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lac藝術家 /
如果有機會,很多人都可以享受藝術。這些人不是我在博物館或畫廊裡看到的人,而是跨越了所有階級界限的每一個普通人。
「 Vilac 」 玩具 · 藝術 · 家
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最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出生於1958年的凱斯·哈林以20歲出頭的年紀揚名於世界,他的塗鴉作品在今天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
凱斯·哈林的作品色彩豐富,主題鮮明,許多作品都是對當代社會和事件的回應,其中包括了結束種族隔離、愛滋病流行和濫用藥物的鬥爭等等。
他從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畢業後,受到街頭塗鴉藝術家們的啟發,開始在紐約地鐵站的牆面上繪畫,用簡單的粉筆畫來填充海報空間。他的目標也十分簡單——讓每個人都能接觸到藝術。
凱斯·哈林自己亦認為他的起點正源於此,他曾坦言:
「各種各樣的人都會停下來看這幅巨幅的畫,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表達自己對它的感受。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如果有機會,很多人都可以享受藝術。這些人不是我在博物館或畫廊裡看到的人,而是跨越了所有階級界限的每一個普通人。」
凱斯·哈林的作品成功引起了公眾們的興趣,然而也引起了紐約警察的注意——這位偉大的藝術家曾經多次因「破壞公物」而被捕。
「不止一次,當我被一個警察銬起來帶到警局,那個警察就會非常有挫敗感,因為警局裡的其他警察全是我的粉絲,導致每次拘留都像是粉絲見面會。」
他回憶自己的被捕經歷,為自己作品的感染力和傳播範圍感到難以置信。
「哈林的超級朋友圈」
凱斯·哈林生活和工作在紐約的東村,他有一個很大的社交圈,其中包括許多如今名字如雷貫耳的地下藝術圈藝術家和表演者。其中包括麥當娜、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和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
1986年,哈林為安迪·沃霍爾畫了一幅畫。©2018安迪·沃霍爾視覺藝術基金會
隨著知名度和流行度的提高,他的合作範圍擴大到其他藝術家、音樂家和時裝設計師,比如薇薇恩•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和馬爾科姆•麥克拉倫(Malcolm McLaren)。Haring與Grace Jones的合作創新地結合了藝術與時尚。他在格蕾絲·瓊斯的身體上塗鴉,還在她的音樂MV《我不完美》(But I’m Perfect for You)中擔任主角。
哈林也與麥當娜建立了親密的友誼,當他受邀參加她的婚禮時,他還帶上了安迪·沃霍爾作為自己的同行伴侶。
「作品即態度」
儘管他的作品總是色彩斑斕、充滿活力,但也有許多作品用來闡述社會事件與反映社會問題的主題。最著名的一個例子是《Wack壁畫》,指的是古柯鹼在紐約的流行及其影響。
Wack©凱斯哈林基金會
古柯鹼,鎮壓!1986.巴黎©凱斯哈林基金會
1986年,哈林受邀在柏林圍牆的一部分上作畫。他用德國國旗的顏色畫了一幅明亮的具象壁畫,象徵東德和西德早日統一。1989年柏林圍牆被拆除時,這幅作品隨之被毀。
「給所有人帶來快樂」
哈林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工作,欣賞他們的想像力、幽默感和不帶偏見,並鼓勵年輕人聚在一起共同創作他們自己的作品。
1986年,為了慶祝自由女神像100周年,哈林畫了一幅900名年輕人的壁畫,並將它放在炮臺公園城的自由塔上展出。
1983©凱斯哈林基金會
哈林經常與面向年輕人的慈善機構合作,他還在許多兒童醫院繪製壁畫。哈林在日記中寫道:
我畫這幅畫是為了逗這個醫院裡生病的孩子們開心,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
哈林還有一種有趣的工作方式,他經常一邊工作一邊聽嘻哈音樂,並畫出有節奏的線條來表達運動和能量,這在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辨認出來。
1980©凱斯哈林基金會
「新星隕落」
哈林利用他作為藝術家的平臺來提高人們對愛滋病的認識。他自己在1988年被診斷出患有此病。他的海報「無知=恐懼」指的是愛滋病患者所面臨的挑戰。
他希望能接觸到儘可能多的人,並強調愛滋病教育的重要性。
《無知=恐懼》1989©凱斯哈林基金會
哈林在確診一年後成立了凱思哈林基金會,為愛滋病研究、慈善和教育提供資金和支持。
1990年2月16日,凱斯·哈林死於愛滋病相關併發症,享年31歲。
縱觀他的一生,是真正意義上為人類文明和藝術價值所貢獻的一生。真善美是藝術永恆的主題,你可以在哈林的任意作品裡找到源於生活的真實,人性的善良和色彩的美麗。
在Vilac與凱斯哈林基金會的聯名玩具中,依舊延續了這種富有人文氣息的崇高藝術價值。無論是拼圖、西洋棋還是兒童座椅,你都可以在簡單的線條中看到這位大師的創作精神——對孩子們的愛與對世界的善。
凱斯哈林聯名兒童座椅 by Vil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