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PK現代人,誰生活得更幸福?——《人類簡史》這麼說

2020-12-24 簡夷英語悅讀

《人類簡史》才看了四分之一,把我逗樂了好多次,也訝異了好多回。

不想談什麼構架,我又不是大學講師,又不用開課,記那麼多構架做什麼。

也不想說幾分鐘讀懂什麼的,就像好好的一桌大餐,非不讓我開開心心慢慢悠悠去吃,非塞給我幾顆濃縮小丸,說吞小丸和吃大餐,營養成分差不離,還短時高效。

短時是短時了,高效是高效了,可我看著一道道大菜上桌時的期待,品螃蟹時的鮮美,喝蘑菇濃湯時的滿足,吃甜點時的幸福,濃縮小丸哪裡能給得了呢?

來來來,上不了大餐,先上一道原始部落的肥蛙根莖燉蘑菇,不緊不慢品起來。

看看原始人PK現代人,誰生活得更幸福?

簡夷說:

原始人類的狩獵採集生活,聽著茹毛飲血很恐怖呀。

你看,讀穿越小說,看穿越劇,想去唐宋元明清的都有,退而求其次,也要穿越到蒸汽時代吧,好歹人家是文明世界。

少有人想穿越到原始部落吧。

原始人的生活和現代人的生活,有可比性嗎?

說到原始人和現代人每天的日常生活,

《人類簡史》說:

像是現在,如果在血汗工廠工作,每天早上大約7點就得出門,走過飽受汙染的街道,進到工廠用同一種方式不停操作同一臺機器,時間長達10小時,叫人心靈整個麻木。

等到晚上7點回家,還得再洗碗、洗衣服。

而在3萬年前,如果是個採集者,可能是在大約早上8點離開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採採蘑菇、挖挖根莖、抓抓青蛙,偶爾還得躲一下老虎。

但等到中午過後,他們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接下來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聊聊八卦、講講故事,跟孩子玩,或者就是放鬆放鬆。

當然,有時候是會碰上老虎或蛇沒錯,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他們倒也不用擔心車禍或工業汙染。

簡夷說:

也是哦,被獅子老虎蛇吃掉很恐怖,但車禍其實也很恐怖。

說到原始人和現代人的健康飲食,

《人類簡史》說:

採集者之所以能夠免受飢餓或營養不良的困擾,秘訣就在於多樣化的飲食。

相較之下,之後農民的飲食往往種類極少,而且不均衡。

例如在中國偏遠鄉間的傳統典型農夫,早上吃飯、中午吃飯,晚上吃的還是飯。

相較之下,遠古的採集者通常都會吃到數十種不同的食物。

他們可能早餐吃漿果和蘑菇;中餐吃水果、蝸牛和烏龜;晚餐則是來份野兔排佐野生洋蔥。

至於第二天,菜單又可能完全不同。

正是這樣的多樣性,能「確保遠古的採集者吸收到所有必需的營養成分。」

簡夷說:

聽起來好像是原始人飲食更全面自然健康,可是他們沒有醫療保障,生病就很恐怖。

《人類簡史》說:

遠古採集者也比較少碰到傳染病的問題。

農業和工業社會的傳染病(像是天花、麻疹和肺結核)多半是來自家禽家畜,但這要到農業革命之後才傳到人類身上。

對於遠古的採集者來說,狗是唯一會近距離相處的動物,所以也就沒有這些問題。

此外,農業和工業社會的永久居住環境通常非常緊密,但衛生條件又不佳,正是疾病的理想溫床。

至於採集者,他們總是一小群一小群在廣闊的大地上漫遊,疾病很難流行起來。

簡夷說:

所以,原始部落其實很不錯吧,簡單又快樂!

《人類簡史》說:

倒也不用把這些古人的生活想得太過理想浪漫。

在巴拉圭的叢林裡,曾有一個狩獵採集部落亞契人(Ache)存活到20世紀60年代,他們讓我們得以一窺採集生活的黑暗面。

如果某個亞契女性已經年紀太大、成了部落的負擔,部落裡的年輕男子就會潛伏在她身後,找機會一斧頭砍進她的腦子裡。

如果新生兒沒有頭髮,會被認為發育不良,必須被立刻殺死。

就有一位婦女回憶說,她的第一個女兒就是被活活打死,原因只是部落裡的男人已經不想再多個女孩了。

而另一次,有個男人殺了個小男嬰,原因只是他「心情不好,小孩又哭個不停」。

甚至有個小孩被活埋,原因是「那玩意兒看起來怪怪的,其他小孩也會笑它」。」

簡夷說:

???!!!

野蠻!可怕!

《人類簡史》說:

可別太快就對亞契人下定論。

人類學家與他們同居共處多年之後,認定在亞契成年人之間的暴力其實非常罕見。

他們總是樂天且愉快。

雖然他們擁有的物質不多,但卻非常慷慨,而且不會執著於成功和財富。

在他們的生活裡,最被看重的就是良好的人際互動,還有真正的友誼。

雖然他們會殺害兒童、病人、老人,但他們的想法其實和今日許多人贊成墮胎和安樂死也沒有兩樣。

事實是,亞契社會就像任何一個人類社會一樣複雜難解。

我們要小心不能只有了膚淺的認識,就斷然將其妖魔化或理想化。

亞契人,

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不過就是人類。

簡夷說:

這個非常同意!

不要輕易揣測!

由於時間的不同,人會大不同,但無論表面多麼不可理喻,背後的故事你不知道而已,知道了,也就知道無論古人,今人,還是原始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不過就是人類。

由於地點不同,人會大不同,但無論表面多麼不可理喻,背後的故事你不了解而已,了解了,也就明白不管黑人,白人,還是黃種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不過就是人類。

由於遭遇不同,人會大不同,但無論表面多麼不可理喻,背後的故事你沒經歷而已,經歷了,也就理解不論好人,壞人,還是過路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不過,就是人類。

所以,原始人PK現代人,誰更幸福,你心中有答案了嗎?

相關焦點

  • 瘋狂原始人:原始人真的瘋狂嗎?更瘋狂的是現代人
    動畫中代表最原始人類的小伊一家為了躲避猛獸固守著洞穴生活,可是這並不能約束住女孩小伊對山洞外新奇世界的嚮往,因為每天聽她老爸將同一個故事真的好無聊啊!沒想到緊接著一場"世界末日"幫助小伊實現了內心的願望,山洞被毀,全新的旅程正式開啟,與危險伴隨而生的是新的生產機遇,與遊牧部落族人蓋的相遇,為這一家原始人打開了向"文明"人進化的道路。
  • 科學解碼:縱觀人類進化史,了解原始人的勞動和生活發展歷程
    十萬年前的形體現代人全無現代行為,它們不會發明什麼,也沒有說話;能力。在此之後的五萬年中,原始人類發生了巨大的進化,行為現代人脫穎而出。正是這段時間內決定性的演化把古代人變成了現代人。人類的進化速度以乎在最近的五萬年中加快了,尤其是原始人離開他們的家園後所經歷的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包括徵服陌生的地域和寒冷的氣候,以及從採集轉化到定居的生活。
  • 阿衰漫畫:原始人VS現代人
    大家好,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阿衰online》中的爆笑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還是居住在叢林裡,一切都沒有那麼的先進,一切都是依靠現有的工具組成自己生活所需的裝備。每天都得出去打拼,為了生存想盡各種方法,每天都與野獸搏鬥,命懸一線,漸漸的身體也會變得更加強壯,相比於現代人,經常生病,不得不說身體素質,還是原始人更加強大。
  • 人類簡史3:未來的地球,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
    人類簡史3:未來的地球,可能只剩下人類自己!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再次來到老牟的讀書圈,今天我們繼續來講,人類簡史。昨天我們說到了遠古人類,無論從疾病,健康,還是勞作時間,都遠好於農業社會,甚至有學者提出了這是一個最初的富裕社會。那麼有人該問了,既然原始人這麼好,為什麼還要進化到農業社會呢?其實這就是一種生存欲望所造成的進步,畢竟靠採集為生,大家會覺得很不穩定,而且原始人一旦變老,為了減少部落的負擔,很容易遭到遺棄,甚至被殺掉。這讓人很不舒服。每個人總有老去的一天,你曾經再風光,也難免晚年悽慘。
  • 原始人吃得好不長胖,《科學》雜誌:可能是一種物質現代人不重視
    有人說肥胖可能是基因問題,有些人天生就吃不胖;也有人說和環境、飲食、心情有關。可是其實肥胖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基因,原始人完全沒肥胖這種「富貴煩惱」。哈佛大學教授尼爾伯力曼的著作《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和疾病》中提到:在我的考古過程中,發現即使不怎麼運動的女性原始人類,也有健美的身型,且不會出現骨質疏鬆、糖尿病等肥胖綜合症疾病。可能有人會說,原始人瘦是不是因為他們吃不飽,吃不好?
  • 《硬核原始人》人類進化的歷史原來這麼有趣
    看似簡單幾個字,背後隱藏了人類在地球上發展的漫長歲月,以及人類在這麼多年間,突破自然環境的險阻,艱難進化的事實。達爾文的觀點濃縮了人類發展進程中的主要特徵,即環境的影響和生產力發展的作用,也道出了人類進化歷史的大趨勢。
  • 人類是如何進化的:揭秘誰是第一個原始人?
    人類尋找自身起源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自DNA遺傳等方面的技術發展以來,這一領域的研究更是蓬勃發展起來,為揭開進化之謎提供了更多更新的思路,但是仍有一些謎團我們不能得到答案。現代人類來自哪裡?人類進化理論中最具爭議的問題就是,人類到底起源於何處?
  • 山東出土5000年前人類骸骨,身高顛覆認知,原始人真高於現代人?
    相信在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裡,總是覺得古代人缺乏營養、生存條件惡劣,肯定比現代人矮,然而隨著33年前山東省某遺址的出土,徹底打破了這個認知,原始人的身高竟然遠遠超過現代人?
  • 瘋狂原始人2:原始人如何面對現代人?
    他們突然發現了一個天堂,唯一的問題就是,那兒還住著另外一家人(The Bettermans),對方可是更「現代」。這是一個「現代人」遇到「原始人」的故事,而這兩個家庭也要從起初的衝突重重,成長為其樂融融,所以核心還是包容與接受。 Mtime:距離上一部作品已經過去7年了,會不會擔心觀眾們不記得上一部最後講什麼了?
  • 為什麼現代人比遠古人智商高?科學家:原始人吃不到肉
    不過,因為人類演化的時間太久了,所以,如果真的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來分析,想要構建一個龐大的且完整的人類進化體系,是很難實現的事情。我們知道,達爾文認為,人類是由南方古猿進化而來的。簡單來說,南方古猿在大約500萬年前開始了朝著現代人類的進化,期間經歷了直立人、能人等多個階段,並且還進化出了很多的分支人種,最終,成功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
  • 《通靈師》:原始人和我們一樣厭倦重複的生活,有夢想卻更純粹
    他不會說,但他會記住它們。這是他的故事,獨屬於他自己。他從中學會了很多。——《通靈師》肖維巖洞壁畫,1994年的法國南部,讓·馬林·肖維和他的兩位朋友發現了它。其中包含1000多幅圖像,最早的可追溯至公元前32000年,記錄著各種人類活動軌跡和動物的形象特徵,是不可多得的史前藝術瑰寶。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在學術和大眾之間取得平衡這件事上,沒有太多學者比得過他。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
  • 未來什麼模樣 《未來生活簡史》成先知
    其中,《未來生活簡史》是「沸點」品牌書系重磅亮相的第一部作品,該書得到了大名鼎鼎的未來學家、簡史三部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盛讚,稱之為「趣味橫生,登高博見!」他讀罷全書並熱情將其推薦給讀者:「閱讀本書,你將了解人類去向何處。」活動上,圖書策劃人李真真副社長分享了《未來生活簡史》從版權引進到出版發行的故事。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速讀分享
    赫拉利說,這是因為科學知識體系跟此前的一切知識體系有三大不同科學飛躍的弊端總結《人類簡史》用一種物種研究的視角來縱覽世界歷史,勾勒人類進步發展的本質:人類的想像力越發達,每個個體面臨的苦難就越深重。他沒有興趣用激發你焦慮的手段喚起你對他的認可,他的目的是為了替全人類前瞻未來。為什麼這麼說呢?2016年赫拉利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延伸了他在這本書裡的結論:如果人類中的少數群體真的能夠用技術改造自己的身體和心智,成為永生不死或者記憶力如同電腦一般的超人,那麼階級不平等將會擴大為物種間的不平等,屆時大部分人的苦難也許比歷史上數次變革時期的苦難更為深重。
  • 人類,動物界生態浩劫的罪魁禍首。《人類簡史》為什麼這麼說
    但人類就是出現在這節骨眼兒上,於是將這個已經脆弱的生態系統推進了無底深淵。而對於大型動物來說,氣候變遷加上人類狩獵可以說如同四面楚歌,令它們難以抵擋。一下面對如此多重的威脅,很難找出真正良好的生存之道。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證據,我們很難說究竟這三種解釋哪個更有道理。
  •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
    :上次我們聊過了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這回想請您聊聊他的《未來簡史》。 陳:在我看來,他說的這種衝突是:人類將由資訊時代進入智能時代,在人工智慧的衝擊下,智人現有的生活方式都將改變;隨之而來的就是智人一切的信仰與哲學基石都將坍塌,隨後智人會消失,神人將登場,一個全新的時代來臨了。
  • 原始人的生活,生吃肉真的會沒腦子?
    原始人和現代人腦子開發程度相差甚大,難道真與兩者飲食相關嗎?生吃肉真的會沒腦子嗎?原始人的飲食一直是血淋林都嗎?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之一。恩格斯曾指出,肉類食物在幾乎是現成地包含著為身體新陳代謝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它縮短了消化過程以及身體內其他植物性的即與植物生活現象相適應的過程的時間,因此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精力來過真正動物的生活。
  • 大河電影口碑榜丨有關現代人的生活焦慮,在這部「原始人」的電影中...
    ,當年以3.94億人民幣獲得了國內動畫片的票房冠軍,11月27日,《瘋狂原始人2》即將在國內正式上映,效果如何,11月24日,「大河電影口碑榜」的影迷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影城搶先觀看了該片。不少觀眾表示,電影細節新鮮,情節走心,成為當下電影市場中的一股清流,目前內地市場中的好萊塢影片並不多,《瘋狂原始人2》或許能夠掀起歲末進口片的一股小高潮。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一個流浪漢的雜物堆裡,一本《人類簡史》格外引人注目。有網友評論:「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顛沛流離的生活也阻擋不了一顆追求精神富足的心。」甚至還引發了一些「碰瓷」現象……《人類簡史》的火爆引發了圖書市場的「簡史風暴」,甚至催生惡意碰瓷的山寨書、跟風書,可見其影響之驚人。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抖音直播:想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 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