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幾期咱們聊了老貴陽的「九門」、「四閣」,這次咱們來聊聊「十四關」。為什麼要設關卡?說到關城(關卡),這要和中華兩千多年的城池文化有關,一座城池的建立,不僅要有城牆城門,其周圍還要環繞著的關卡。關卡有著很多作用,在軍事上可以作為防守,古人曾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地形險要的關卡往往可以抵擋百萬大軍;而在經濟上,關卡可以就地收稅;政治上可以對老百姓活動的進行約束,經過關卡時進行盤查。
以關城的作用來看,就可以推出一般都會建立在城池的周邊,要麼是在地形險要之處,要麼是在交通通衢之處。貴陽雖然遠在西南,雖然「天高皇帝遠」,但是皇權想要控制貴州一帶,那便是以貴陽輻射出去的,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以貴陽在建城時配備完整,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都有著重重關卡,保護著這座城池。
我們先來聊聊老貴陽的「城南四關」。首先是南門外的「南關」,「南關」並不是處於什麼地形險要之地,不能具備防守的功能,是一個典型的徵收雜稅的場所,所以有時候提及「南關」,偏向軍事要塞來分析的歷史愛好者並不承認此關。「南關」就是位於如今的新華路南明醫院處,此處稱為太平路,是往南的重要通道。
其次就是「土地關」,土地關是貴陽前往花溪、惠水的必經之地,屬於一個典型的軍事關卡,可以預防叛軍從南邊攻城,也可以盤查南來北往的流動人口。「土地關」是位於如今的南明區後巢鄉。在此處還有一個「小土地關」,是老貴陽南邊的第三道關卡,離土地關很近,可以很好的和「土地關」進行配合。
再往南走,就是「打鐵關」了。打鐵關也是老貴陽最南邊的關城,位於今花溪黔陶鄉的打鐵寨,雖然具體位置已不清楚,但是這裡的地理位置東面是黔陶,西邊是青巖,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關卡。因為「打鐵關」遠離主城太多,其作用有通信,報信的功能,時刻監測南方的動向。如今的花溪黔陶,還保持著自然原生態的環境,有著很好的田園風光,如果去追尋「打鐵關」的足跡,即使找得毫無頭緒,自然也不會掃興而歸。
對於老貴陽而言,南邊雖然地勢平曠,但卻是最安全的一個方位,因為南方無強敵,以至於青巖古鎮還能完好的保存下來。至於這些城南的重重關卡,也不是毀於戰事,而是時代在發展,為了建設需要而被拆毀。說完「城南四關」,下期聊聊其他關城,關注小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