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誰是最佳主教練的比拼中,有兩位主帥的履歷和成績無疑會高出別人一個境界,從而把這個問題變成了他們兩人間的直接對話——他們就是格雷格-波波維奇和菲爾-傑克遜。現如今普遍有一個說法在無形中影響著兩人歷史對位的走向:波波維奇「智謀無雙」,知人善用;而菲爾-傑克遜只是一個雞湯流教練,只不過沾了超級球隊的光。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要在NBA取得成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今禪師逐漸淡出賽場,1945年生的他也不太可能再回歸賽場執教;而波波維奇也僅僅比禪師小上四歲不到,如今也已經進入了主教練生涯的卸任倒計時。待到波波維奇也到了馬入華山的那一天,也許兩人的成就將會暫時蓋棺定論,但兩人執教水平孰高孰低的爭論相比會持續很久一段時間,直到下一位新生代「教父」級別的主教練橫空出世,人們才會把注意力從「禪波」二人之爭中移開。那麼,波波維奇和菲爾-傑克遜兩位歷史前三的主教練,客觀對比一下究竟誰的執教生涯更為燦爛一些呢?
兩人的執教成績不相伯仲,包攬16屆總冠軍
作為和「紅衣主教」裡德-奧爾巴赫同屬NBA歷史上第一檔的兩位傳奇教頭,波波和禪師都擁有著令人豔羨的光鮮履歷。無論是帕特-萊利,還是湯姆賈諾維奇、老尼爾森、查克-戴利、拉裡-布朗等名帥,等與歷史第一檔的主教練有著一定的差距。
現役唯一一位千勝主教練,格雷格-波波維奇波波維奇初入NBA是在1988年,彼時的他作為拉裡-布朗的助教一同來到了聖安東尼奧馬刺隊。眾所周知,拉裡-布朗是學院派教練的代表人物,他在波波維奇執教啟蒙階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幫助波波快速完成了籃球理論知識積累的過程。而對波波維奇的執教理念帶來很大啟示的另一位教練則是唐-尼爾森,由於布朗被炒,波波期間作為老尼爾森的助教加盟過勇士,完全不同於拉裡-布朗的跑轟理念以及勇士隊無處不在的錯位攻防深深震撼了波波維奇。也正是從理論到實際的結合,以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在波波身上有機的融合,才成就了日後波波維奇不拘一格、變化莫測的用兵之道。
待回到馬刺擔任球隊總經理,並在不久之後炒掉主教練決定自己執掌教鞭之時,波波維奇已經認為自己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但實際上他當時並沒有到達一名合格主帥的高度,那一季由於大衛-羅賓遜的受傷,馬刺僅僅拿到了20勝。不過也因此,他們迎來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在選秀大會上帶回了今後20年的球隊基石——蒂姆-鄧肯。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波波維奇生涯執教的1883場常規賽徵程中,他取得了1272勝611負的成績,勝率高達67.6%。如今已經年過七旬的老爺子也是現役唯一一位千勝教頭。生涯24個賽季中,除了第一個賽季和讓人黯然神傷的2019-20賽季,中間的22個賽季年年殺入季後賽,專業打臉覺得「馬刺很老」的看客。其中13個賽季勝率破七成,把老爺子比作聯盟裡的「常勝將軍」也不為過。
而在季後賽的舞臺上,波波維奇共執教的284場季後賽中,拿下了其中的170勝,勝率為59.9%,接近六成;6次殺入總決賽,贏下了其中的5次。
勝率最高的千勝教頭,菲爾-傑克遜自1987年以助理教練身份加入公牛,菲爾-傑克遜便展露出了他作為一名教練與其他人的不同——這個穿著牛仔褲戴著草帽,臉上掛著微笑的男人,從球員時期就有著特立獨行的處事風格,並在執教CBA(美國一低等級籃球聯賽)時仍舊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這也讓克勞斯在1989年下定決心炒掉道格-柯林斯扶正菲爾-傑克遜,於是乎禪師正式開啟了他傳奇的主教練生涯,並在日後用自己傲人的戰績印證了克勞斯當初的決定是多麼英明。
作為NBA歷史上9位千勝教頭中的一員,傑克遜區別於其他8人的標籤就是他的勝率超高。禪師總共執教過2支球隊——公牛和湖人,由於常規賽裡近乎戰無不勝的表現,菲爾20年的執教生涯裡從未缺席過季後賽。在他執教過的1640場常規賽中,取得了1155勝485負的成績,勝率高達70.4%。其中8個賽季勝率破七成,最經典的自然是1995-96賽季的72勝10負席捲全聯盟的瘋狂表演(相較於勇士的73勝賽季,公牛最終拿下了總冠軍的壯舉使得常規賽72的戰績更為分量十足)。歷史上,執教常規賽超過200場,且勝率能破七成的,除了傑克遜也就只有愛徒史蒂夫-科爾目前的70.9%了,考慮到勇士本賽季的勝率僅為23.1%,勇士的陣容也大不如前,也許很快禪師就能做到在這項成就上,「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通過橫向地和其他名帥的比較,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地直觀感受到禪師在戰績方面的恐怖之處,他在取得自己常規賽第900個勝場的過程中,只耗費了區區1264場常規賽,成功打破了此前的記錄保持者帕特-萊利花費1278場的記錄,縮短了整整14場的用時,成為了歷史最快達到常規賽900勝的主帥。
而在季後賽的徵程中,「禪師」執教的333場比賽中,共取得了其中的229勝,勝率高達68.8%;共13次殺入總決賽,贏下了其中的11次,特別是公牛時期,6進總決賽全部捧杯而回。
禪波二人,一時瑜亮,戰績方面傑克遜稍佔上風菲爾-傑克遜和波波維奇作為和紅衣主教同為歷史第一檔的存在,執教成績上來看相差並不大,倒是和第二檔的名帥們比起來有著明顯的優勢,無論是勝率方面,還是總冠軍數量。
兩人帶隊成績橫向對比的話,禪師11個總冠軍,常規賽破七成的勝率以及季後賽高達68.8%的勝率均能隱隱壓制住波波維奇一頭,綜合考慮之下傑克遜稍佔上風。
執教風格迥異的二人,在效果上卻殊途同歸
波波維奇和禪師最容易讓球迷引起爭執的一點,就在於兩人截然不同的執教風格對各自球隊所帶來的影響。波波和禪師的風格「一嚴一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依賴鄧肯的菜鳥教頭到鐵血治軍的諸葛維奇因為在空軍服役過的經歷,波波維奇的執教風格帶有濃厚的軍隊氣息。波波維奇的球隊通常以團隊籃球示人,他總能把他的球隊打造成堅韌不拔、充滿韌性、每個人甘於奉獻的「馬刺大家庭」。另一方面,波波維奇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知人善用」,他看中的球員在馬刺會像精密運行儀器上的零件一般,發揮出自己的特點,成為球隊輪換的重要一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馬刺系」——所有從馬刺走出來的球員和教練,身上都會帶有濃濃的「馬刺系」氣息。波波維奇似乎天生有一種魔力,使他能夠發現一名球員身上別人所看不到的潛力和優點。
然而,很多球迷所不知道的是,強如波波維奇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具備成為一名戰術大師的潛質,在他的執教生涯伊始,波波同樣也是一名非常依賴隊內巨星發揮的主教練。這一點我們可以在鄧肯職業生涯的出場時間裡一見端倪,在鄧肯剛登入聯盟時,波波維奇非常依靠鄧肯的實力來打巨星球,對球隊的戰績進行兜底。我們可以把2003-04賽季為界,在此之前鄧肯的賽季場均出場時間清一色地超過39分鐘甚至40分鐘。而到了2003-04賽季,此前耐久性方面如同鐵人般的鄧肯也開始出現傷病困擾,當賽季因為腳踝扭傷和膝蓋傷勢的影響,鄧肯僅僅打了69場比賽。此時波波維奇意識到應該更為合理和科學地使用鄧肯,來延長他的職業生涯。
在那之後,你可以明顯地看到波波維奇的改變,他逐步逐步減少了對「21號新秀」的依賴,從動輒接近場均40分鐘的上場時間,慢慢減少到後期的30分鐘上下。這樣的改變使得鄧肯得以在聯盟徵戰19個賽季,並以不老常青樹的姿態始終保持競爭力,一次又一次地對年輕球員們說著「未來是你的」諸如此類的「謊言」。
可以說,波波維奇和鄧肯兩人的職業生涯是相互成就的:在波波略顯「稚嫩」的初掌教鞭時期,正是鄧肯憑藉超強實力兜底了當時馬刺的戰績,讓波波得以平穩地適應主教練一職,穩住了帥位;而當波波維奇逐漸散發出他的智慧終成一代名帥之後,通過合理的輪換、科學的戰術制定,極大延長了馬刺和鄧肯的巔峰期。兩人的親密無間在如今時不時出現大牌球星因不滿主教練逼宮管理層炒掉自家主帥的時代,更加顯得彌足珍貴。也難怪波波維奇曾戲言:「鄧肯退役的下一秒我就退休。」
如果要選出波波維奇執教生涯堪稱代表作的一個賽季,我會給2013-14賽季的馬刺投上一票。那個賽季全民皆兵的馬刺將團隊籃球發揮到了極致,並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一舉獲得總冠軍。日後在金州高舉傳切體系大旗的史蒂夫-科爾就坦言:「我們現在對照參考最多的,其實是2014年的馬刺隊,他們把傳球和投籃完美結合在一起。」不同於在季後賽中縮短輪換狠用主力的常規套路,在季後賽中,波波仍舊堅持13人輪換,將用人和指揮的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無論是丹尼-格林、迪奧還是米爾斯甚至是斯普利特都有著上佳的發揮。
那一年,波波維奇65歲,憑藉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和眼花繚亂的輪換一舉奪下總冠軍,也正是那一年,波波維奇「多智而近妖」水平壓過禪師的呼聲大到成為主流聲音。
上善若水,禪師用「禪」布道輔以三角進攻相對于波波維奇在上任之初就大權在外並在獲得股東支持後進一步掌權,位列運營總裁一職;作為道格-柯林斯的副手進入公牛隊並在兩個賽季後取而代之的菲爾-傑克遜,卻一直未能更進一步,把自己的成功影響力擴大到主教練以外的領域,無論是公牛還是湖人都默認菲爾是一名好教練,也僅僅只是一位執教特點鮮明的好教練。
既然談到菲爾-傑克遜,那就不得不提及早已聞名於世的三角進攻。把時間撥回到禪師剛剛擔任公牛主帥的1989-90賽季,當時的公牛隊已經連續兩次在季後賽倒在底特律活塞的面前,在菲爾-傑克遜接手的第一個賽季,他們依舊沒能邁過「壞孩子軍團」這座大山。先後三次被同一個對手擊敗,可想而知芝加哥上下所面對的壓力和質疑。
其實早在擔任道格-柯林斯助理教練的那段時間裡,傑克遜就已經在仔細琢磨如何應對查克-戴利制訂的「喬丹法則」。菲爾-傑克遜對柯林斯無條件把球交到喬丹手中的執教思路提出異議,併力主通過合理地使用三角進攻體系,把喬丹從無休止的肉搏中解放出來。
要知道彼時的道格-柯林斯和喬丹關係甚密,但公牛的總經理傑裡-克勞斯依舊力排眾議讓禪師取代了柯林斯。從執掌帥印的那天起,禪師就下定決心用三角進攻破解活塞對喬丹無休止的糾纏。一開始喬丹對自己被要求交出球權的做法頗有微詞,但隨著兩人的配合漸入佳境及菲爾的堅持被證明行之有效,並最終聯手成功邁過活塞這座大山走向巔峰後,喬丹對傑克遜再無隔閡,並聲稱只願意為他打球。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當公牛老闆萊茵斯多夫和總經理克勞德挑戰著喬丹的底線,強行換掉禪師之後,喬丹隨即宣布第二次退役。
但說到菲爾-傑克遜的執教思路時,有一個觀點,認為三角進攻是他的副手泰克斯-溫特的專利,實際上禪師對此根本一竅不通。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成立,傑克遜必然是在了解和掌握了三角進攻的精髓基礎上才力主推行,實際上,在NBA中讓自己的助理教練幫忙調教進攻或者防守的舉動非常常見。而禪師的高明之處在於,能讓隊內的大牌球星放棄成見,充分理解三角進攻的戰術意圖和精妙之處並主動擁抱它。這才是他把三角進攻變為自己標籤的成功之道。
禪師善於用「禪」的思想讓隊伍中球星的思想平靜,心無雜念,全身心著眼於當前賽季,而不被外界的聲音所幹擾;也善於在訓練中用一些諸如瑜伽動作練習等方式,把全隊緊緊團結自己的身邊。而在執教別的教練眼中的刺頭球員時,禪師也很有一套——畢竟自己在球員時期也是一名個性很強的球員。比如因為同樣對印第安文化充滿興趣,羅德曼和禪師兩人總有著說不完的共同語言,並以此建立了相互的信任。到了湖人時期,禪師則在OK組合之間扮演著調停人的角色,如若不是傑克遜的從中斡旋,恐怕彼時的紫金王朝撐不到04年的夏天早就分崩離析。
所以人們總覺得菲爾-傑克遜只執教過超級球隊,卻忽略了在NBA中帶隊取得成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要想當然地覺得像公牛和湖人這樣的超級球隊,隨隨便便來個教練都能帶隊奪冠,至少道格-柯林斯不能,戴爾-哈裡斯和科特-蘭比斯也不能。
執教風格和處境大相逕庭,個人榮譽波波略勝一籌波波維奇在接任球隊主教練一職時,自己依舊兼任總經理一職,這種大包大攬的行事風格源自於馬刺隊小股東們對波波的無條件信任,對於馬刺而言,老爺子就是如同教父一般的存在。而傑克遜至始至終卻只能在主教練一職那一畝三分地上證明自己的價值,在他最成功的公牛和湖人他始終沒有進入管理層的機會——在後來尼克斯時期短暫的執行總裁生涯,卻成了他傳奇生涯的汙點。
在運營球隊方面,包括建隊思路和球員培養,無疑是波波維奇的眼光更勝一籌。如果一定要給兩位傳奇主帥執教能力在榮譽方面一較高低的話,波波維奇三次賽季最佳教練的成績(2002-03、2011-12、2013-14),還是比禪師一次賽季最佳教練的成績(1995-96)更有說服力那麼一點。
寫在最後
菲爾-傑克遜由於執教生涯一直都在使用「滿級號」馳騁賽場,從來沒有在一支普通球隊中證明過自己調教角色球員和年輕球員的能力,因為這一點而飽受質疑。很多球迷朋友會抓住這點認為,禪師只是一名抱大腿的教練,胸中並無乾貨。然而客觀地看,波波維奇執教生涯前期在隊伍裡坐擁雙塔的前提下,也是非常依賴巨星球的一名教練,並不見得比禪師做的更好。
至於球隊運營,在尼克斯時期擔任執行總裁時,禪師固然有一些晚節不保的意味,和愛徒費舍爾一同神仙操作把原本鹹魚的尼克斯整的更加的暗無天日。那麼反過來說,波波維奇的操作就沒有失誤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從2017年慷慨地為37歲高齡的保羅-加索爾遞上3年4800萬大合同開始,老爺子的操作流變得迷幻起來。特別是在處理和球隊今後十年的基石球員萊昂納德的關係時,顯得非常沒有人情味也不夠圓滑——也許是被習慣犧牲的GDP寵壞,老爺子想當然地認為萊昂納德理所應當會答應降薪和犧牲。然而,時代總是會變的,面癱二代目有著自己的想法。在聖村的希望選走出走後,波波老爺子顯得愈發執拗,他選擇無條件地信任福布斯,固執地把德羅贊推向四號位,球隊成績自然是一落千丈。
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即使在生涯末期,出現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操作,我們也大可不必揪著這些點,來掩蓋他們的偉大。更不需偏激地抓住其中一兩個點來,貶低其中任何一位。我很不贊同非要「捧一踩一」的做法。一時瑜亮的兩位名帥作為主教練執教水平的天花板,固然風格不同,但成績卻是實打實的,理應享受的是掌聲而讚譽,而不是無端的貶低和中傷。
禪師已在07年入選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以波波維奇的成就,放下教鞭後入選也只是時間問題。對於這樣兩位傳奇,請給他們足夠的尊重。若干年後,再回想起當初他們帶來的崢嶸歲月,滿滿的都是對那個時代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