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琦觀
一位從事投資領域多年的朋友告訴我:「回頭復盤,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是一樁虧本生意。」
在這樁收購案前兩個月,美團創始人王興在採訪中再次強調「4321」理論。
「很多細分領域會經歷多進4,4進3,3進2的過程。多進4就像百團大戰、百車大戰、百播大戰,新機會出現時,一堆人衝上去,一段時間混戰後可能有4家初步勝出,通常是BAT加上創業公司裡的勝者。
但這不是個穩定結構,所以還會有4進3,3進2,比如百度外賣先出局了。」
01、燒不完的錢長視頻領域,似乎也符合「4321」理論。
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分別對應著BAT,來自傳統電視臺的芒果超媒,算作創業公司裡的勝者。
但又有所不同的是,長視頻平臺們在「4」這個階段停留太久了。
一方面是燒錢的耐力。
自網際網路內容的版權保護步入正軌後,長視頻平臺的商業價值也開始為資本市場所承認。
與之相隨的,虧損也如同附骨之疽一般,長期困擾著這一業態模型。
相比其他三家,愛奇藝作為獨立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的財務信息最多。
上市前的招股書顯示,自2015年起,愛奇藝每年的淨利潤分別是-25.75億、-30.74億、-37.36億。
上市後年報顯示,2018年,愛奇藝淨虧損91億,2019年,擴大到103億。
最新數據來看,2020年Q3財季,愛奇藝虧損12億元,同比大幅收窄。
其他平臺也好不到哪去。
阿里影業上半財年(截至2020年9月30日),經營虧損為1.96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約42%。
騰訊Q2度財報,首次披露了騰訊視頻的虧損數據:2019年,全年營運虧損控制在30億元以下。
網際網路創業,規模效應明顯,增量市場巨大。巨大的蛋糕面前,燒錢並不是一件稀奇事。
但如此長效、大規模、且看不到盡頭的燒錢大戰,長視頻流媒體平臺也算是獨一份了。
過往經驗來看,燒錢的目的一般有三個:
1培養用戶心智,催熟空白市場,形成新增需求(如打車補貼、外賣補貼、共享單車月卡);
2搶奪市場份額,擠死競爭對手(壟斷理論中的掠奪性定價);
3主動延遲滿足,加大研發比重,搶佔未來;
另一邊,停止燒錢的原因也有三個:
1用戶與企業形成默契,用戶形成消費習慣,供需曲線決定價格水平;
2「4321」理論產生效應,經營成本更高的企業自行放棄,以合併併購的方式退出競爭市場;
3技術研發背景發生變化,不確定性增強,主動調整降低研發投入;
長視頻平臺燒錢燒了這麼久,遲遲無法來到終局的原因,也可以在上述三點中找到對應。
02、為什麼燒不完?先來看第一種停止燒錢的方法。
「用戶與企業形成默契,用戶形成消費習慣,供需曲線決定價格水平。」
在形成默契的過程中,用戶的回歸心理十分重要。
年齡稍長一些的同學都經歷過那些網際網路公司燒錢的日子:一塊錢一份外賣,2塊錢10公裡打車。
大家喜氣洋洋地薅著羊毛,但每個人都心知肚明,這種事情不可能長久。
因此,當企業提價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商業階段。
對普通用戶來說,決定其是否繼續使用外賣或打車軟體的一個重要心理,就在於對比從前。
網際網路企業來臨之前,我叫一份外賣10塊錢,網際網路之後,我自然也能接受10塊錢的正常定價。
再加上評價體系,豐富的商家選擇,會員價格等一系列新增服務,這一商業模式就可以逐步形成用戶與企業的定價默契,回歸到正常的供需曲線當中。
但長視頻領域,卻出現了一個極大的變量:版權。
網際網路來臨之前,線下尚且留存著影碟租賃、漫畫屋等音像圖書市場。
但網際網路來臨之後,由於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在崇尚自由和開放的風氣下,很長一段時間網友們都處在遊戲、音樂、視頻、電影等內容產品免費獲取的世界。
直到現在,代表著網絡自由下載的海盜黨都在國際上有著不小的聲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重談版權保護,那麼每一步都必將艱難。
比如此前,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為了提高收入所推出的「超前點映」,就遇到了極大的阻力。
在風波過程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網友公然宣稱「這是在逼著我們重新撿回盜版」。
在打車、外賣等燒錢領域中,用戶的回歸心理對標著早年的計程車和下樓堂食,價格出入並不高。
但在長視頻平臺中,用戶的回歸心理卻對標著那段特殊的網際網路蠻荒時代,忘不了的,是隨手可及的免費盜版。
市場達成共識的難度極高不說,業內對於商業光明前景的盲目篤信,則更是造成了巨頭們開始了長達多年的流血戰爭。
比如阿里,在大文娛戰略的指導下,阿里率先整合了當年行業前二(優酷、土豆)的長視頻平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保住了行業第三的位置。
儘管如此,阿里依然沒有停止在這條路上的投入和探索,在繼續為優酷土豆輸血的前提下,更是積極與芒果超媒接觸,擬受讓公司控股股東芒果傳媒持有的公司5.26%的股權,有望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另一邊,騰訊也在「新文創」的戰略指導下,穩紮穩打,以騰訊視頻為橋頭堡,持續在內容領域多點布局。
前不久,騰訊視頻的負責人孫忠懷出來公開講話:「我們呢,別的沒有,就有一顆真心,還有錢。」
擺明了是要剛到底。
03、二元身份去年,有段時間大家都覺得,長視頻流媒體平臺應該就快要大結局了。
兩超兩強的格局看似已經穩定,騰訊這邊穩定發揮,愛奇藝則憑藉「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中國有嘻哈」等自製綜藝,甚至一度在MAU(月活躍用戶數)上壓過騰訊視頻一頭。
相比之下,阿里的優酷似乎已經落後,而體量和市值都遠不及前三位的芒果超媒,則只是背靠湖南廣播電視臺的內容製造能力,不緊不慢地跟著。
但進入2020年後,場面又開始發生劇烈變化,其中,圍繞著愛奇藝的新聞最為頻繁。
先是作為中概股代表被給予做空待遇,然後又深陷被收購的疑雲,前不久又因為漲價問題,被各大媒體拉出來批判一番。
看上去是三件事,其背後實則是一件事。
因為行業的不確定性和巨大虧損,所以被做空機構盯上;
因為亟需自救,所以不得不咬牙漲價。
11月27日,路透社報導,阿里巴巴和騰訊暫停了收購愛奇藝的談判。
AT兩家有意收購愛奇藝的傳聞,最早起於今年6月。
27日晚間,百度官方終於下場正式回應:「傳聞不實,愛奇藝是百度內容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度會一如既往地支持愛奇藝的發展。」
明明今年還先後推出「迷霧劇場」、「樂隊的夏天」等頭部劇集和網綜的愛奇藝,在資本市場上卻顯得那樣搖搖欲墜。
表面來看,這似乎是百度撐不住了。
泥菩薩過江的前提下,實在是賭不動「文化強國」這一超級風口。
但還原至實際競爭格局,這與愛奇藝自身定位的模糊和戰略大背景的匱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如今的長視頻內容領域,平臺同時身兼著兩個身份,很大程度上讓人混淆不清,乃至平臺自身都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認識。
所謂平臺,其身份到底是分發渠道,還是內容製作方?
如果是分發渠道,那麼核心競爭力就在其活躍用戶數上。
愛奇藝之所以能躋身「兩超」格局,也是在這一維度定義的。
那麼,基於強大的用戶數量,分發渠道便擁有了上下遊的價格管控能力。
與此同時,作為渠道的平臺還可以通過個性推薦,向內容方提供數據服務支持,以及採用傳統的宣發手段放大某些劇集的熱度等方式,來為內容生態賦能,完成一個渠道的商業價值。
另一邊,如果平臺的身份是內容製作方,那麼其核心競爭力就來到了內容製作本身。
在這一意義下,網站的搭建更像是過去電視臺的線上版。
內容,是重中之重。
我用我的內容,吸引喜歡我的那一小部分市場用戶,一起維持一個小攤子。
再往前走一步,倘若內容質量進一步上升,那我還可以把版權賣給其他渠道,再賺一份錢。
脫胎於傳統電視臺的芒果超媒,在這一點上反而比網際網路公司們要清醒的多。
04、兩杯毒酒定位不同,戰法不同。
網際網路公司的情況是,本來想做渠道,後來發現內容採購費用越來越高,不堪重負,於是又下場幹起了內容。
這其實相當於開闢了第二戰場。
其結果便是,在渠道身份上,多渠道競爭的格局讓優質內容方大呼痛快,待價而沽。
在內容製作上,拋開其相關背景的不專業。由於平臺方要兼顧渠道身份,常常幻想著用優質內容搶佔市場份額,進而做出的爆款,也並不能很好地覆蓋其自身的製作成本。
同時,內容行業的高不確定性,又進一步增大了平臺的潛在成本。
在這樣的模糊定位中,愛奇藝,必然賣不出去。
作為渠道,阿里、騰訊給不出太高的估值。
因為分發渠道的品牌溢價是極低的。
有人是《隱秘的角落》的粉絲,有人是梁朝偉的粉絲,但不存在說有人是愛奇藝、或者騰訊視頻的粉絲。
事實上,隨著愛奇藝「迷霧劇場」熱播的結束,用戶很快就隨著新一波的爆款內容,變化遷徙。
在這樣的情況下,併購的錢基本上就是一個「勸退費」。你走了,用戶自然就承接到剩下的玩家手裡。
至於企業自身的資產,能打包打包,能利用利用,考慮到企業文化的不匹配和崗位的重合冗餘,能揉碎吸收的價值本身,也不會太高。
一開始那位投資者朋友之所以說「餓了麼買百度外賣虧了」,其實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
另一邊,作為內容製作方,愛奇藝則沒有了賣的必要。
倘若能下定決心退出成為大平臺渠道的競爭,那麼愛奇藝大可以大幅降低外部內容採購,同時也無需堅持自製內容的獨播。
甚至通過大幅提高會員費用的方式,來迅速完成企業轉型。
但如此一來,其市場估值恐怕將再次迎來跳水。
說到底,愛奇藝的面前只有兩杯毒酒。
要麼,維持一個空架子,在持續不斷的虧損中直到大廈崩塌。
或者,吞下那塊二向箔,以降低維度為代價,換取繼續活下去的機會。
附前文提到,芒果超媒以清晰的自我定位,以內容製作者身份在競爭格局中迅速站穩腳跟。
如今,在不追求市佔率的前提下,芒果超媒也已經做到了率先盈利。
另一邊,騰訊和阿里則以大文娛為藍圖,試圖搭建起從內容到渠道的文化航母模式。
具體舉措中,騰訊依託於閱文集團作為大IP儲備,新麗傳媒和騰訊影業為內容的製作宣發勢力,而騰訊視頻只是這盤大棋中的一環。
阿里則同樣有阿里影業和博納影業作為內容策源地,並在入股芒果超媒後,進一步在文娛領域中搭建起自己的文娛內容生態。
反觀愛奇藝,儘管百度口口聲聲說「愛奇藝是百度內容生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問題是,百度的內容生態戰略到底在哪裡?
早在2015年,為減輕負擔,百度早就處理了一大批非主營業務。
其中百度音樂、百度視頻紛紛完成拆分。
隨後,包含「縱橫中文網」、「91熊貓看書」、「百度書城」等子品牌在內的「百度文學」也以10個億的價格賣給了完美世界。
如今,文學IP沒有,影視公司沒有,單單一個愛奇藝,百度又能有什麼生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