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西安如今最能體現過去的地方,相信土門一定不可不提。
作為曾經最繁華的地方,這裡也誕生了無數知名的美食,大部分也都是西安本地的特色小吃。
如今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土門早已不復當年的輝煌,但這些美食卻得以保留,歷經多年知名度也是與日俱增。
當然這些美食的口碑卻是毀譽參半,有些依然獲得食客的青睞,有些卻被人批評的體無完膚。
今天就慕名前來一家誕生於土門的知名涼皮店,每天時刻都絡繹不絕,但在網上卻被人吐槽許久。
店就在土門小樹林附近,看招牌得知誕生於1985年,也是相當有年頭的一家老店。如今這個品牌分店早已開遍全西安,幾乎西安人都聽過這家店的名字。
今天來的時間稍早,但店門口已經排起了隊。
店的招牌非常大,不知道為啥名字要反著印,招牌下面囊括了四間門面房,扣除掉操作間,實際上只有兩間可以供人用餐。如果天氣好的話,也可以坐在室外。
點好涼皮之後需要自己去端,大部分秦鎮涼皮老店都是這種模式,因此也算不上服務不好。當然店的環境確實一般。
網上很多人都吐槽這家店服務特別差,經常遭到員工的白眼等等,但我來的時候沒有遇到。當然我來的比較早,店裡也不是很忙,中間有人覺著醋味兒不夠要加醋,店員也並未有不耐煩的表現。
網上很多人都說服務差,對於咱沒見到的事我覺得還是不亂評價好一些,個人感覺服務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差。
今天來的目的主要就是想品嘗一下這家店的涼皮究竟到了什麼程度,能在網上被那麼多人吐槽。
只點了一份涼皮,很快就做出來了,因為天氣冷所以坐在了室內,座位確實有些擁擠。
看樣子涼皮也是秦鎮「西安版本」的做法,西安的秦鎮涼皮跟正兒八經秦鎮的涼皮比做法上還是有區別的。
上面是芹菜下面是豆芽,涼皮的辣子看起來也挺紅的,單從外觀上看起碼能打個七分(滿分10分)。
稍微攪拌一下就可以開動了,他家涼皮價格不算貴,當然份量也不多——這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一點,覺得份量太少。
的確,相比於地道的秦鎮涼皮他家分量確實不夠。不過我覺得放在西安這個分量也算正常。
說實話,味道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不堪,雖然要說特色確實吃不出來,但要說難吃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
只是一碗簡單的涼皮,三兩口吃完就可以走人了。肉夾饃沒點,但看別人吃的肉夾饃,樣子也很「秦鎮風格」(秦鎮肉夾饃以不好吃著名)。
走的時候快到飯點了,店裡也慢慢的開始上人,很多附近的老人是這裡的固定客戶。店裡經營的品種很多,不過看樣子其他的小吃價格都比較貴,相對來說米皮反而是性價比最高的小吃了。
評價一下吧,之前因為在網上看到很多大v對這家店的點評,普遍來說評價都不高。不過平心而論我覺得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差,環境確實不怎麼地,但味道和服務也還算在線。
雖然不算特別驚豔,但也保持了秦鎮涼皮的基本水準(水準高地就不評價了)。
離開土門,在附近轉轉,土門這地方這種招牌不大的小店特別多,每到飯點也都是人氣爆棚。
可能因為那家涼皮店成名的太早,在如今這個功利社會中為了追求利潤所以水準有些下降,網上很多人都說他家味道不如以前。
當然我沒有吃過十年前他家的涼皮,因此也不知道讓這家店賴以成名的味道究竟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