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
看下圖中兩張圖片的對比,一個是人腦中的神經元,另外一個是星系(模擬圖)。請你來說說,哪一張是人腦神經元,哪一張是星系?
人腦神經元(左)與星系(右)對比圖
我們都知道,神經元是人腦的基本處理單元,人腦中大概有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神經突起組成。神經突起負責把激勵傳遞給細胞體,由細胞體進行處理。
神經元的基本結構
在宇宙裡,星系可以看成是宇宙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已觀測到的宇宙中,有大約1000億個星系。而星系之間又通過絲狀結構的暗物質相互連接。在絲狀結構之外則是一無所有的虛空。
宇宙中的星系及絲狀結構
從前面的對比我們已經看到,人腦中的神經元與星繫結構竟是如此之象,這引起了一些義大利學者的興趣。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Franco Vazza和維羅納大學的神經外科專家Alberto Feletti,近年來一直在研究宇宙與人腦在結構上的相似之處。從尺度上來講,人腦和宇宙的差了1027倍,相當於十億x十億x十億這麼多倍。然而,當把二者縮放到同樣的尺寸時,能發現令人驚訝的相似現象。
觀測到的宇宙直徑為930億光年
之前已經提到了,可觀測宇宙中有1000億個星系,而人腦的神經元數量為860億,二者的數量很接近。此外,宇宙中組成星系的物質和組成絲狀結構的暗物質,加在一起佔宇宙的31.7%,暗能量佔68.3%。相比之下,人腦中約75%是水。從組成比例來看,宇宙中的暗能量可以類比人腦中的水。
腦切片(左)和宇宙局部(右)
這兩位科學家又將腦切片與宇宙中300光年的區域進行了對比。發現兩者在物質的分布上非常類似:人腦中1微米到100微米的區域,可以對應宇宙中5百萬到5億光年的空間尺度。不僅如此,他們又查看了4000多個星系,發現每個星系與其他星系之間有3.8到4.1個絲狀連接。而人腦的神經元之間,每個神經元有4.6到5.4個連接。
更有意思的是,之前有研究認為,人腦記憶容量大約是2.5 PB(1 PB為1024 TB)。這兩位研究者發現,將宇宙的結構信息存儲起來,需要4.3 PB。考慮到人腦神經元數目與宇宙中星係數量的對比,二者的平方與上述信息容量成正比。
這一切都說明什麼呢?並不是說宇宙其實是個腦子,它能夠思考,我們的銀河系是其中一個腦細胞,太陽系其實相當於一個原子,我們生活在一個叫地球的電子上...
更可能的原因是,促使二者形成時空結構背後的規律是相同的。至於說這一規律到底是什麼,現在沒有人能夠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