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的「列強偽善」——哪有什麼和平,都是利益在「負重前行」

2020-12-15 騰訊網

19世紀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充滿動蕩的一段時期,自工業革命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陸續崛起,為了開拓更多的市場,也為了爭取更多的利益,這些資本主義列強開始不斷地進行擴張。

然而,當小國的利益被分配完後,大國之間的矛盾就會逐漸顯露,尤其是在「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之前盛極一時的法國日落西山, 歐洲的政治秩序遭到了破壞。

如何處理好法國的問題成為了重塑歐洲秩序的關鍵!

為了防止法國東山再起,英國、俄國、普魯士以及奧地利四國通過商討,決定恢復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並實行寬大處理。

這樣一來,作為戰敗國的法國不僅沒有割地賠款,反而還收復了不少屬於自己的殖民地,而唯一的代價則是遵從其他四國的意願——維持歐洲勢力的平衡。

法國算是被擺平了,但是歐洲大陸上仍有其他國家隱隱有稱霸的跡象——德意志。

從拿破崙推翻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後,德意志就呈現出分裂的局面,之前屬於帝國的許多聯邦相繼成為了獨立的王國。因為地處歐洲中心,德意志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歐洲列強來說,維持德意志的分裂,就是維持歐洲的和平。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剛剛說到德意志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西鄰法國,東對俄國,幾乎和當時歐洲所有的強國都是毗鄰關係,這樣一塊地帶無疑是很敏感的。

如果德意志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那麼在政治立場上就只能保留一種意見,但無論是哪一種政治立場,對於歐洲其他國家來說都是不利的。試想一下,如果親近俄國,那麼法國和英國就會很危險;而如果親近英國和法國,那麼俄國就會寢食難安。

所以,維持德意志的分裂,實際上就是保留這塊核心區域的多種政治立場,這樣一來,即使有一個國家拉攏德意志勢力,其他國家仍然可以有介入的餘地,這對於歐洲當時的「多極格局」來說,是一個有力的保證。

歐洲資本主義進一步的發展使得原本大量資產階級為了謀求更多的政治利益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首先是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在這場革命之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七月王朝建立起了對全國的統治,雖說這對於資本主義來說是一項具有進步意義的歷史進程,但是對於法國的國家發展而言卻並不是什麼好事!

「七月革命」後的法國政府因為缺乏政治能力,導致了法國在外交方面越來越無力,眼看大國形象就要崩塌了。於是,法國人再次發動起義,推翻了「七月革命」政府,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在第二共和國成立伊始,臨時政府發言人拉馬丁就發表了《告歐洲書》,表明法國絕不會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並希望以此來換取列強對法國革命的認可。

這一招是很有效果的,列強接受了法國的立場,對波拿巴家族的重新上臺並沒有橫加幹預,這為帝國模式在法蘭西的復甦提供了基礎,也就是後來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但有一個問題是——為何列強不按照之前的協議來約束波拿巴家族的復闢呢?

其實,在法國國內頻繁革命的同時,歐洲其他國家也不太平!受法國革命的刺激,1848年3月維也納人民也發動了革命,用以反抗梅特涅體制下的君主政治,這場革命使得帝國首相梅特涅被迫辭職,維也納人民取得了勝利。

此外,柏林那邊也響應了歐洲革命的號召開始公然反對普魯士的專制統治。

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使得歐洲原本的「多極政治格局」發生了動搖,能代表「權力制衡」的政府首腦要麼被迫下臺,要麼被迫改變外交政策。儘管大多數的革命最後都被鎮壓了,但是革命風暴所帶來的的衝擊力也深深影響著各個大國的利益平衡。

除了歐洲大陸上發生的這些大事件,在近東地區也有一件大事不容忽視——克裡米亞戰爭。

正當歐洲大陸上的國家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英國和俄國這兩國處於歐洲邊緣的勢力也開始了利益角逐,角逐的核心在於巴爾幹半島問題。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部,面積僅50多萬平方公裡,但它連接歐、亞、非三大洲,又瀕臨黑海,素來就有「歐洲十字路口」之稱。

彼時的巴爾幹半島表面上是由奧斯曼帝國所統治的,但是因為英國強大的海上實力以及貿易能力,巴爾幹半島的實際控制權是在英國手裡,或者說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問題」上是跟著英國走的。

吃獨食這種行為歷來就是不厚道的,英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實際統治招致了俄國的不滿,俄國認為英國的手伸得太長了,影響到了自己在近東地區的利益。

而事實上,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也是世仇,早在18世紀中後期,兩國就已經開始結怨了,1774年俄國進攻奧斯曼帝國,迫使其籤訂了著名的《楚庫克一凱納爾吉和約》,在這個和約中,俄國的領土擴張到了黑海沿岸,並取得了君士坦丁堡的常駐使節權。

然而從19世紀開始,俄國在近東地區的擴張就越來越不順利,屋漏偏逢連夜雨,歐洲列強也開始插手奧斯曼帝國的事務,在關於巴爾幹半島的問題上,奧斯曼帝國和歐洲列強站在了同一陣線,俄國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不得不以戰爭的形式來解決這種多邊矛盾。

然而,儘管俄軍作了充足的準備,但是面對英國和法國的聯軍,俄軍依然沒能掌握戰局的主動性,最終被徹底擊敗,俄國也因此退出了巴爾幹半島的爭奪。

到19世紀中後期,歐洲大陸的動蕩才算是稍微平靜下來,但無論是列強國內的革命還是「克裡米亞戰爭」,都是對歐洲秩序的一次重組,然而,重組的結果連歐洲列強都沒有想到的!

1871年,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這塊歐洲最敏感的地帶終於還是走上了帝國的道路。

原本由列強主導的「德意志分裂」政策因為戰後重建而慢慢淡出了歷史舞臺,對於英法俄等國家來說,德意志的統一顯然已經成為了不得不接受的歷史事實,所以接下來歐洲秩序的重建,德國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作為後起之秀,統一後的德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與此同時,對外侵略的野心也日益膨脹,歐洲即將出現一個「新的海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德意志統一的關鍵戰役——普法戰爭之後,法國就失去了原先的霸主地位,改由德國接替,也正是這次歷史性的事件使得德法兩國矛盾重重,一方面法國的戰敗使得法國在歐洲事務的發言權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德皇在凡爾賽宮的稱帝,讓一向驕傲的法國人倍感恥辱。

可以說從1870年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子就已經被埋下了,而這個播種人正是德國!

當然,原先的老牌帝國也沒有閒著。

對於德國的崛起最擔憂的國家是英國,雖然是非大陸國家,但是英國一直希望歐洲大陸能保持勢力均衡,尤其是在克裡米亞戰爭結束後,英國雖說獲得了勝利,但也傷了不少元氣,更何況如果歐洲大陸被攪得天翻地覆,那麼自己在近東地區的貿易將會受到很嚴重的阻礙。

不過,英國可能沒想的是,自己擔心德國,德國其實也在擔心自己。眾所周知,俾斯麥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外交官,正是在他的領導下,德意志才完成了統一走上了霸主的地位。

然而他也很清楚,雖然德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時期,但還是需要盟友的,單單一個法國倒不足以構成威脅,令他擔心的是一旦法國在歐洲大陸上找到了盟友,那麼自己就會腹背受敵,所以,在俾斯麥的執政生涯中,尋找一個靠譜的盟友是德國的當務之急。

對於德國來說,有兩個選擇是非常明智的——英國和俄國。

英國與法國有著歷史矛盾,而俄國與法國也是仇敵關係,德國若能交好其中一個,自己在歐洲大陸上的壓力都會減輕不少。俾斯麥更加傾向於英國,他認為英國是唯一可以主導歐洲政治的國家,俄國雖然強大,但畢竟離歐洲大陸太遠,不符合利益需求。

但事與願違的是,英國一向奉行「孤立主義」,它不想和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結盟,它認為這樣一來會破壞歐洲勢力的均衡,況且英國人一向是看不起普魯士德國的,所以一直到俾斯麥離開政治舞臺,德國和英國的結盟也沒能完成。

當然,這也不是說德國一無所成,雖然和英國沒能結盟,但是德國卻通過種種外交手段和俄國,奧地利達成了「三皇同盟」,儘管這不是什麼最佳選擇,但是對於德國來說,也算是站穩了自己的腳跟,而後續的歷史發展則完全出乎列強們的意料,一場更大的浩劫正在醞釀之中······

相關焦點

  • 空降兵音樂人龍紹潔新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人們常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95後空降兵音樂人龍紹潔將這句話的內涵創作成歌曲《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送給所有的軍人「歲月悠長」意為:歲月靜好,時光悠長我們能在和平年代幸福地生活是因為在我們知道以及不知道的地方有中國軍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 《在一起》開播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全劇共10個單元,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群像,每個單元的主角都是平凡而偉大的小人物,參與這場戰役的每一個人都值得人們銘記,他們在這場戰「疫」中,各自精彩、閃耀光芒。電視劇《在一起》第一單元《生命的拐點》播出後,收穫了不少好評。之所以開局不錯,是因為該劇的呈現方式是客觀的記錄和表達,而不是刻意地煽情,也沒有惡意的詆毀。
  • 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01曾經讀過一對雙胞胎寫的書——《願我的世界總有你二分之一》,在兄弟倆感情深厚的背後,是他們默默地相互鼓勵和支持,整本書刻畫著他們高三的生活,以及努力的背影。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時光不散,說白了,終究是自己努力的背影罷了。兄弟倆的歲月靜好,不是來自於外界,正是源於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對生活美好的寄託,對未來的無限展望。02魯迅先生曾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其實,世界上本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 那有什麼世界安好,只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正值炎熱的夏天,城市的火災無處不在,可每當一次火災的發生,有多少居民在恐慌?有多少家人妻離子散,有多少建築被燒毀,有多少財產受到損失?又有多少人付出了生命?說到這,有的人就會問了一天天哪來這麼多火災?不,危險往往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
  • 這世界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所謂在意,也是在跟時間開一個玩笑,擁有固定期限,並在這期限中信誓旦旦許下那恍若如一世的美好,我們都懂,那個期限,也只是在正確的時間心裡有了另外那個人的位置。回憶勾勒起時,整顆心都在微笑,大概這世間最美好的事就是發現心在微笑吧。我們都知道,可以陪著自己的,也只有自己的影子,但是我們又總在期盼著,盼望著有一個可以懂自己的人,回首間,仿若身邊空無一人。
  • 中工時評: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他們在負重前行
    圖片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28日早晨,看著我的隊員們毅然登上去醫院的班車,我不停地揮著手,就像一個老父親送兒女們上戰場,突然想起: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背過身來,我流淚了!」1月30日凌晨1點24分,56歲的湖南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領隊高紀平發給工人日報記者的手寫日記如是寫道。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我們一起迎來春暖花開時
    在核酸採集點,只要有人來,無論什麼時候,24小時在線。作為首道關口,他們認真負責,每個人名字都要核對幾遍,確保不能有絲毫差錯。每次採樣,都要面對一次考驗。即便如此,依然忘我工作。每一次群眾的詢問,醫護人員都耐心解釋,有時候一句話一天都要重複幾百遍,可對每一個群眾的諮詢,都是細聲細語。無論何時何地,家鄉人都是最親的。
  • 你,為什麼負重前行?
    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在負重前行。看似表面風光,實際內心早已千瘡百孔。在外求學,出外打工的你,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這樣子可以避免家裡的無謂擔憂。負重前行不可怕,怕就怕你沒有這種勇氣,繼續向前!如果你總是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誰又能把你救出泥潭?那不如用燦爛的微笑,迎接明日的朝陽。
  • 克裡米亞戰爭本是列強之間的利益爭奪,為什麼倒黴的卻是中國?
    趁火打劫向來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雪上加霜是列強的愛好,也正是因為如此,克裡米亞戰爭本是列強之間的利益爭奪,為什麼倒黴的卻是中國?在這殘酷的國家競爭之中,向來是利益至上的,現在日益強大的中國,也不再沉默,中國的未來,依舊在騰飛。
  • 我和警察蜀黍的故事丨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
    為萬家燈火負重前行江油外國語學校2019級11班—龍影「有一種力量無人能抵擋,它永不言敗生來倔強」我身處黑暗,卻將你推向光明我身負重擔,卻將你牽引前行我願將軀體化為傘,為你擋住風雨你,你是人民,保護你是我的職責我在你的身邊我是警察,這是我與你的故事永遠向陽
  • 以節日之名致敬負重前行的你
    人民警察有了自己的節日,這是除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之外的第四個職業節日,代表了無上的殊榮。「只要群眾有危險,我還會跳下去!」水上派出所56歲的老民警林坤生這樣說。自去年以來,他已經成功處置我縣兩江水域突發警情10餘起。這些天,寒潮來襲,當他從冰冷刺骨的江水裡救下輕生女子時,這句話溫暖了每個桐廬人的心,這句話是他從警幾十年如一日的寫照,這句話道出了人民警察的共同心聲。
  • 美國教授:中國人的凝聚力讓我們害怕,他們從不缺乏負重前行的人
    如今中國已經在國際上有著顯著的地位,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見中國在這段時間的發展有多麼艱難和不易。許多外國友人也是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國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崛起呢?美國教授對此也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直言:中國人的凝聚力讓我們害怕,他們從不缺乏負重前行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美國教授如此評價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盤點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邊境戰士們!
    在現代,中國居民們的生活寧靜而祥和,但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們現在的幸福,是基於我國的邊境戰士們付出所有去艱苦努力的工作才得到的。經過數個小時的辛苦努力,這些邊境戰士們終於把沉入水底的設施全部都搬到了安全的位置。爬上岸後,這些邊境戰士們連走路都變得困難了起來,有些戰士的手還被鐵絲網扎破,鮮血直流。據悉,這些戰士們的任務是防止人員偷越國界。為了保護國家人民的安全,邊境戰士們每人每天需要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界江上,站崗執勤6至8小時。
  • 「配樂散文詩朗誦」歲月靜好,我們都是為彼此負重前行的無名之輩
    歲月靜好,我們都是為彼此負重前行的無名之輩00:0007:31歲月靜好我們都是為彼此負重前行的無名之輩文/顧惜別一場疫情,猶如一場大戰,每個人都是一名戰士,在自己的崗位上搏鬥,人性、人心、人情輪番上陣,相信,只要足夠善良、足夠努力、足夠頑強,再毒的病毒也會被打敗。是啊,好多事、好多畫面都是極其令人感動的。
  •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西安疫情防控小記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是一句網上很流行的話,對於現今的80後、90後、甚至00後年輕人,尤其作為一個從事網絡相關工作的我,一點都不陌生,一度因為太過流行,我甚至覺得嗤之以鼻。但是,卻從沒有如今天這般,讓我如此感同身受,使所有人熱淚盈眶。2020年的開局,整個世界都那麼不太平。
  • 崛起之戰:19世紀美利堅與西班牙的戰爭(上)
    導語:美國自從獨立以來,一直奉行孤立主義,儘量避免與歐洲列強發生衝突,不參與世界事務。發生在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是美國從孤立主義向全球擴張主義轉變的一個分水嶺。1.「緬因號」軍艦美國之所以在獨立後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政策,首先與美國的地理位置有關,美國地處北美大陸,遠離亞歐大陸,對歐洲事務即使想要插手,也會鞭長莫及;其次美國在獨立之初,經濟,軍事實力都不是歐洲列強的對手
  • 重溫《那年那兔那些事》為我們負重前行的是英雄!
    在第一季的第九集,兔子為了種花家的大國夢繼續負重前行著,雖然有很多的犧牲,但依然中出了屬於種花家的蘑菇蛋,那年,一棵用生命與榮耀凝結的蘋果樹,在那年的那天和那天以後,一直,始終,永生地傳承著。那種永不言棄,為我們負重前行的精神便永遠的傳承了下來!
  • 《那你那兔那些事兒》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顆愛國心
    本期就給大家推薦一下這部講解了中國近代史的優秀作品《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以下簡稱為那兔,一共五季和一季番外,都已完結,改編自其同名漫畫,作者是林超,外號麻蛇。是一部勵志歷史科普動畫,麻蛇在b站獨家採訪中談到,那兔目前再出個一季左右就正式完結,之後會有新的內容:比如那兔大電影等。
  • 路遙《平凡的世界》‖孫少安:生活中負重前行的跋涉者
    他肯吃苦、愛勞動,卻也不是一味蠻幹,實際上很有頭腦。不但選隊長時,年年都是全票,深得人心;就連雙水村的一把手、威風凜凜的田福堂,也不免在心裡懼他三分,少安的精明強悍,使他不得不時時處處提防著他。總之,儘管一家人窮得叮噹響,飯都吃不飽,少安還必須兼顧著除自家人之外的大家;即便生活再勞苦再艱難,他從沒有過抱怨,有的只是任勞任怨的負重前行。書中,田福軍通過少安短短的幾句話,便深覺他頭腦的靈活、思想的不簡單;而當承包製剛在遙遠的省份嶄露頭角,孫少安便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