,月球既是地球的夥伴,也是地球的功臣。說不定,月球未來還可能是人類的第二個家園。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它與地球相距約38萬公裡,在距離上,它比地球鄰居火星更佔優勢。因距離較短,登陸月球並不是難事,人類也已登上月球並在月球上留下了獨特印記。
  • 降落月球瀰漫的月塵是一大隱患
    阿波羅登陸員不僅被吹來的塵埃弄得霧蒙蒙的,給著陸帶來了麻煩,而且在火箭動力著陸的過程中,大量的巖石和碎片也被送到月空。NASA的目標是到2024年再次將太空人送上月球,那麼如何解決塵埃問題呢?科學家們正在試圖設計出似乎需要的變通辦法,以使登月旅行成為例行公事。
  • 太空人登月後身體不適,他們在月球上遭遇了什麼?
    準確的說,目前只有NASA能夠把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工作,阿波羅計劃一共發射了14艘飛船,送12名太空人登陸月球。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探索宇宙的裡程碑式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