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鐵達尼號》是個神話,而傑克與露絲的愛情則是神話中的神話。人們在這虛構的愛情藍圖中,渴望或尋找這種神話的力量。儘管露絲和傑克之間從相識、相戀到完結僅有短短的3天時間,但觀眾卻記他們記了十幾年,或許更長。這多少也反映出過慣了平淡生活的現代人們對於傳奇或者浪漫經歷的某種渴望。
「鐵達尼號」的名字取自希臘神話中的巨人「泰坦」, 泰坦像代表神秘自然力量的宙斯神挑戰,結果失敗,被打入了比十八層地獄還深多少倍的大西洋海底。因而有人說,鐵達尼號這個名字不吉利,開始就預示了悲劇的結局。
但這艘巨輪和神話中的泰坦不同的是,它沉沒在海底的只是那些鐵板、鋼釘和人的肉體,它的靈魂沒有被徵服。時至今日,隨著它消逝了的1500條生命,非但沒有沉沒於歷史之中,反而成就了一種不可戰勝的人類文明。
1912年4月15日,載著1316號乘客和891名船員的豪華巨輪「鐵達尼號」在其處女航途中與冰山相撞。由於船上人多而救生艇嚴重不足,當時秩序大亂。
這時一位乘客站出來,他就是應邀到美國芝加哥慕迪教會布道的約翰·侯伯牧師。他呼籲全船的基督徒到甲板集合,並平靜而嚴肅地呼召大家:「弟兄姊妹們,我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已相信了耶穌,有了永生的盼望,不用懼怕;不過,船上還有不少未信的人,他們還未得救,若此刻失去生命,必永遠沉淪滅亡,倘若我們現在不跟他們爭用逃生設備,讓未信者有更多人獲救,以後他們仍有機會聽聞福音,相信耶穌得永生。」
這一群基督徒聽後,大受感動,一致響應。他們手牽手,一同唱著聖詩「更加與主接近,更加接近」,莊嚴的詩歌、平靜的表情、內在的尊貴感動了船上的其它乘客——不管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大家秩序井然的接受船上工作人員安排,讓婦女兒童先登上救生艇
67歲的頭等艙乘客、全球最大的美斯百貨公司創辦人史特勞斯,別人勸他:「保證不會有人會反對像您這樣大年紀的人上救生艇」時,這位老人毫不猶豫地回答:「在還有女人沒上救生艇之前,我絕不會上。」
世界著名的銀行世家大亨古根海姆,穿上了最華麗的晚禮服說:「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我不會死得像一個畜生,會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億萬富翁阿斯德、資深報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師羅布爾等等,他們都把自己在救生艇裡的位置讓出來,給那些來自歐洲,腳穿木鞋、頭戴方巾、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農家婦女。
消防員法爾曼·卡維爾,感到自己可能離開早了點,又回到四號鍋爐室,看看還有沒有其它的鍋爐工困在那裡。被分配到救生艇做劃漿員的鍋爐工亨明,把這個機會給了別人,自己留在甲板上,到最後的時刻還在放卸帆布小艇。
信號員羅恩一直在甲板上發射信號彈,搖動摩斯信號燈,不管看起來是多麼沒有希望。而報務員菲利普斯和布賴德,在報務室堅守到最後一分鐘,即使船長史密斯告訴他們可以棄船了,他們仍然不走,繼續敲擊鍵盤,敲擊著生命終結的秒數,發送電訊和最後的希望。
樂隊領班亨利·哈特利和其它的樂手,也穿著燕尾服走上甲板,為這群基督徒伴奏。在聖詩「更加與主接近,更加接近」的歌聲中,鍋爐爆炸、電力中斷、船身斷為兩截,直到海水把這些基督徒與樂師的生命和歌聲,一起帶進大西洋底……
這次沉船事故中有1502人死難,而705人獲救人員中,多是婦女兒童。而侯伯牧師也將手中抓住的浮木讓給了一位年輕人,自己沉入海中。此次事故中,不在救生艇上的乘客只有六位生還,這年輕人就是其中之一。
在鐵達尼號沉沒前的幾小時中,責任和紀律的理想,被證明是難以被侵蝕的最有力量的氣質。正是這種責任意識,使得船上的人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做著偉大的選擇。
「勇士」們把生的希望給了弱者,這是一種愛心和信仰的體現,他們將被歷史銘記。然而,那些活著的人呢?逝者的家屬呢?誰又該為他們負責,撐起他們的生活?
當大西洋冰冷的海水吞噬了1500多個鮮活的生命,把1000多個家庭從對新大陸新生活的憧憬中推向破碎與絕望,悲劇並沒有無限蔓延,在他們當中,有324個家庭感受到了愛的延續、責任的擔當。而這,緣於保險。保險秉承了「勇士」們的大愛和仁慈,庇佑著他們的家庭、孩子以及他們犧牲自己換取的別人的生命。
在當時,英國保誠集團理賠了鐵達尼號超過五分之一的遇難者,有 324個家庭獲得來自保險公司的慰藉,賠付總額14239英鎊,價值相當於今天的110萬英鎊,這筆在當時看來的巨額賠償,為324個破碎的家庭帶去了溫暖和安慰。
由於保險意識的普及,在100年前,西方便有如此高比例的乘客和船員向保險公司投保。據了解,國外人對於自己的保障認識非常強烈,曾有數據顯示每個外國人至少擁有八張保單。如今,外國的大學生畢業後一般要為父母買一張保單,算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第二張保單是為自己的生活、疾病提供保障。結婚之後一般要為愛人買一個保單。在自己出現意外之時,愛人仍然可以正常生活,這是第三張保單。國外人一般享受一兩年的二人世界,然後考慮要孩子,為孩子購買一些意外或者疾病保單,是家庭必須的第四張保單。第五張是孩子的教育保單。30歲之後,開始擁有自己的房子,買房之後,通常也會買車,第六張就是為車房購買保險。第七張是預防身故、提供還債保障的保單。在30歲左右,為晚年生活著想,通常要買一張大病養老保險,這是第八張保單。
在我們感受鐵達尼號帶給我們的震撼之事,更該深思一下它背後的詮釋「愛與責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