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 骨折患者不需二次手術取鋼板

2020-12-19 瀟湘晨報

半島記者 王鑫鑫

近日,城陽人民醫院創傷顯微外科成功為一名蹠骨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內固定板手術內固定骨折部位,免去二次手術,減輕患者手術痛苦。目前,患者已順利出院。

患者為56歲男性,從事裝修木工工作。近日,在工作時不慎扭傷右足,到城陽人民醫院就診。創傷顯微外科接診醫生通過CT檢查結果顯示右足第五蹠骨骨折,需要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方式來進行治療,於是收住入院進一步治療。

入院後,創傷顯微外科團隊術前討論時認為需要為患者手術內固定,如果按照傳統固定材料為鋼板固定,那在半年骨折癒合後,需2次住院手術取出內固定鋼板;患者對手術比較恐懼,害怕手術;且前後兩次手術,需要休養時間長,影響工作。綜合各種因素考慮,在徵求患者同意後,手術選擇使用可吸收內固定板進行手術內固定骨折,免去二次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恢復良好,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參與手術的趙敦旭主任說,打鋼釘固鋼板,是患者骨折後傳統手術治療中的「標配」,需要在骨折部位癒合後二次手術取出(鋼釘鋼板)。而採用可吸收內固定新型材料,在植入人體後,在新骨生成同時,人工骨逐漸降解、吸收,實現自體骨再生;同時,還能刺激成骨細胞快速生長促進骨癒合,減輕患者痛苦,加快康復過程。目前,可吸收性內固定材料在骨科手術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此例手術成功開展,標誌著科室在使用新材料、開展新技術方面有了新的提升,今後將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趙敦旭介紹,蹠骨骨折是腳上最常見的損傷,特別是第五蹠骨,位於腳上的最外側,特別容易受傷。其中,約90%的第五蹠骨骨折是由於足外翻導致的,也就是最常見的崴腳動作。治療方式的選擇主要看病情以及患者的需求,一般骨折部位若未移位可保守治療,即冷敷、抬高、制動、使用矯形器具;對於明顯移位或者雖是輕度移位但有高運動要求的患者,則提倡手術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局部畸形、創傷性關節炎、足外翻不穩等後遺症。因此,不小心發生崴腳時,要及時到醫療機構找專業醫生檢查是否發生骨折,防止漏診,早發現早治療。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足跟骨骨折術後取鋼板,推遲一個月有風險嗎?
    骨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病痛,一般來說,骨折都是需要固定鋼板來幫助骨頭恢復,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某些患者的鋼板沒有及時或者在相對應的時間進行拆鋼板手術,特別是對於足後跟骨折已經一年的患者來說,推遲一個月做取鋼板手術會有風險嗎?
  • 骨折後鋼板一定要取?這幾種情況,可能還是不取比較好
    「醫生,骨折後打鋼板一定要拆嗎?」這當然是不一定的,和中國相比,國外不取的情況很常見,美國人一般50%不取,英國可能70%左右不取,咱中國人啥都喜歡取。1、某些特殊設計的內固定物,沒必要取。比如herbert釘,它是埋到關節軟骨內的,不需要硬生生的取出來,也沒必要取出來。2、特殊部位、特殊手術的鋼板、鋼釘建議不取。比如微創手術治療橈骨幹骨折,本來採用微創的方式,手術切口小,患者受到的創傷小。需要注意的是,附近有橈神經,植入鋼板的時候貼著骨頭從橈神經的下面過去,但是取出來不損傷橈神經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 骨折打鋼板多久要取出?通常是這一時間,別錯過了
    因為各種原因,一塊鋼板在梅先生腿裡待了十五年,十五年前,他因為意外右股骨頸骨折,做手術放入了一塊鋼板。當時醫生說讓他一年後準備取鋼板,但是一年後,他因為欠了別人一屁股債,經濟上有些拮据,便沒有去醫院,後來覺得沒有不適感,這一拖就拖了十五年。
  • 骨折手術後,多久能取出鋼板?不同年齡段,選擇也會不同
    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如果不小心摔傷很容易致使人體的骨骼受傷,甚至出現骨折的症狀,因此就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將骨折的部位使用鋼板進行妥善固定,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很多人都認為出現骨折就是骨骼斷裂的表現,但是事實上骨骼斷裂只是骨折的其中一種,骨折還有其他的類型,只是不為我們所熟知罷了,當人體受到撞擊、碾壓或者摔傷時,就會導致人體出現骨折。
  • 骨折鋼板多長時間後拆除好,永遠不拆行嗎?
    骨折,是許多人不想面臨的傷痛之一,因為一旦骨折了便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無法正常從事日常的一些工作。正因為這個因素,所以導致許多人害怕骨折。而且骨折手術是給人在骨折部位安上鋼板,這可能會給後續的治療中帶來麻煩。有些患者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將鋼板拆除,也有些患者在想是不是永遠都不用拆的?
  • 骨折手術鋼板鋼釘一定要取出來嗎?
    骨折了以後如果移位比較明顯,需要切開復位內固定的話,往往都會用到鋼板和鋼釘。一般一年以後骨頭就完全癒合好了。這個時候就會牽扯到一個鋼釘或者鋼板,是不是要取出來的問題。那究竟是取出來好呢,還是不取好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臨床上有好多病人選擇取出來,當然也有好多病人不取,究竟哪一種方法是對的呢?這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般來說,如果這個鋼板和鋼釘對人體沒有任何影響的話,可以不取出來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鋼板和鋼釘本身就有比較好的組織相容性,所以不取出來對人體沒有任何的危害。
  • 濟南三院劉華水:讓骨折手術更加精準微創,是一輩子的追求
    擅於複雜骨折的微創治療,精於骨盆骨折微創手術,專於骨科機器人輔助下骨盆骨折手術,與機器人共舞的濟南三院創傷骨外二科主任劉華水,不畏艱險勇於創新,開創了骨盆骨折微創精準手術新時代。
  • 左腿粗隆間骨折多少日子後取鋼釘?以後會股骨頭壞死嗎?
    骨折以後,做手術一般是需要用鋼板進行固定的,這個固定在患者患病部位的鋼板在一定的時間是需要把它取出來的,什麼時候取合適,這個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但是根據通常情況來看一般,取鋼板的時間一般是一年到兩年。
  • 開封市第二中醫院微創手術助腦溢血後遺症患者重新站立
    接診醫生劉俊凱給予DR檢查回示:右脛腓骨骨折;隨機血糖:21.2mmol/L;空腹血糖:14.25mmol/L;糖化血紅蛋白:8.9g/L;血液檢查提示:Ⅱ型糖尿病,需住院手術治療。糖尿病患者手術前為什麼要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出現骨折以後也是可以做手術的,但糖尿病可能增加骨折延遲癒合或不癒合、切口皮膚感染、切口延遲癒合或不癒合、骨髓炎等併發症的風險。
  • 骨折後該打石膏還是打鋼板?專家:這得看具體情況
    骨折後需要謹慎固定,有些患者是用石膏固定,有些患者是用鋼板固定。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鋼板固定的效果是更好嗎?患者應該會感覺到疑惑吧!人骨折了去醫院是打石膏還是打鋼板?以前,骨折患者大多是用石膏固定的,而現在,鋼板固定的在增加。石膏固定和鋼板固定分別為外固定和內固定,這兩者是用區別的,但其目的都是為了維持骨頭正常的部位。外固定還包括小夾板、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內固定是指在手術切開後進行的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固定。石膏固定和鋼板固定適用的情況不同。
  • 身體內的鋼板或內固定需要取出嗎
    相信很多人對骨科內固定材料不陌生,骨科患者在接受手術後,很多人會問關於鋼板的一些問題。下面7個問答,解除您的疑惑。1、鋼板一定要取出嗎?現在內固定物多為鈦合金材料,排異性很小,理論上講可以不取。老外是一般不取的,一是因為醫保不報銷,二是老外認為這不是個事。
  • 骨折了一定要打鋼板嗎?骨科醫生這次詳細告訴你
    骨折了去醫院是打石膏好還是打鋼板好?在常規印象中,骨折治療即為石膏固定。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骨折治療方法逐漸多樣化,石膏固定已不再是唯一治療方法,骨折後還可以通過鋼板內固定進行治療。但石膏固定和鋼板固定這兩種療法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並不是所有的病患均適合石膏固定,也並非骨折了就一定得進行鋼板固定,具體治療方法還需根據骨折情況而定。石膏固定是通過石膏對骨折處進行一定時間的外固定,從而對骨折處進行矯正修復。該方法價格便宜,且無需開刀,但適用情況較局限,一般適用於無明顯移位,骨折程度較輕的病患,在骨折治療中十分常用。但該固定法也有一定的缺點。
  • 泰安市中心醫院3D列印技術成功應用於骨腫瘤患者手術
    (通訊員 耿志偉 卓峰)3D列印技術應用到骨科手術是近幾年的一門新興醫療技術。近日,泰安市中心醫院關節運動醫學科運用3D列印技術,對一名肱骨骨巨細胞瘤並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進行手術切除並重建肱骨近端獲得成功,這標誌著該項技術在省市同級醫院已達到領先水平。
  • 骨科內固定物一定要取出來嗎?
    二、哪些內固定最好取出來? 1、材質為不鏽鋼等磁性金屬的 這種情況多見於克氏針內固定、早期的不鏽鋼鋼板螺絲釘、或者不鏽鋼絲內固定等情況。特別是那種未達到消磁標準的內固定。有些患者到了老年之後,很多病情需要查核磁來評估。
  • 取出的鋼板能否再次利用?能不能給我做個紀念?骨科醫生這樣說
    內固定物取出需要配套工具:現在的內固定包括鋼板螺釘和髓內釘。螺釘和髓內釘的型號不同,取出工具也不同。不配套的取出工具會讓整個內置物取出過程異常困難,甚至根本都取不出來,會增加手術風險。初次手術醫院有患者完整的病例資料,更清楚患者的手術情況。不同醫生手術習慣不同,術中的具體情況只有實施手術的醫生才最清楚。所謂有始有終,初次手術是開始,取出固定是結束,所以最好找實施手術的醫生取出鋼板。
  • 成骨不全症雙胞胎的「後浪」人生:10年間20多次骨折與1次孤注一擲...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從3歲到13歲,國慶經歷了20餘次骨折,多次大型手術。第一次骨折時,國慶的媽媽許京玲只是以為他貪玩,直到他在一年內反覆骨折,雙胞胎哥哥國良也出現了同樣的症狀之後,許京玲開始覺得不對勁。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78歲老人樂觀堅強,半年做4次手術都快速康復11月11日,是78歲的任婆婆在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關節外科做了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第6天,記者見到她時,她正下床在病房裡自由行走。為縮短病人住院時間,推行微創技術和快速康復「這位老太太能夠在短短半年內接受4次手術,除了她堅強樂觀的品質,還得益於先進的微創醫療技術和快速康復理念的推行。」
  • 腫瘤患者術後需警惕二次復發,謹記6個事項,麻煩或「繞路走」
    腫瘤患者早期會選擇完全性手術切除來治療,但病情發展比較迅速,難免會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腫瘤患者做完手術後免疫力不同程度降低,往往出現併發症,若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手術後需做好後續治療,這樣才能防止病情二次復發。
  • 一骨折就要打鋼板?先看看你是否屬於這6種情況
    但當骨折損傷嚴重、斷端極其不穩定時,打石膏、支具這種外固定方式可能會引起骨折再移位,不利於骨骼癒合。這時,骨科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使用內固定的方式,也就是常說的打鋼板。這裡所說的鋼板,並不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的那種鋼板,而是由鈦合金、鈷合金等強度高、不易腐蝕、不易引起排異反應的材料製作成的醫療器械。
  • 鎖定鋼板雖常用,但你真的用好了嗎?
    一般不需骨移植 只要遵循骨科手術原則,大多數骨折都能夠通過傳統鋼板或髓內釘的手段獲得癒合。 但的確有些特殊類型骨折易於發生復位丟失、鋼板或螺釘斷裂以及隨之而來的骨不癒合,這些類型常被稱為「未被解決」或「問題」骨折,包括關節內粉碎骨折、關節周圍短小骨塊骨折以及骨質疏鬆骨折。此類骨折都是鎖定鋼板的適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