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彈幕,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了,除了在國內最大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各大視頻網站也都紛紛植入彈幕,現在我們不管是在哪個平臺看視頻,都習慣性的打開彈幕看看熱鬧或者湊湊熱鬧。可以說,彈幕也是視頻的樂趣之一!而在情節能引起強烈共鳴之處,一條條彈幕甚至可以厚重到遮擋原本的畫面。這就是年輕一代的「彈幕文化」。
雖然「彈幕」在國內視頻界已佔據一席之地,但彈幕卻並不產於本土,而是來自二次元大國日本。
「彈幕」最初為軍事術語,指炮火射擊過於密集,以至於像一塊幕布一樣,經常被用在彈幕射擊遊戲中。同人遊戲《東方project》的流行帶動了彈幕文化在二次元領域的發展,如今,彈幕已經發展為視頻網站上橫向飄過屏幕的一條條有梗又有料的評論。
由御宅族構成的日本視頻網站niconico最早提供了線上評論功能,隨後,我國的彈幕視頻網站AcFun和嗶哩嗶哩bilibili先後將其複製並引入中國。所以彈幕一詞在日語中弾幕的發音就是「だんまく」,根據發音形式來說,這個詞是按照音讀(日語按照漢字發音)的方式讀出來,所以彈幕的讀音是(dan)還是(tan)也就一目了然了。
說回到彈幕網站,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A站,國內最早引入彈幕機制的其實並不是B站而是A站也就是AcFun,但B站後來者居上成為了現在國內最強的視頻網站,反而A站卻默默無聞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其實和A站、B站的策略有很大變化,就拿簡單的UI來說,當時不少視頻網站都是夾雜著各種廣告,導致整個網站界面幾乎被廣告所佔滿。
儘管A站廣告沒這麼多,但是網站頁面雜亂不如當時的B站清爽。加之B站審核速度比A站快得多,當時比較熱點的視頻,總是能更早在B站找到,所以很多人直接轉到B站看視頻。畢竟當時兩個網站都像是部分人興趣使然,但明顯B站要更加有野心,是真的想要做大做強,所以它開始了更早的資本化。
彈幕文化為何最早在「二次元」興起?
彈幕最早興起於在二次元,這跟喜歡二次元的年輕人是分不開的!年輕人有活力,腦袋大開,更願意把自己的想法統統分享出來。而這種分享產生的共鳴,就催生了彈幕文化在二次元的生根發芽!
例如看到男主或女主衣服穿得少,彈幕裡大家都會說「坦誠相待」,而看到一些比較刺激的畫面,彈幕中大家都會說「這誰頂得住啊」......
這些彈幕都代表了觀眾的心聲,久而久之大家都發這一相同的彈幕就會成一個梗!
彈幕的魅力究竟是什麼?
彈幕的本質就如同把大量的評論和吐槽直接發送到視頻裡,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觀看!而這就產生了巨大的信息量,可以激發觀眾的腦洞,給視頻增加了原本不曾想像的魅力!當你看不懂劇情時,彈幕裡可以幫你科普,當你有注意不到的細節時,一句彈幕可能會讓你眼前一亮,當你看恐怖片的時候,彈幕能幫你阻擋可怕鏡頭「保護你的眼睛」!
一部悲劇可能就會因為彈幕而變成喜劇,這些都是彈幕魅力的所在!無論何時你觀看視頻,哪怕是凌晨深夜,都能讓你感覺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在看,這種「共鳴」和「共存」感就是彈幕的魅力所在!
彈幕的弊端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網絡時代生長起來的彈幕自然也不例外。很多觀眾一同觀看視頻,心情是不一樣的,難免有的人會發表一些過激言論,比如吐槽某些角色不好,而喜歡這個角色的又吐槽回去,這樣就可能讓其他觀眾看視頻時產生反感,這就是所謂的「彈幕引戰」。
而另一個弊端就是「劇透」!一些看過此視頻的觀眾,會跑到視頻開始的時段進行「惡意劇透」,而這些讓大多用戶反感的行為就是彈幕文化中很悲傷的事情了!
為什麼只有中國人和日本人玩彈幕?
我們把彈幕分析了這麼久,但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縱觀全球視頻網站,只有中國和日本將「彈幕」玩的火熱,是因為歐美國家二次元年輕人少嗎?並不,其實真正影響彈幕在歐美大陸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語言」。
東方的文字結構和西方字母不太一樣,西方國家的人會因為語言本身的禁錮而無法那麼流暢的發彈幕。
我們中文屬於表意文字,而西方國家的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屬於表音文字,他們如果書寫符號時只能表示發音,卻不能表示具體的意義,而中文卻可以。
知乎有位網友從視覺閱讀和語言兩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
首先是掃讀的難度,我們在看中文的時候,其實並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而是以一個區域來看,並以此在大腦內形成信息。比如上圖中表示的,即使中間的位置調換或是漏掉什麼字,也並不會影響我們讀取信息。加上彈幕的移動速度,其他語言在掃讀上是十分苦難的。
就算西方的語言能刷彈幕也最多是那些感嘆詞,不像我們中文的詞彙那麼多,而且也很豐富。而日文是由中國漢字演變過來的,在最早的《萬葉集》文獻中就出現了萬葉假名,這就是文字的假借用法,後來又出現了平假名片、假名,這能和漢字混合使用。所以發彈幕時,他們也能做到橫向移動字符。
彈幕的生活化
隨著彈幕文化的流行,彈幕也從熒幕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天津、成都等城市的街頭一輛輛城市公交、高鐵將彈幕海報穿上身。「沒時間解釋了,快上車!」「別打啦!快住手!是友軍!」「請看下集」等彈幕令人眼前一亮。將彈幕巧妙地植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出行之中,從而獲得極大的流量和曝光量,無疑是極好的營銷手段之一啦。
聲明:本文綜合自網絡,非商用、以傳播正能量為目的,源素材包括圖片和文中引用文字版權歸原始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