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一個女孩會擁有什麼樣的命運,大概率取決於她的父親。
馬伊琍曾在《朗讀者》中說:「女孩如果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父親,這個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非常有底氣。」
所以,無論是打拼娛樂圈的馬伊琍,還是在婚姻洪流裡的馬伊琍,她都始終自信且堅定,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最好的,從不輕易否定自己的價值。
但是,當父愛衝過了原有的界限,變成一種畸形的佔有和私慾時,便是女兒的萬丈深淵。
在韓國一檔綜藝節目裡,一位17歲的高二女生,講述了自己和爸爸關係過於親密的煩惱,底線之低著實令人驚訝。
這位爸爸會在女兒洗碗的時候,突然從後面摸她的屁股;儘管已經17歲了,這位爸爸還會在女兒洗澡的時候,毫不在意地推門進來給女兒洗澡,哪怕女兒已經明確表示拒絕,他依舊我行我素。
對此,爸爸的態度更是令人費解,他在節目中表示:「我的孩子=我的身體。」
類似的事情國內也有,某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個叫琪寶父女的博主,主要發一些父女的日常互動,但這對父女的相處方式怎麼看都不像是父女,更像是情侶。
總用一些具有誤導傾向的文案,經常出現比如嘴對嘴、摟抱等過於親密的肢體動作。和前面那位韓國女生不同的是,她對這一系列舉動沒有絲毫難為情。
父親是女兒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第一位異性,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父親對女兒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她們在成年以後的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如果失去應有的底線,就會變成傷害。
真正的父愛一定有邊界、有尺度、有底線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是自然規律,多少人不過是在以愛的名義掩蓋自己猥瑣的私慾,最終的代價則會由兒女承擔。
孩子的性別意識在三歲左右就已經出現了,異性父母如果始終不避嫌的話,就會使孩子的性別意識模糊,喪失肢體接觸的邊界感;也難以樹立女性身份的認同。
上述的韓國父親,其行為本質上已經是一種隱性性侵害了。雖然沒有發生身體的器質性傷害,但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心理傷害。
不難想像,這位女兒在成年以後,交往異性的時候,或多或少會產生恐懼心理。
近幾年,性侵兒童的事件頻頻發生,很多小孩在遭受迫害後並不會立刻告知家長,不是他們笨或蠢,而是他們在被異性以愛、喜歡的名義哄騙進行侵犯時,根本意識不到。
因為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這樣做的,他們會誤以為那是愛、喜歡的表達。
所以,異性父母在孩子3歲以前可以擁抱親吻孩子,因為這個時期的皮膚接觸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但在3歲以後,一定要懂得逐漸建立和孩子的邊界。
例如,父親不要隨便在女兒面前裸露身體;選擇在臥室等私密的地方更換衣服;異性父母不要觸摸孩子身體的敏感部位,清潔工作應當交給同性父母;在點滴中,固化孩子的性別意識等。
比起你的一己私慾,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才更重要,不是嗎?
給孩子賦能比寵愛更重要
女孩都以父女關係為起點,構建自己身為女性的命運。武志紅曾說,爸爸媽媽和孩子是情感的三角關係。那麼,這個三角形最穩固的方式,就是均衡施力,不偏不倚。
父女關係過於親密的家庭,往往會把母親晾在一邊,毫無存在感。這無異於告訴女兒,在婚姻中,女人得不到尊重和愛護,地位比男人要低,無形中為女兒未來的情感婚姻生活埋下禍根。
其實,父親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尊重、關注、疼愛自己的妻子。孩子可能表達不出想法,但一定會看你在做什麼。
如果你在生活中愛、關注自己的妻子,那麼不用多加教育,女兒在成年以後尋找到的伴侶,一定不會比你差。
作為父母,給孩子賦能比一味寵愛更重要,當孩子獲得積極態度和正能量,她的需求和個體權利得到了尊重,內在力量就會被喚起,會自發自主實現她的人生。
電影《完美人生》有這樣一個橋段值得很多父親學習:17歲的女兒索菲亞要與男友約會,還有可能發生性關係,而索菲亞還是處女,所以她希望得到父親的幫助。
如果是'女兒奴「遇到這樣的事,第一反應肯定是:絕對不行。
但這位父親,沒有武斷做決定,而是這樣說的: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理由。我要說的是,這是你人生中一個重要時刻,是你會銘記一生的事情,如果你以後想起來,無論何時想起來,這件事都會讓你嘴角帶笑的話,你就去做吧。
父親的角色早已和半個世紀前不同了,女兒們會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模仿父親的行為。如求學、工作、生活方式、面對人生婚姻的態度等。
所以,父親如果總是沉浸在「女兒奴」的世界裡,會害慘她們。
一位負責任的父親,一定能給予女兒肯定和鼓勵,培養她們自信的人格,堅定的面對世事的勇氣。
一位負責任的父親,一定會協助女兒塑造高貴的靈魂,讓她們明白任何時候,都不要迷失自己。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參考資料:《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