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刺蝟索尼克
引·關於一隻藍色的刺蝟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一隻藍色的刺蝟……想必這個謎題,不用太過思索,索尼克的名字就已經呼之欲出了。
擁有超過音速的奔跑速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快的刺蝟!這便是對他最好也最直接的詮釋。
據統計,索尼克全系列遊戲已向全球提供了9億2000萬份,當然這個統計也包括了免費下載的手遊版本。但這個數字,仍然值得尊敬。
那麼,接下來,不妨就讓筆者帶你回到那個充滿夢想的時代。
威力號汽船
《威力號汽船》裡的米奇成為了迪士尼的吉祥物
1928年11月18日,《威力號汽船》出現了,這部作品不僅僅是迪士尼出品的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還有鼎鼎大名的主角米奇老鼠。
這部影片在紐約79街殖民大戲院(Colony Theater)上映,而這一天,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米奇的生日。
作為迪士尼官方的吉祥物,米奇老鼠的形象實在太過深入人心,即便到了如今,仍然不會褪色。
隨著時間的流逝,電子遊戲開始風行,或許是受到了米奇老鼠的影響,但凡有實力的公司,都想要擁有一個自己專屬的吉祥物。
這個形象,還要有別於旗下某部作品的形象,更多的是代表了公司的信仰與傳承。
大多數的遊戲公司吉祥物,都是貫穿始終的,比如任天堂的馬裡奧。
任天堂的吉祥物馬裡奧
1979的12月,任天堂與池上通信合作開發的街機遊戲《Radar Scope》在北美市場遇到了挫敗,靠父親的推薦信來到任天堂的宮本茂橫空出世,製作了一款名叫《大金剛》的遊戲,刷到《Radar Scope》的街機基板之上。
《大金剛》在北美市場的火爆,裡面的故事也並不簡單,本來想用《大力水手》的形象授權來做遊戲的宮本茂,在授權遇到阻礙的時候,親自設計了幾個形象,其中Jump Man便是馬裡奧。
要知道,在這之前,任天堂的作品,比如COLOR TV GAME系列主機,裡面的遊戲都是以球類為主,或者以理解為主,缺乏具體的角色形象。後來的Game & Watch早期,也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直到《大金剛》的到來。
最終,馬裡奧成為了任天堂的吉祥物,並且作品傳承至今,你依然可以在Switch上,看到活躍的馬裡奧大叔。
育碧吉祥物:瘋兔
反其道而行之,育碧拋棄雷曼立新王
當然,放棄了早期角色作為吉祥物的遊戲公司也不是沒有,比如育碧,就放棄了自家的雷曼,而轉投瘋兔的懷抱,甚至還和任天堂合作,打造出了快節奏戰棋遊戲《馬裡奧與瘋兔:王國之戰》,說實話筆者還買了不少瘋兔的周邊,比如漢堡王推出的那一套。
至於索尼的吉祥物,本來應該是頑皮狗開發的《古惑狼》裡的主角,不過由於和發行商,也就是維旺迪的糾紛,最終只能放棄。而維旺迪,也只不過做了幾款古惑狼的爛作,掙了點快錢了事。請原諒筆者的不厚道,筆者覺得,索尼子當索尼的吉祥物其實也不錯……說正經的,索尼子(sonico)其實是Nitro+的虛擬形象代言人。
科樂美先生&科樂美小姐計劃草草收尾
曾經輝煌的科樂美,同樣也想要創造自己的吉祥物形象,我們可以看到,在1988年1月發售的《科樂美世界》(Wai Wai World)上,科樂美先生與科樂美小姐的角色橫空出世,而在這個時候,科樂美手裡的形象就已經非常多了,比如《惡魔城》的主角西蒙·貝爾蒙德,《月風魔傳》裡的月風魔,還有小時候的噩夢遊戲《七寶奇謀》裡的米基……不過最終,科樂美先生與科樂美小姐的組合,也沒有發展起來,草草收場。
這裡還有個筆者想要提一下的SNK公司為了NeoGeo所創造的吉祥物G-Mantle,不過這個面具男,也慢慢被玩家們所淡忘,不知道這是否和Neo Geo AES並不親民的售價有關。
下面,我們就該聊聊我們今天的主角,世嘉公司的藍色刺蝟索尼克了。
或許很多玩家,對於索尼克的印象,除了電子遊戲,恐怕就是小時候電視上的動畫片了吧,不過說起來,索尼克的到來,也同樣有著一段故事。
Mega Drive日版與美版
世嘉Mega Drive從困局中披荊斬棘!這才是挑戰者該有的英姿
話說1987年10月底,由Hudson Soft與NEC兩家日本公司聯手開發的家用遊戲機PC Engine發售了。
這款畫面精美的遊戲主機,似乎大有取代紅白機之勢,《The 功夫》更是裡面的佼佼者,讓玩家著實驚嘆了一把。
在遊戲陣營方面,Hudson也耍了些小聰明。
由於南夢宮等遊戲製作廠商的合同即將到期,任天堂想要免除這些元老廠商的特權,儘管他們仍然與任天堂續籤了合同,但任天堂的這種做法,卻讓他們心中積怨。
PC Engine
Hudson利用這些廠商的不爽,鼓動他們開拓除了紅白機以外的家用遊戲機平臺的業務,尤其是自家的PC Engine。
其後,《龍魂》、《雷霆戰機》等高質量街機遊戲,也移植到了PC Engine上,也著實風光了一把。
不過在1988年的10月底,也就是PC Engine推出一年之後,世嘉也推出了16-bit家用遊戲機Mega Drive。
在發售初期,世嘉發售了諸如《獸王記》、《超級直升機》等還算不錯的作品,但整體的作品數量,仍然偏少,也一度陷入了困境。
不過在世嘉的第三方戰略的部署下,很多街機遊戲廠商,替世嘉解了圍。
《怒之鐵拳4》
之後,世嘉開始繼續發力,《我愛米老鼠:夢幻城堡歷險記》,《怒之鐵拳》等獨佔遊戲開始出現,這也讓Mega Drive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至少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遊戲機產品Master System。至於《怒之鐵拳》,最新的四代雖然不是世嘉親手製作,但也彰顯了這個IP的強大生命力。
也正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曾經一家獨大的任天堂不得不趕忙放出消息,決定推出新的16位Famicom遊戲機,甚至還不斷放出消息,比如新的遊戲機可以向下兼容紅白機的遊戲,可能會推出以老的紅白機加錢換新遊戲機的服務等等。當然,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吸引玩家目光,意在最大限度的延緩世嘉Mega Drive前進的腳步。
《阿歷克斯小子奇幻世界大冒險》
本來世嘉想讓阿歷克斯小子成為吉祥物
讓我們把時間稍稍調回到1986年12月1日。
在這一天,世嘉公司在日本發行了一款遊戲,叫做《阿歷克斯小子奇幻世界大冒險》(Alex Kidd in Miracle World),平臺是Master System(SEGA Mark III),
遊戲中,玩家需要操縱阿歷克斯,用跳躍壓倒敵人,並可以用拳頭進行攻擊。玩家可以購買摩託車和直升機,獲得一定的提升。《阿歷克斯小子奇幻世界大冒險》作為一款經典的作品,也已經被世嘉公司復刻了,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去體驗一下。
世嘉還復刻過Alex Kidd
之後沒過幾天,世嘉繼續推出了系列作品《失落的星星》,並在1987年推出了《阿歷克斯小子單車大賽》,1989年推出了《阿歷克斯小子高科技世界冒險》和《阿歷克斯小子與魔法城堡》兩款作品,1990年的《阿歷克斯小子忍者世界大冒險》則成為系列的終結。
世嘉其實是很想把阿歷克斯小子打造成公司的吉祥物的,就像任天堂的馬裡奧那樣。
不過較低的影響力讓世嘉公司開始動搖,他們看著馬裡奧的叱吒風雲,在1990年決定設計一個新的吉祥物,而取代之前打造的阿歷克斯小子。
這個任務就落到了世嘉公司旗下的AM8研究部。
刺蝟索尼克
針鼠先生到索尼克,《刺蝟索尼克》初代狂賣1500萬套
起先,有不少的原稿被提交並討論,比如犰狳,狗與睡衣老頭等形象。最後大島直人設計的人物針鼠先生(Mr.Needlemouse),脫穎而出,獲得了世嘉內部的一致認可。這隻針鼠,就是我們熟悉的刺蝟索尼克了。
在這之後,AM8研究部的中裕司,大島直人及安原弘和便開始了對索尼克進行具體的細化設計,顏色採用世嘉公司標誌的藍,鞋子參考了麥可·傑克遜在專輯《Bad》中所穿的舞鞋,人物性格設定甚至還參考了比爾·柯林頓……名字也最終確定為索尼克(Sonic),也就是超音速的意思,畢竟這可是全世界最快的刺蝟了。
至於AM8這個團隊,也因為索尼克,改名成了Sonic Team。
中裕司
隨後的電玩展上,中裕司給玩家展示了以索尼克為主角的遊戲,收到了玩家的喜愛。這種只要一直向前衝刺的快速玩法,也在當時成為了一種全新的體驗,世嘉也對此喜上眉梢。
作為程序設計師的中裕司,因為1987年12月推出的《夢幻之星》獲得了認可,此次他又提出了索尼克的具體玩法設計,並且製作了演示。他用了一個算法允許一個精靈在一個曲線上快速移動,解決了機制問題。另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索尼克會捲成一團,來通過各種纏繞的管道,據說這個想法來自於安原弘和,他看了大島直人對索尼克的設計,以及刺蝟的形象,忽然想到的,然後創造了對應的關卡。
遊戲的關卡設計還有個厲害之處,就是即便是新手玩家,仍然可以過關,但是核心玩家,卻可以利用索尼克的行動機制,完成完全不同的探索。
依舊活躍的索尼克
1991年6月23日,《刺蝟索尼克》在北美與歐洲發售,7月26日在日本發售,平臺當然是Mega Drive(Sega Genesis)。一經推出,索尼克便受到追捧,世嘉還適時的推出了同捆主機,更是讓《刺蝟索尼克》初代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1500萬套。
正因為如此,6月23日,《刺蝟索尼克》的首發日,也被定位了世嘉吉祥物索尼克的生日。
在《刺蝟索尼克》初代中,為了偷取六顆混沌翡翠並控制其中的能量,大反派蛋頭博士抓住了南部島嶼的動物居民,並將其關押在金屬膠囊之中。索尼克則需要搶先收集到翡翠,並且解救那些動物居民,如果玩家收集到了所有翡翠,會有完美結局。反之,索尼克如果沒有收集到所有的翡翠,完成遊戲後,結局就會變成彈頭博士玩耍混沌翡翠,意思是玩家並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需要再度挑戰。
順便提一下,遊戲的音樂部分,也同樣獲得了玩家的喜愛。並且在媒體的評分當中,也獲得了不俗的表現,在《gameRankings》上九家媒體的平均支持度為86%,著實出色。
《索尼克:力量》
緊接著,在1992年11月21日,Mega Drive上索尼克的第二作發售,並且增加了雙尾狐狸塔爾斯,模式上也對應出現了雙人模式。
在這之後,索尼克系列遊戲開始開枝散葉,在圖形上的《索尼克3D》也被認為是最早的3D索尼克作品,另外遊戲的類型也不僅僅局限於競速,開始多元化發展。不過在2001年,世嘉退出了遊戲機硬體市場,索尼克也不得不開始出現在任天堂等公司的遊戲平臺上。
要說Sonic的最新作,那應該算是2017年11月的《索尼克:力量》了吧,Fami通給了35分,IGN給了6.9分,不過Polygon只給了5分。當然,如果放在今天,或許這款遊戲,也的確不能稱之為完美,更多的或許還是情懷吧。
索尼克依舊是明星
更重視北美市場,讓索尼克在那裡成為了現象級明星!
如果以現在的目光,回看索尼克的發展,甚至是世嘉的足跡,可能很多玩家都會得出一個結論。
這隻藍色刺蝟和其背後的世嘉,恐怕已經不再是遊戲行業的佼佼者。索尼,任天堂,微軟在主機市場上,分庭抗禮,世嘉也只能以曾經的勇者身份,來面對如今的局面。
在當時,其實世嘉也對任天堂的實力有所忌憚,他們也將目光瞄向了北美的市場。
對於當時的社長中山隼雄來說,這種決策就像一把雙刃劍,更加傾向於北美市場的策略,對於其他地區的推廣,肯定會帶來一定的麻煩。至少這種設定,能不能博得其他地區的玩家歡心,還是另一回事。
索尼克初代封面
即便是索尼克的人物設定,上文中也提到參考,也都是向著北美市場靠近,儘管團隊仍然是日本本土的隊伍。對了,就連遊戲初代的發售,都是先在北美那邊上市的。
另外一點,就是宣傳,據說在索尼克遊戲初代發售之後的一段時間,世嘉美國的團隊就投入了超過1000萬美元來進行宣傳推廣。
鋪天蓋地的索尼克廣告出現在美國的各家媒體,這裡面除了對索尼克形象的不遺餘力推廣,還有一點其他的含義,就是世嘉希望通過這波強勢的浪潮,來給予任天堂的SFC一定的牽制。
索尼的營銷策略確實成功了,不但讓其成為了美國玩家的新寵,就連競爭對手任天堂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刺蝟索尼克》電影版
不過中山隼雄當年的做法,也是一場賭博,因為他也不確定,這隻藍色的刺蝟是否可以掀起風浪,是否可以和當時如日中天的任天堂爭個高下。
從電子遊戲作品,到動畫片,影視作品,甚至是周邊……索尼克的威力不言而喻,就在不久前,世嘉還公布了《索尼克衝刺》的下載量已經突破了4億。
至少藍色的刺蝟,目前仍然還有衝刺的力量,特別一提的是今年早些時候的電影《刺蝟索尼克》,票房也已經突破了3億美元。
索尼克依然值得喜愛
結尾·索尼克依然值得我們喜愛
不得不承認,索尼克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這種英雄遲暮的感受,想必世嘉多少也會感嘆。
同樣也不得不說,索尼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其擁有的影響力,仍然還在。即便不是玩家,索尼克依然擁有著不少的追隨者,也一樣被人們熟知。
作為玩家,也更不應該忘記這隻藍色刺蝟,尤其是在世嘉這些年沉沉浮浮的背後,索尼克更像一種力量與信仰,或許這也正是吉祥物該有的特質吧。
畢竟,他可是全世界最快的刺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