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噸最大起飛重量自然說的是完全隱身的狀態。完全隱身狀態自然是內置彈藥,現在設定最大內置彈藥重量為3噸。如果是外掛彈藥。則可以增加到8噸,這樣最大起飛重量就是30噸級。在發動機方面,目前用TH增推版首飛,已經可以確保起飛最大推力為15到16噸,如果推動25噸自重隱身狀態起飛,已經強於大部分F16。如果發動機用WS15裝機版甚至是未來20噸以上的放大涵道比的增推版,則推重比更加改善。空戰推重比甚至在1.2以上,已經足夠強悍。因此初期狀態,應該是空重12噸,8噸內油,內置彈藥3噸,外置彈藥8噸,發動機按照17噸最大推力,中間推力11.5噸來算,作戰半徑1300公裡,甚至大於雙發的部分隱身中型機。雷達航電甚至外形都是現成的。無非是把現在雙發重型隱身機改為單髮型號而已。
那麼問題是為何還要研發一種單發隱身機?首先還是上量的需求。畢竟超級大國已經很快要實現一天下線一架F35的速度,這些F35最終會有至少60%堆砌到周邊。因此未來10年,周邊有1000到1200架F35都不要奇怪。雖然F35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在徹底打破其皇帝的新衣前,還是要充分的重視。目前的雙發重型隱身機單純靠產量很難達到F35產量的一半,就算加上未來的雙發中型隱身機也速度快不了。如果維持對外和F35是8比10的比例尚可,如果長期是6比10甚至是4比10,顯然是不行的。而單發隱身機消耗的發動機少。而其空優和對地模式又可以壓制F35,因此完全有研發必要。同時目前的單發3.5代必然要在幾年內停產。停產以後的裝備單位,未來全用雙發重型機代替幾乎沒有可能,如果配套的單發隱身機研發成功。
在10年到15年後恰恰可以對目前的單發3代和3.5代進行一對一的替換。整體戰鬥力可以有巨大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當今全球,凡是賣出去的隱身機,只有單發的F35系列這一種,而且銷售情況相當好。而雙發的重型隱身戰機,到目前不用說實際銷售,就是意向訂單也都是零。而目前成熟的雙發隱身重型戰機又不可能出口。這個市場白白看在眼裡而吃不到。其實有很多有意向也有採購實力的國家,他們買到F35的概率基本是零。因此並非不存在隱身機出口的現實市場。一旦這些國家周邊的其他國家購買到F35,他們必然需也要裝備隱身機。過幾年雖然有雙發中型隱身機可以出口,但是未必每個國家都喜歡雙髮型號。如果有至少2種隱身機型可以選擇,可能其中一個友好國家買單發隱身機,另外一個友好國家採購雙發中型隱身機,這樣可以各取所需。而且機型不一樣,互相不摸底,這樣各自買著也放心。
只要有開頭的,那麼其他友好國家要跟進購買的,還多得很,最終打開這個巨大市場最快速有效的,瀚海狼山(匈奴狼山)還是認為熟門熟路的單發隱身機更有優勢。畢竟即使3代機,單發的F16和梟龍等,也比所有雙發機銷售數量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