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無法忘懷關於昨日的種種故事,每當午夜夢回時總會牽起遙遠的情思,不自覺地就會想起無數個關於你的日子。
曾經,你是我靈魂中的一份充實和珍惜,而今你仍然是我最大的珍惜,但卻只留下一個滄桑的背影。
此時此刻,不再問身在遙遠的你我,是否還牽掛著彼此,也不奢求現在的我們還可以回到曾經的相處,因為我們心裡明白,關於我們的故事,在時間的洪流中早已寫下了結局。
關於江澄和魏無羨的故事,故事是久遠的故事,曾經是回不去的昨天,那些做不了更改,回不去的往事,不必再問,也不必再想。
早在蓮花塢被毀的那個起點,那年花開早已謝,那季芳香已被風吹亂,亂了,散了,凋零在衣襟也在心裡。
這場花開花會落的註定,緣盡人會散的真理,誰也無法改變。如同在指間倉惶逃亡的流年,昔日的情誼被時間的風沙掩埋,最初的感情被時間衝刷的蒼白,過去比肩前行的痕跡也被稀釋的淺淡無痕,你我熟悉的人、至親的人,終成了陌生人。
那些相依相偎、同生共死的點點滴滴,那些過往中的歡喜和憂傷,都將在觀音廟後,徹底塵封在記憶之中,成為不再翻看的舊時光,從此相忘於江湖,慢慢淡出彼此的記憶。
雙傑的夢,期盼雙傑夢實現的你我,今生註定是各自漂泊與流浪,不安的靈魂也只能自我埋葬。16年前後時間,漸行漸遠的離別基調,如何挽留?回憶裡凋零的芬芳,如何祭奠?
穿越穿輪迴,橫跨世紀,尚且無法延續曾經,如何能奢望往後餘生。後來的後來,終是懂了離別於之江澄和魏無羨的含義,友情是路過,轉身即陌路,不得不相信,江澄餘生一人不過是一個獨行客。
塵世的悲涼早在一開始的旅途裡就有了徵兆,或許往後餘生,應懂得放下,如此,「踏遍萬水千山,散盡燈火迷離,飄瑟的煙雨方不再孤寂,如沙的歲月才不再流淌,黃昏下的腳步,方才不再飄零!」
遙想往昔,江澄和魏無羨二人,曾幾何時,也曾有過「提一壺濁酒,仗劍紅塵,看人生百態,笑世人皆醉唯我獨醒」的暢想,但未經幾許,流年縱逝,千帆過盡,百花殘,意闌珊。
駐足在天涯各一角的他們,流年的身影在不經意間,早已消失在了今生或許都無法觸及的彼岸。不僅夢丟了,連身邊的人都丟了,丟在了前世的某個路頭,迷失在了各自選擇的不同。
人生真的太過世事無常,是如歌歲月,還是盛世流年,一一都會遠去,都會留在昨天,而關於今天,還滯留在昨天的痛苦之中。
只怪時間的沙礫太細,年華的縫太寬,不知不覺之中,走的太急,行的太快,稍縱即逝,連零零星星的一角都抓不住。恰如有句話說「當我們驀然回首去撿拾那些遺失的零零星星時,已經只剩下一臉茫然的後知後覺」嗎?
在江澄身上恰是有如此現象吧,在觀音廟得知全部事實之後,關於他曾經對魏無羨的恨,相對於魏無羨對他的付出,16年時間他到底在怨恨什麼了?對魏無羨這個人,他雖有一定的怨,但究其根本還是情誼多一點,不然他保存著陳情16年最後又交還於魏無羨又是何意了?
回首這茫茫然一生,他與魏無羨到底是錯過了,而且這時間是往後餘生。幸好,這麼長的時間彼此都看開了,像最後觀音廟兩個人的鏡頭,沉默,無言,欲開口而難言,魏無羨走了,江澄未挽留,很多東西都交給了時間沉澱。
關於他們,有緣自會相遇,不執著,不強留,這也許就是屬於兩個人最好的體面。
現實裡,關於友情的探討太多太多。幸運的,從小到大都會保持著這份友誼的厚度和深度,不幸的,無法情誼長存,反倒生出了恨意和嫌隙,而常態的就是歡喜著陪伴一段路,到頭了灑脫著說告別,明白這都是成長的過程。
其實我覺得陪伴一段路的朋友挺好的,因為生活裡本沒有可以陪你一生的人,如果你說父母、伴侶,或者說孩子,但其實他們也只是陪伴你一段路的人。
關於那些人,不管是陪伴一生,還是一小段時間,珍惜才是最主要的,哪怕你和一個重要的人相守了一段日子,如果是珍惜充實的,他可以後讓你回味一生。相反,像那種一輩子怨懟的夫妻,一起生活到老,到底是怨恨了一生,又有何意義了?
有一句話說「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會與人相遇,也總會有人半路退場,這種關係的守恆定律很公平,也未嘗不是一個對你對我都好的消息。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你要問我原因,我和你說,沒有原因。只因人在風中,聚散不由你。」
這句話說明了緣分,擺明了事實,讀起來總覺得具有深意,也會覺得沒了那麼多不滿和煩悶。
或許人就要看開一點,不那麼執著,也就不那麼痛苦了,有些東西就是需要放下,才會輕鬆。
在你勇敢的拿起來某些東西時,往後需要你以更大的勇氣放下,如此,生活才能過的去。不然,有那麼多痛苦往事的江澄和魏無羨,要怎麼開始新的生活了。「拿的起,放的下」這句話是我們一直需要勘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